珠窝村东府园西府园之说散文

  深山中的珠窝村,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东府园与西府园之说,让年轻的人们听起来,不由得感到稀奇,为什么山里也用“府”字称道,实在不同凡响。

珠窝村东府园西府园之说散文

  府邸,在历史上,一般指县府,地府,州府,首府,府衙,以政权办公的地方称为府邸。另一个可用“府”字的,是指富甲一方的豪绅的住宅可称为“宅府”。可朱窝村,为何也有东府园,西府园之说呢?

  相传明朝弘治年间,南方蛮子在现今地域山中(旧名朱窝村)发现了银矿,银砂颗粒如珍珠,含银量很高,自此,招揽人员在朱窝村搭起炼银的作坊,开始炼银子,炼银生意异常红火。另有一说,朱窝村的银矿,散落在四周的山中,储藏不是槽状,也不是片状,凡是探采挖掘到的,却都是一窝一窝的,俗称“窝子银”。长此以往,南方蛮子在朱窝村炼银子就发了财,成了深山中富甲一方的豪绅,名声四方。

  几百年来,朱窝村的人们,也有口碑相传,说朱氏朝廷两个王爷,到朱窝村发现了银矿,由此发了财。为此,就在朱窝村建起了两处豪宅,称为东府园、西府园。至今,仍有人这样传说着。在村里,一提起东府园、西府园,许多人都知道东府园大概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也就是现今的珠窝学校左右。西府园大概在什么地方,村里人只知在村西,具体位置谁也讲不清了。另外一说,南方蛮子在这个四面环山,地域闭塞的地方开银矿,发了财,南方蛮子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故而就将“朱窝村”改称了“珠窝村”。使人们对这个村名的由来,找到了出处。明正德十三年,村西的“胜泉寺”的碑文,正史记载仍称这个村的行政隶属关系为顺天府,宛平县,青白口社朱窝村。明弘治年因炼银发迹,由此将朱窝村改称珠窝村,这一说法,应该是有道理。

  笔者查阅了明朝通史资料,了解到明朝官府有明文规定,凡是各县府,地府,州府所辖地域,开采铁矿,铜矿,银矿,金矿等项,税收(也叫份钱)一律上缴皇家(国库)朝廷。

  根据明朝史料记载推理,身为高贵朱氏朝廷的王爷,就其身份,是根本不可能到深山中,找银开矿,应该是村民中的误传。尽管,王爷是皇室宗亲,根据明朝现行规定,也绝对不允许皇室宗亲私自开矿炼银的。都是由皇帝的近臣,内务府的人管理。那么,东府园、西府园又是怎么来的呢?

  按着常理而言,珠窝村历史上,曾经存在发现银矿,就地有炼银作坊的史实,人们口碑相传极多,而曾经炼银的山洞至今也仍存在,炼银炉流出的焦熘,仍可找到。珠窝村历史上曾经炼过银子的史实,应该无可厚非。另据史料,冶炼,铁、铜,银,金等税收,统归皇家内务府直接管理,是有据可查的,由此,完全可以推翻两个王爷来珠窝开银矿的说法。而今,铁矿,铜矿,银矿,金矿亦是归国有,显而易见,这种行业开采,管辖权归属皇家(国有)由来已久。

  由此可得出结论,珠窝村的东府园、西府园之说,是南方蛮子,在珠窝村开银矿时,修建的照待皇差来收“税银”的豪华“馆驿”,是合乎情理的。珠窝村离京城一百余里,在过去翻山越岭的条件下,一行多人,骑马而行也需一两日。银矿作坊掌柜的,自知皇差到来,又怎敢慢待皇差的人呢,紧讨好还怕“皇差”不高兴,稍有不慎,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还有好吗!为此,照待皇差居住的宅院,修建的不仅十分干净,院落也十分华丽,就餐时,天天好酒招待,野味佳肴,一应俱全。闲游多日,哄着皇差高兴,是巴不得的事。接待皇差,修建一个豪华宅院,这是人之常情的`。史书称这种宅院叫馆驿,而今,叫宾馆。接待皇差的馆驿,建设规格最低也是四合院,或者多跨院,才可称得上为“府邸园落”,这样理解“东府园、西府园”,也就恰如其分了。

  当年十分华丽的东府园,西府园,随着岁月的流逝,风化侵蚀,永定河沿岸的河水泛滥,泥水沉压,早已沉睡于地下,再也见不到了往日的庭院华丽的光彩。珠窝村在过去挖掘粪坑,房地基,整滩垫地的时候,经常发现,珠窝村前,许多地方都是河床沉压了的地方,旧地基,旧砖瓦,旧瓦罐,时有出现,记载村落的久远。昔日的屎壳郎沟,而今的电厂铁路的路基,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永定河浑水流动的岸边。砂坡子台的地下,就是河床沉积很深的河砂。至今,仍可见到。

  在2000年左右,挖掘机在挖村东修公厕地基时,在几米深的地方,曾挖出一坛旧制铜钱,也有铁的制钱,由此推理,埋葬的时间,大约清朝中期,甚至,也可往前推算。因为,民国这种钱币,早已不在社会流通了,能把这种旧钱币,看的很珍贵,埋藏在地下,应该是社会流通的清朝中期以后。可惜,这些沉睡很久的史证,被人哄抢,没有留下考证的机会。

  时间虽然久远了,可“东府园、西府园”的称呼,依然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说着。

  而今,村里将东府园,称为东福园,又有一些别意,但“东福园”的历史渊源,是由“东府园”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