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畅想散文
晚上迷糊中听到雨声,看到闪电,残存的意识是,怎么半天没有雷声?至或怀疑是不是想错了雷声在闪电之前还是之后的常识,又以为没错,才回到梦里。窗户里一股清凉飘进来覆盖身体,一个翻身之后,所有归于沉寂。雷声雨声风声,都在梦之外的世界里,与我无关;我只在爪哇国里享受清凉舒服,记不得临睡前读汪曾祺先生的《家常酒菜》那篇文章里说了那样食品的滋味,只剩下杂拌异香,缭绕鼻息。
早晨的亮光没有像往常一样把我很快从床上叫起。翻一个身,掠一束凉快;再翻一个身,拽一把清爽。几经反复,自责不已。年过半百,仍然贪享,这便是只能是个普通人而做不出什么大事的原因。既而又为自己开脱,盛夏时候,难得清凉,梦里一时贪欢,应当原谅。有人讲不要太苛责自己,我更多是太娇惯自己。起床一看微信,锻炼达人已经跑完的跑完、路上的路上、晒图的晒图了。
必须走一圈去。莫辜负雨后清凉的早晨、清新的空气、新鲜的阳光、碧绿的草地、悦耳的鸟鸣、晶莹的露珠。穿一件T恤,在高远的天空下有些冷凉。不由自主想到前几天的干热,一动弹就一身汗的情景。看过蒋勋《自信不要对比》的文章,大意是比较的人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不必对比。按他所言,我就是个不自信的人,因为我总在对比。我以为只有对比才能正确定位,才能找出差距、找到原因、发现问题。而且我认为这个世界的秩序都是通过对比才形成的。没有对比,怎么能判定事物的情形?如此清凉,是与炎热对比得来的,如果没有享受过“桑拿”、没有享受过干燥、没有享受过“梅雨”,怎么知道这样的清凉令人陶醉、这样的干爽倍儿愉悦?自然,以北极那样的环境作参照物,这样的清凉可能又是温暖了吧;与月球上零下几十几百度的气候相比,我的清凉简直就是炎热的阳光。
我知道简单对比也不全面。一样东西的来历,一定是积累的结果。比如清凉,或者平时的炎热,无不是累加、堆积的.过程。高温的时候其实已经在积累降温的可能。温度越高,就越到转变的临界点,就越接近气温突变。冬天的寒冷也是这样,连续风雪交加,接下去就是阳光温馨、微风轻拂。差异化的天象往往给人以启示,让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必要的信心;让人懂得,成功与胜利,往往都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从根本上说,清凉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它时而蛰伏、时而显露、时而远走、时而回归。即便高温升到41度,我们仍然能找到清凉,因为“心静自然凉”。如果心中没有凉快,即便在风雨中,炎热也不能驱散,焦燥也会缠裹身心。
由此看来,“合拍”是人必须努力把握的重要能力。合拍的人,顺天合地,顺应自然,则尽享世间美好。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没有哪样事物不可接受,没有哪种现象不在昭示。我们分别好坏、对有些事物欢喜有些事物苦愁、甚至在一些自然现象面前觉得不可理解,原因就在于我们是用不同感受、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了个性化差异化解读。自然还是那样的自然,区别全在人心、接受能力全在自我。合拍的人理解能力更好,接受程度更深,在自然世界里更加游刃有余。相反,那些不合拍的人哪儿都不自在。怕风刮着,怕雨淋着,怕阳光照着,怕蚊蝇叮着……与喜欢风的潇洒、雨的豪迈、阳光的鲜亮,以及客观看到每一种生物比如蚊蝇对生态平衡的意义等等,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得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有个说法是,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是此谓吧。
清凉是夏季的一抹清凉油,清凉是炎热时分的一剂藿香正气水,清凉是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劳作回家后的一碗绿豆稀饭,清凉还是收入不太多花费越来越大时候的一颗清心丸。流传的笑话说夏天听到“哪儿凉快去那儿”是最贴心、最关心的话,自然是无边调侃;但让你到凉快的房间里工作,领导关切地给大家都安了空调,确实是件有功德的好事。很早以前我就想,怎么光给领导安空调,不给下属安空调呢?难道领导都“弱不禁热”,而下属一个个都意志钢强?党的领导*不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吗!
心静可以清凉,清凉也可以清心、静气,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思考,可以叫人从烦燥焦虑或者激情中走出来,归于冷静、归于理智、归于豁达。有人讲自然世界是个学识深邃的老师。向这位老师学习,当然得走进自然世界的大课堂中去。比如我早晨走进清凉、清新、明媚、空旷、高远中,就像五脏六腑都都被过滤了一遍,那些留存于身、于心的浊气、戾气、傲气以至娇气,忽地一下就被扔到云端天际青山荒原那边去了,给我返还的,则是从未有过的轻松快乐。
盛夏遇到清凉,这是自然给予的最美馈赠,想不快乐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