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散文

  写下这些文字,不为别的,就是想将曾经的故事用文字留下来,以便我的同龄们闲暇时能够重拾儿时的记忆,也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加珍惜当下。

童年故事散文

  ——题记

  一、看星星

  我上小学的时候,在我的家乡的很多村子里是没有闹钟、手表之类的,小孩子上学一般都是家长通过看星星来判断的。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只念过三年书的父母亲当初是如何在晚上通过观察星象准确判断时间的。

  我们家离学校有五里多地,上学一般都需要一个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为了上学不迟到,父母总会一晚上起来好几次,跑出去好几回看星星。有时也会把我们吵醒,我们总会本能地爬起来,揉着蒙眬的眼睛,伸手去抓衣服,这时候从外面回来的父亲总会不经意地甩过一句话:“还早呢,启明星都没看到呢,再睡会!”说着,便坐到凳子上卷起旱烟来。母亲天生心小,总是担心我们迟到,只要父亲拿捏不准,她总会起来出去看看,进屋后,父亲也会带着嘲讽的语气问:“怎么样?还早吧,说了还不信。”母亲也毫不示弱:“差不多了,七星都快到头顶了。”说着,便开始张罗为我们生火做饭,等我们再次被喊醒后,母亲已经把饭做好了,看着我们吃完饭,踏上上学的路,父母才会安心地睡一会。

  记忆中,冬天我们大都是伴着星光上学的。在父母零碎的语言中,我们也大概知晓了通过看星星判定时间的方法。每当天快亮的时候,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都会出现一颗格外明亮的星星,通过它离地面的距离就能大概判断出时间的早晚来,不过,这需要世代口传的经验,如果没有父辈们的指点,当时的我们是根本弄不明白的。说来也可笑,上学路上,我们一群小伙伴们也会时不时停下来“观天象”,那时候,除了认识东方的那个最亮的星星外,还有就是父母口中的“七星”,因为明亮,又很别致地勾画成勺子状,只要天气好,很容易在天空中找到。我不止一次地憧憬着,那么大的一个勺子,该能装多少饭啊。有时候,我们也能够看到流星,拖着长长的光亮的尾巴从天空中急速地滑过,最终消失的无影无踪。爷爷曾说,天上的流星滑落,预示着地上的一个人就要死了,因此,每次看到流星滑过,我们都会惴惴不安的。

  上了中学,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所谓的“七星”其实就是北斗七星,只要掌握了规律,它是能够判断出时间的早晚的,出现在东方的那颗最亮的星星则是启明星,也就是金星。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父母为此付出的辛劳,也不曾留意过父母有多少个日夜为了我们上学不迟到三番五次起夜看星星。现在想来真是苦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应该是没有睡过囫囵觉的,心中有牵挂,为了孩子,甘愿付出,只是幼小的我们不曾体悟罢了。更让父母闹心的是遇到天阴或下雨,天上一团黑,根本看不到星星,父母只有隔三差五出去看天,不住地叹气,遇到这样的鬼天气,要准确敲定上学的时间,只有凭父母的经验了——睡了几觉!当初我是根本不理解睡了几觉的含义,其实也不曾思考或过问,现在想来,应该是父母长期晚上睡不好,为了担心我们上学迟到,睡不踏实,隔一段时间既要起来出去看天,一晚上循环往复好多次,慢慢也就有了固定的时间了。也正是这种完全跟着感觉走的原因,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有时候父母打发我们上学,到了学校黑灯瞎火的,要等上两三个钟头天才会亮,我们只有蜷缩在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再睡一会儿了。

  苦难是一种心酸的回忆,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陈酿,现在父母相继离开了我们,每每想起这些,心中便由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爱只有失去后才会明白,但我们又何尝能去弥补呢?

  二、和煤

  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生炉子并不陌生,但对于制作煤块、捏煤球的劳作一定是陌生的,对于我而言,那却是童年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事情。

  一到秋季上学,学校要做得第一件大事便是组织学生制作煤块、捏煤球,从小学到初中,这种活计一直延续下来,貌似又脏又累的活计,却给我们贫瘠的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秋季开学不久,学校总会拉来几车粉煤或煤渣,只要看到倾倒在校园里的粉煤或煤渣,我们知道又要开始制作煤块、捏煤球了。制作煤块并不是件轻松的事,首先,学校会提前几天拉来一些黄胶泥土掺合到粉煤或煤渣里,这样不但增加了制作煤块的数量,而且填了黄胶泥的煤块燃烧更彻底,更耐时。等准备工作做好后,就会按照班级平均分开,班主任则会选择一个好天气组织全班同学制作煤块。

  制作煤块的过程艰辛且充满情趣!

  那时候,我们一个班也就二三十人,制作煤块时,老师、学生齐上阵,那场面很是热闹。首先,老师会指挥班级里个头较大的男同学将搅拌均匀的粉煤翻成一个中间陷下去的圆形,然后根据粉煤的多少,倒水浸泡,至于倒多少水,全靠老师的肉眼判断。等全部的粉煤浸泡湿透后,接下来就是要“踩煤”了。“踩煤”的场面是壮观且充满快乐的,老师和学生全部会挽起裤管,光着脚丫子走进浸泡湿透的粉煤里,使劲用脚踩,让黄胶泥和粉煤能够均匀地搅拌,便于倒好的煤块更容易点燃。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十几分钟,虽然“踩煤”又脏又累,但全班同学,除了有病的同学,其他男女同学都会加入到这个快乐的“踩煤”过程。这其中的韵味除了儿时特有的好动天性外,更多的.是在这个“踩煤”过程中,能够寻找到很多乐趣。比如故意用脏脚丫子蹭女孩子的脚和腿,也有故意使坏的,在转动的过程中冷不丁向前或向后一推,致使旁边的同学不注意,径直摔倒在煤堆里,浑身被煤糊过。这个时候,总会引来一场煤泥大战,很多同学都会被殃及,甚至连老师也不会放过,等大家闹够了,煤也别踩得稀巴烂,大家便张罗着开始制作煤块了。当然,在踩煤的过程中,也有同学被煤渣割破脚的,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多也就用水洗一洗,将伤口里的煤粉洗干净,等晒干了脚,又加入到干活的行列里。相比今天的孩子,那时的我们似乎真有“轻伤不下火线”的魄力。

  制作煤块的过程倒是简单,同学们会带来自家里倒煤的模子,只要把踩好的煤泥放到模子里,再用手压实抹平,提起模子,一个煤块就算好了。如此循环,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校园里便星罗棋布地排满了等待晒干的煤块。对于一些边角废料,我们也不会轻易丢弃,总会用手捏成圆团状的煤球。别小看了这些难看的煤球,他们可是最耐火的东西了。等晒干了它们,我们总会将这些煤块或煤球搬进教室里,一冬的烤火问题便彻底解决了。

  老舍在《养花》里说,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花有果,其实,在我们儿时的和煤中照样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劳动是一种快乐,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一定是人生路上最佳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