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春天经典散文随笔
参加工作以后,故乡与我,只有冬季,已无春夏,关于故乡春天的记忆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故乡的春天来的毫不张扬,总是在不经意见,发现池塘边的杨柳枝条上透出的一抹若有若无的绿意,那一丝鹅黄的嫩绿格外惹人怜爱,让禁不住观看,却又不忍触碰。
过不了几天,淡淡的嫩绿就悄然变成了清新的浓绿。儿时,在这个季节,总是喜欢在柳树下玩耍,或是折下柳枝,编制柳帽;或是爬上柳树,坐在枝杈,看夕阳西下,看宿鸟归巢,看袅袅炊烟。那时,总是渴望长大,渴望远行,还不懂得什么叫怀念,什么是故乡。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这样写道:“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李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多年以后,在外闯荡的我,面对都市的高楼林立、华灯璀璨,总是会回想起在柳树下玩耍的时光。那时,每次日落后,都会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因为该作的作业都还没有做,晚上又要伏案苦读,奋笔疾书,完成家庭作业了!
我现在已记不太清,故乡柳絮飘飞的具体时间。只知道某一天,不经意的抬头,便可看到片片柳絮,轻盈无声地在随风飘荡,舞姿曼妙,缠绵温馨。纷飞的柳絮,总是古今文人墨客咏吟的对象,于是便有了宋代词人谢逸的“柳絮风轻,梨花雨细。”的佳句,更是催生了“咏吟之才”这一历史佳话:南北朝时期,西晋谢安在大雪时,召集众子侄讨论文义,期间他突然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抢先发言,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越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故乡的春,燕子总是不会缺席。儿时,每当燕子从我眼前轻巧地掠过时,总是禁不住吟唱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什么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的'儿歌。儿时,喜欢在飘雨的日子,看燕双飞,花凋谢,后来,每当咏饮起“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的诗句,脑海中便会浮现当年雨中看燕飞花谢的场景。也是在故乡燕子纷飞的时节,妹妹远嫁他乡。她出嫁那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杨柳依依,我将妹妹送上接亲的轿车,轿车渐行渐远消失于天际,我站在村头极目远眺,只看到燕子在天际*自在的飞翔,不禁想起了《诗经》里“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诗句。
故乡的河堤,是儿时的乐园。每到春天,河堤上便会碧草如茵,繁花似锦,蜂飞蝶舞,热闹非凡。此时,追蜂捕蝶是我们最爱做的事情。蜜蜂蜇人,我们很少去招惹,偶尔去抓蜜蜂也不过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胆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抓的多是菜粉蝶,白色的居多,偶尔也会抓的黄色的,抓菜粉蝶一定要坚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徐如林,疾如风,掠如火”原则,做到快、准、狠。最后,我们会将抓捕到菜粉蝶集中到一起放飞,看着它们成群结队,迎风飞翔,翩翩起舞,心中由衷的希望蝶飞蝶舞处,花开花香春永久。
在晴朗有风的春日,年幼的我们总是拿出自制的风筝比拼。当年,故乡贫穷,买不起风筝的我们,只能自己做。将废旧的伞布,或者破旧的塑料薄膜和竹片简单拼凑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的风筝。比赛开始后,我们拉着风筝线拼命的奔跑,当时还真有“随风奔跑,*是方向”的感觉。自制的风筝,通常是我们跑它在飞,我们停它就落,我们总是跑跑停停,风筝总是起起落落。
种草也是故乡春天里的一大乐事。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植树种草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净化空气。于是,刚入春,我们便开始忙活起来,自发来到河堤上种草,草籽都是在前一年收集的。每次,都是人手一包草籽,顺着河堤从南洒到北,从白洒到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场春雨过后,站在村头遥望河堤,便能看到点点新绿,待到走近看时,便可看到嫩芽破土,雨滴晶莹透亮!
故乡的春天是短暂的,刚刚进入佳境,便被性急的夏天抢了风头。此时,已是春末夏初,在我工作的这个城市里,气温已逐渐升高,看惯了都市的四季变换,我反而更怀念故乡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