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与酒散文随笔

  有幸添列扶贫工作队,使笔者得以耳濡目染和体会黎族人的酿酒、用酒和饮酒的风情。

黎族与酒散文随笔

  据考证,海南黎族原是由三千年前殷周时期两广一带的古越人迁徒而来的。由于黎族有言无文,唐前各代对黎族无确切的统一称谓的记载,曾称“里”、“俚”、“蛮”,至唐朝才统称为“黎”。他们是海南最早的居民。而与黎族缘份很深的“酒”,大概是这个时期发明酿制并沿承至今的。

  与现代农用各种技术相比,黎家的酿酒术显得很简单,没有哪家哪户不懂,随处可见可闻熬酒的袅袅炊烟和酒香。酿酒法有两种,也就是对糯米和粳米采用不同制作方法。酿糯米酒,就先把糯米浸泡透后干盛于瓦罐,用铁锅隔水蒸熟,晾凉后加入用粳米和香刺藤研制而成的酒饼,搅和放进缸或罐密封发酵。一星期后即可饮用。这种酒俗称“糯米甜酒”,黎家叫“biang”。糯米有水田和山地种植之分,山地种的叫“山兰”,用它酿制的“山兰酒”比水田糯米酒更香甜。但因*的封山育林,“山兰酒”成了稀有的珍品。粳米酒的制作,是先把粳米煮熟成饭,再糁和进酒饼,放进缸罐发酵四天加水,再发酵三天后启封,倒入铁锅,锅口用瓦罐罩住封严,用火熬煮,化汽的水酒汇集于罐顶唯一的通道——滤酒管流进锅旁的盛酒器,这就是俗称的“米酒”,黎家叫“偶”。由于糯米产量小,远没有粳米酿酒那么普遍和频繁,因此酿米酒成了黎家的常项。丰收的年份,粳米多余,则酿酒更频,喝不完的.可拿去换些钱补充家用。

  黎家之酒,用途很广。结婚请客、丧葬做八,迁新居、祝寿、过年、祭鬼驱灾等等。几乎无事无处不用其酒。其中用酒量最大、时间最长要算丧葬做八。父母死,子女要从“酒孝”十二天;子女死,新属要从“酒孝”五天;村人死全村人要从“酒孝”三天。“酒孝”期间饮用的大量的酒,有丧家自酿的,有亲友邻舍祭供的,从早至晚,通宵达旦,一直饮至“八孝”结束。

  黎家人喜酒有其历史渊源。传说汉武帝派兵入占海南时,有许多黎民为避战乱,从北部平原南迁山区蜗居于山洞,被疟蚊叮咬而全家全洞死于疟病。奇怪的是,嗜酒的家庭却在疟疾浩劫中生存了下来。酒是否有此奇功,很难说,但从那时起,酒成了黎家百姓的莫逆之交。酒确实有强身壮体、驱风祛寒、养颜益寿等诸多作用。

  黎家百姓在饮酒的过程中,养成了豪爽大方、热情好客的如酒般甘醇的性格。那酒一样的真情和热烈场面,真让人感动不已,永世难忘!

  黎家的酒情,让我想起宋人戴复古“酒熟思招客,诗成胜得官”的名句,不妨改添一下,作一首无规矩的小诗为结:

  酒熟思招客

  醉时胜得官

  黎家大小事

  无酒难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