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巴尔虎,悠悠蒙乡情散文
四家子蒙古族乡的巴尔虎,属阴山医巫闾山余脉,地处内蒙科尔沁大草原的南沿地带,是古代进出科尔沁草原的关隘。八虎山位于沈阳市法库——我的家乡境内,它山峦叠嶂,奇峰兀立,其中北八虎的庙台山,海拔446.7米,雄踞沈阳市最高峰。近两年,巴尔虎秀丽的山色,厚重的满蒙历史和人文景观,吸引着远方游人,我也多次攀登巴尔虎山,探寻清朝满族公主和蒙古王爷神秘陵墓遗址。俞走近四家子蒙古族乡,俞接近巍巍巴尔虎山,就俞令我生出无尽的眷恋。
四家子蒙古族乡,境内汉、蒙古、满、锡伯等7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一半。四家子蒙古族乡*驻地北1公里黑山西麓,是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三代达尔罕亲王,班第与固伦端敏公主夫妻的合葬陵。因班第建陵在先,故世称“王爷陵”。
四家子的来历,是因为固伦端敏公主下嫁,从北京顺天府来当差的陈氏兄弟还有李,德,奚为初置奉祀差役,四个姓氏而得名。
固伦端敏公主,是清简亲王济度之次女。简亲王济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赤的孙子,也是清顺治皇帝抚从兄。端敏公主生于清顺治十年六月。康熙九年九月,下嫁给班第为妻。初封为和硕端敏公主,雍正元年晋封为固伦端敏公主,死于雍正七年五月,终年七十七岁。四家子因境内有清代蒙古王陵遗址七处,除了王爷陵,还有僧王陵、公主陵,构成了塞外独特的人文景观。
去年夏末秋初,我约朋友一起攀登巴尔虎山。那时树木繁茂,蓊蓊郁郁。树木叶子压得枝头低垂,淹没了山间生僻的小路。莽莽山林中,草树的香气弥漫开来,直扑鼻翼。对我来说,登山也是极少的户外活动,我们对苍苍莽莽的山林充满好奇。那时对巴尔虎还了解甚微,蕴藏着满蒙遗迹,似乎和它存在的年代一样遥远。只是农户院子里堆满刚收的新鲜的榛子,还带着馨香。我们和种植榛子的农户聊天,感受他们的喜悦,买回一袋子青绿的榛子。近两年数次登临巴尔虎,清晰地了解四家子在法库版图的位置,四家子已经建设成为榛子之乡,生态之乡,旅游之乡,蔬菜之乡。但我来八虎山的次数越多,离敬仰的一代忠王和清朝公主的寝陵越近,感觉反而越远,没见到寝陵遗址的遗憾越强烈!
今年十月二十日,时至深秋,县作家协会三十多人去四家子采风。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四家子蒙古族乡,来到巴尔虎山。一下车,就看见山脚下的三清宫遗址。深秋的八虎山,已有一些枫叶落在石凳上。原来的石阶又拓宽了,沿石阶而上,继续右上行是玉皇阁,里边供奉玉皇大帝,天神,地神。下边是唤鹿台,据说,早年有成群的山鹿,在这里吃草、吃道士种植的蔬菜。在这个地方发现了野山芹,是吸引野鹿的美味。蹬上玉皇阁俯瞰,感觉置身于群山之中。四周大大小小的山头起起伏伏,褐红,橘黄,浓绿簇拥在一起,原来,秋天才是树木最有生机、最有颜色魅力的季节!
路过“情人树”往上行时,走在我前面的群友,转过身来高喊:“你看!”我顺着她指的方向仰望,两只苍鹰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着……
蓝天、苍鹰、红枫、松柏,我从不曾发现秋天原来这么美!褐红色的枫树,在阳光的映射下韵味满怀,风姿绰约,也许是在晚秋给我们留下最后的'精彩。那深邃的红,一直燃烧到心里、生命里!老鹰消失在我的视线,我继续艰难地攀登。临近山顶,巨大的山石增加了最后登上顶峰的难度,给登山者最后的考验。春华秋实握着我的手,一股温暖的力量推动着我,我终于再一次上山巅。山顶碑上赫然写着:“沈阳最高峰巴尔虎山!”站在巅峰,一种征服的感觉在心里升起!弥补了辽风未登上山巅的遗憾。站在顶峰眺望,灰茫茫的雾霭迷漫山间,把起起伏伏的山虚连在一起,越发显出八虎山的神秘。
下山时,四家子乡党委书记老赵,和乡*相关领导已经在等候我们,亲自给我们介绍了四家子的经济、景区情况和埋葬在这里的公主和僧王的故事。为了接待我们,他们周日竟然没休息。
此次四家子之行,我似乎闻到了古墓的气息,感受到了清朝满族公主和蒙古王爷联姻的史话。由于人多,聚餐交流作品后,已经很晚了,公主陵墓和僧王墓究竟在哪?成了我的心结。我一定要见到公主陵墓遗址,僧王墓碑。八虎山崇山峻岭里,藏了多少清清朝皇亲贵胄的故事,总有一天,我必将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几天后,我和好姐妹春华秋实再度赴四家子,奔北八虎山东部的山谷中公主陵村而去,寻访满清亲王和公主的遗迹!经过向当地村民的了解,终于找到了端柔公主寝陵的遗址。穿过一个旷阔的农户院子,后山阳坡一片收割后的玉米地。衰柳摇曳,一个凹陷的土坑,在阳光下孤独地存在着,这就是和硕端柔公主陵墓遗址,是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八代扎萨克郡王,齐默特多尔济与和硕端柔公主的夫妻合葬陵。和硕端柔公主,是清朝雍正皇帝抚弟庄亲王允禄之长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封为和硕端柔公主后,于雍正八年,下嫁给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七任扎萨克郡王,罗布藏喇什之长子齐默特多尔济为妻,于乾隆十九年病故,终年41岁。据说,公主下嫁前哭了三天三夜,或许她有自己的意中人,或许她不愿离开富丽堂皇的皇宫,远嫁蒙古。但是可想而知,满蒙联姻是当时的国策,个人的命运,在朝廷满蒙联姻的政策前,显得弱小而无力。
在村里一个老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僧王陵墓的位置,他和公主墓地不过一两百米之遥。一座砖石砌成的院落,在宽阔的玉米地中间,走进围墙内,一间砖房门锁着,看护僧陵的白姓老人不在。小屋东侧砖瓦围成的小院里,一个龟驮着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墓碑。僧格林沁墓碑外,两个狮子已经残损,感到狮子口中的球是后放里去的,狮子张着大大的嘴唇,也有后来修补的痕迹。墓碑上刻“圣旨”二字,其内容是僧格林沁的“功绩”和战死经过,碑文刻于清同治四年(1865)右汉文,左满文。现修复保存完好。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见:“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这是清同治皇帝的圣旨。
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出生于今天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旗双胜镇,但家境没落。15岁时,经在雍和宫当喇嘛的伯父暗荐,承嗣了其远房亲族——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世札萨克、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而索王之妻,是道光皇帝的姐姐。
站在墓碑前,仿佛看见清王朝最后一位横刀立马的王公——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孙——僧格林沁亲王僧王威武塘沽大战英法联军的身影,也仿佛看见一代勇士魂归故里安葬时的情形。正是:
祭僧王
古道上
大山莽莽亘脊梁
苍穹下
十八雄鹰谒僧王
曾几时
蒙古少年入宫来,
为报恩
旌旗摇处
大清骑勇憾列强
夏雨泣
胡笳声咽伴忠良
御碑下
英雄灵柩回家乡
可料想
竭尽一生为皇朝
欲安歇
巴虎山中
天当被衾地做床
哪天忽闻烽火起
魂上九霄赴南方
我终于了却了一桩探寻古迹的心愿。秋实的同学,一路一直在围着我们的兴趣转,这时,我们也随着司机夫妻,再次去北巴尔虎山。来到山脚下,明亮的太阳光,没有遮挡地射过来,几天的功夫,眼前巴尔虎山的枫叶几乎落尽,枫叶有的散落在石阶上,有的叠沓在树根周围,踩在脚下软软的。树枝倒轻松了,一下子卸掉了裙裾,空气清新,觉得通透畅快了许多。沿着石阶悠然而上,发现不同树种的枫叶,有三叶枫落叶,有五叶枫落叶。
坐在回来的车上,晕染红色的山越来越远,一排排脱了果实的榛子林,从眼前滑过,想着村民收获榛子的喜悦,我从心底里笑了!
岁月沧桑,人亦老,巍巍八虎山,承载着满蒙联姻烟的历史,成为清朝连横蒙古的见证地。而四家子蒙古族乡的建设,正一步步走向繁荣。家乡魅力山色,悠远的蒙乡情,增添了我对法库的眷恋,江南风光虽好,我更爱家乡的一山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