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晚韵散文随笔

  轻柔的晚风中,澄净的水面平滑如镜,太阳在周庄外湖畔滑落。沸腾了一天的周庄渐渐安静下来,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三五零星的游客,悠闲地在河岸边转悠。一串串火红的灯笼亮了起来,让人感到格外的温暖。

周庄晚韵散文随笔

  古老的周庄,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过街骑楼、穿竹石栏,古朴典雅。桥依水而建。白天的双桥,挤满了南来北往的游客,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此刻,正舒坦着筋骨,微笑着和我们对视。双桥联袂,相依相恋。唐风孑遗,宋水依依,果然是江南水乡绝版。周庄悠远的桥历史,造就了古镇诸多胜景,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外婆桥……一座桥便是一道风景,一首隽永的诗。

  抚摸着桥的栏杆,看庄内垂柳古木,河叉纵横,街道被河分隔,石桥又将古镇连缀为一体。建于900多年前的周庄,古称泽国,四面环水,进门出门,皆须舟楫。站在桥上望河两岸的灯火,水面上不时有晚归的船划过,一支长长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着,拱形的桥孔一个一个从船上人的头顶掠过,站在桥上的人低头看河里的船,摇橹的船娘不时抬头笑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木船年轻,可那摆动的橹依然沿着古老的轨迹,在水面上弹奏出古老的韵律,重重叠叠地荡漾开来,在水面袅袅回旋上升,伴奏着美丽的船娘吟唱着古老的船歌,像是告别这一天的旅程,更像是和头顶上的桥诉说着心声。这些勤劳的船娘,熟练地驾着船,她们不经意的动作之间,流露着生活的自信。船渐渐远去,漫步桥上,俯视着水中的倒影,仿佛一瞬间,时光静止。

  人依水而居,屋依水而筑。沿河的青石板路,散发着清幽的光晕,一路走来,发出脆脆的声响,旋律是轻轻的、隐隐的。路很光滑,心,愈发地平静。中秋刚过,月光恰到好处地点缀在青瓦屋顶,勾勒出俏媚的飞檐和黑白相间的马头墙,那半掩着的木窗,在月光下隐隐绰绰,让人心生许多向往。

  水巷两旁的铺子开始打烊了,门半掩着,偶尔传出呢喃软语。路旁的茶肆生意却很好,门口的“茶”幌别具一格,是那种让人倍感亲切的碎蓝花布,“茶”字是精细的刺绣。随便在水巷边拣条凳坐下来,歇歇走得发酸的双腿,面前是擦得发亮的古色古香的木桌椅。一个江南少妇,头系蓝花头巾,腰系着花边的蓝花围裙,款款地走过来。盘子里是紫砂壶,掀开,清香扑鼻。细细品咂,那种幽香慢悠悠地浸润到五脏六腑,仿佛要把你融化一般。而此时,水乡迷人的晚韵风情正在你面前拉开帷幕,彩灯初识,水霭天幽,迷虹空。桥洞里桥洞外都镶嵌着无数盏彩灯,灯光映入河面,把千年古桥连同两侧古屋的'倒影映在了河面上。一艘五彩缤纷的灯船悠悠驶来,宛如画舫,玲珑剔透。这时,多情的茶肆主人笑吟吟地端来一盘茶点。紫红色的,两头尖,是惹人怜爱的菱角。捧一个菱角在手心,越看越喜欢。热情的主人俯身帮我剥去外壳,露出粉嫩的肉,递到我手上。我感激地抬头,那碎花头巾下笑盈盈的脸,如菱角一样粉嫩的肌肤,多像我江南的嫂子。心,暖暖的,一点点地被融化。

  很好的月光,却不见月亮。这江南的月,羞涩得很,躲躲闪闪的。我回眸凝望,月亮在屋脊上,半遮半掩,露出大半个脸。我才走几步,她又悄悄地尾随到一户人家的院墙边,从镂空的花墙边,忸怩地朝我微笑。那高墙深院内,几重院墙,我无法看清院内的一切,但从门厅的讲究和门楼的构造看,应该是大户人家。借着月光,果然在大门一侧写着沈厅。原来这就是江南巨富沈万山的宅邸。富可敌国的沈万山,躬耕起家,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周庄就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著名古镇。我没有进去。因为我知道,很多历史的踪迹是无法寻觅的,最终,都会随着历史的尘烟慢慢地消逝。我一转身,月亮已落到河水中,被一支长橹不慌不忙地搅碎,碎成银亮的光点,迷离闪烁。

  被月色簇拥着,傍水连廊里传出的江南丝竹声中,加入进了河水若有若无的缓缓流动声,丝丝缕缕直流淌到心坎里,仿佛要拴住你一般———周庄,在丝竹声里渐渐地隐在一片宁静中,随着流水的节奏慢慢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