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了之的散文随笔
爱情如戏!现实的种种让我,不得不哼上一哼。
挺同情80后的这一代人,他们从小接受着所谓的正统思想。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只是上个好大学。后来,不少人在良好的中国教育指导下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名牌学府。“名牌”二字的后面,不知倾注了他们多少血汗呢?大学里,少有老师管问这群可怜虫。偶有忠言,那便是让他们找个好工作。毕业后,他们果真可以为一份心宜的工作走遍整个城市,甚至整片城市。得到工作后,趁热打铁,整日加班,有情愿的,也有不大不情愿的。总之,几乎都成了标准的工作狂。
我不禁哑然,这些人是在为人们服务,还是在为人民币服务?但也真为难他们了,如今的他们着实急需用钱。这社会几乎什么东西都贵,房子贵,车子贵,就连生活用品也跟着贵了起来。在他们看来,没房没车是成不了家的,至少找女友是件异常困难的事。所以网络上就流行开来,毕业后的悲剧是没有一份好工作,最大的悲剧是有了好工作却天天加班,最最大的悲剧就是天天加班,却是无偿的。
大学生们,在中国教育的帮助下可以走得进大学,却走不进城市。可是,人终究不是永远生活在学校里的,在城市头破血流了,他们依然愿意待在城市。挺有趣,难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不均衡呢?原来都是他们在为部分地区作的贡献。
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已渐渐成为时代的主人,**法治建设也不断完善。因此,恋爱的普遍化与*化乃正常不过的事。可不知从何时起,恋爱的分手率变得越来越高,大学里的恋爱泛滥,分手率自然更不在话下。社会离婚率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如雨后春笋了。爱情一时间,真的成了闹剧了。
昨日,公车上听见两名女青年的谈话。其中一名说,她前两天想给她们公司的姑娘们介绍男友,而几个姑娘第一个问题竟然都是他家有房子吗?第二个问题就是他家有车子吗?那个女青年也愤恨,她说现在的姑娘怎么那么奇怪?一开口就问房车的问题,人品素质等问题她们倒不关注,似乎只要有房有车,那么就可以结婚。相反,只要没房没车,即使人品素质再怎么高,她们都不会予以考虑的。一旁的我,听后笑了笑,所露出的笑容只有蔑视,再没有其他的色彩了。
我不得不为这世间的真情哼上一哼了,是不是真爱只能存活于作家写手们的笔尖下与墨水中?是不是真爱只被尘封在时代的记忆里了?是不是真爱只存活在幻想的影片中呢?更或是这世上根本无真爱可言?依这种趋势看,中国真的如有些人所预料的那样,不可能再出现《红楼梦》这样经典的爱情之作了。
哪天作家写手们都在这出戏中,被这人间的真爱给伤了,看还有多少人有功夫去赞扬,去编造那些所谓的真爱。我曾写过一篇叫《不敢看《蜗居》》的文章,那时我真的不想曝露太多的丑恶,而今我是否应该想尽办法把《蜗居》看个精光,再深深地去赞扬一番这人间的爱情呢?这种时代背景又怎能重诞《红楼》?但我想,《蜗居》的诞生绝非偶然!两个时代的代表作,一部盛世不衰,另一部已被封杀。从政者既然把《蜗居》封杀了,那么为何不把《红楼》也顺便打入冷宫?即使《红楼》的.爱情再怎么真切,国家宣传部与教育部再怎么加大力度推广红学,也抹不了社会肮脏的一面。到底是《红楼》的力度不够,还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在发疯?
我绝不否认两人世界里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但凡事总得要过程。劳动不仅可以让人变得勤劳,还可以让人变得聪明。前不久,遇到一个同事的朋友,她说她将来要找一个很有钱的,相貌堂堂的,对她忠诚不二的男子作为终身伴侣。我在一边听了,还是隐约一笑。想,为何那个女人不多对自己提点要求,就一度地给别人提要求呢?我看了看她,即刻就把头转回去了,我是实在不想多看一秒钟。不谈外表了,这里大家都清楚,最关键的是我觉得她身上的傲慢已相当严重。
女人光有一颗恨嫁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其思想一定得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更多的选择权。得知道,不是每一个男子都愿意供你选择的。很多男子并不在意伴侣的外貌,若一个男子只在乎一个女子的外貌,那么他也就那么点出息了。
最后,还是祝愿人间多一点真爱,少一丝荒唐。但愿人间这出可怕的戏,早点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