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再“零食加电视” 孩子是一块能量源,跳来蹦去地从不知疲倦,这是孩子的“长处”。虽然老年人更喜欢安静,但绝对不要为了求得安宁,有的就给孩子吃零食和看电视。这实际上是最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让孙儿的牙齿变坏,眼睛变近视,甚至会变成一个孤僻的“小电视迷”不要说成材,不成泥就已经很难得了。 因此,老人在带孙儿的时候,应尽量到户外活动,在安全的空地上,让孩子尽情地发散他的能量吧,自己则可以安静的在一边独处或者和别的老人唠嗑。
2、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注意事项
3、和孙儿玩耍即是对年轻夫妇的帮助。 爷爷奶奶对育儿中的年轻夫妇的最大援助,就是陪孙儿高高兴兴地玩耍。这不但符合孩子天性爱玩的性格,促进他健康成长,还能让年轻父母脱出手来,可以工作和干家务。 孩子最喜欢运动性的玩耍,如挤身体、相扑、手指相扑、挠痒痒、捉迷藏、骑马游戏、用广告纸卷成剑来做格斗游戏等等。尝试着与孙儿玩一下,孩子肯定会乐得咯咯直笑。还可以玩一些传统游戏,如折纸、翻绳等。还有,像过去那些用朴素的天然材料制成的玩具,如竹叶船、橡树果陀螺、拉线木偶人等,如果能和孙儿一起做一做的话,准会令其很快乐。商场里有卖朴素玩具的专柜,在那里可以找到像纸气球、线包之类的玩具。买这些东西来玩也很不错。如果孩子遇上喜欢的书,总想让你多念几遍,这时你可以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把书反复地念上几遍,令他如愿以偿。或者也可以讲小时候听到过的故事,养成一个小小故事谜。
4、教育孩子要尊重儿女意见,并且要一致。不管是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孩子生病时候的照料,都应该和孩子父母站在一个阵线上,不能盲目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维包庇孩子,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责父母。有的爷爷奶奶护犊子心切,孙儿一哭就反过来责怪儿女管得太严,直接导致孩子从小骄横跋扈、自私自利,长大了也不知道何为孝顺。孩子稍微有点流鼻涕、咳嗽,就不假思索往医院送,或者直接让宝宝打点滴,这都是伤害孩子身体的错误方法。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多与儿女沟通,并且要从各方面增加育儿知识,才能做好爷爷奶奶这一份难度相当大的工作。 爷爷奶奶教育儿孙的误区
5、爷爷奶奶怎么教育儿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育儿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爷爷奶奶怎么教育儿孙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方法
6、穿衣服要适当,且便于运动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孙子时,由于老人家比较怕冷,一般会穿得比较多,稍不注意,热一点的天气就会长痱子,冷一点的天气,穿得太多,不便于孩子运动。
7、要培养孙子专心自己吃饭的习惯 第一、培养孙子坐着吃饭的习惯。有的老人在孙子边玩边吃饭或不想吃饭时,喜欢追着孙子喂饭,这个习惯不好,如果孙子不想吃(有病除外),或边玩边吃,就要让他饿一下,且不给他零食吃,治得他两次,小孩就记得了;为了使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不会乱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坐高一点的凳子,让他自己下不来。第二、尽量在一岁左右让孙子学会自己吃饭,不要怕麻烦,培养孙子的动手能力。
8、要培养孙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孙子没学说话之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多跟他说简短的话,培养他的听觉能力和模仿能力,学说话后,要让他多听多说。例如指着实物说名称,听了故事后复述给别人听等,特别是多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交流互动。 拓展阅读: 爷爷奶奶带孙子引发深思 今年带小班,发现了几个典型的幼儿教育问题。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接送中和家长沟通证实我们班的孩子有50%以上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着的,这也是当今社会很普遍的一种现象。 怎么评价现在的家长呢?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毫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们却是一面大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面在敷衍着自己对子女所应承担的责任。把充满好奇和模仿的幼小孩子塞给父母,自己找清闲。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可以理解,但是忽视和延误了孩子的教育就很是不划算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父母和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区别。 我们班里有三五个孩子是很典型的。刚入园时,芮轩小朋友尿完尿就等在那里,让她提裤子她用细小缓慢的声音说:“我不会。”老师教她睡前叠放衣服也是开口就是:“我不会。”不是孩子会与不会的问题,问题出在孩子从心里就没打算自己去做这些事,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很难改正的。 还有一个小朋友叫刘永浩,调皮捣蛋自然不用说,任何活动课都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在说话时都撒娇而吐字不清,这与爷爷奶奶的娇惯有着很多的关联。握笔不会,拿剪刀不会,所有的活动材料都弄的脏脏的,甚至于连老师的语言都听不懂。偶尔孩子吵着看动画片,会吵着说看孙悟空或倒霉熊,他只是凑到老师脸前:“恩恩,恩恩恩恩。”每每我看到心里都无限难过,孩子啊?可如何是好。 经过讨论我们几个教师总结出了几点。一是老人带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应做的是一手代办,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二是缺乏家庭辅导教育,回家放任自流没有接受知识的经验可谈,社会常识和生活所见都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积累;三是缺乏与家长沟通少,语言交流能力差。 3到6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的自理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其为人处事观都在这个时期形成,错过了将无以弥补的。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请做了家长的朋友都能为孩子尽一份责任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亲身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长成茁壮之才。
9、要培养孙子适当运动的习惯 有的孙子特别好动,就要培养他坐着听故事,听音乐的习惯;有的孙子懒得动,就要培养他做适当的运动,由于老人本身运动量少,比不得年轻父母喜欢运动,运动习惯要有意培养。
10、要多带孙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孙子的社交能力 多带孙子出去玩,有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性格开朗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有的还不够,因为老人家自身社交范围有限,需要创造条件。
11、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科学育孙的意识 人的年龄越大,性格越柔和,容易由着孙子的兴致来,使得带出来的孙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刚中缺柔,成了小皇帝,让他一个人说了算;要么柔中缺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特强。老年人一定要多向年青人学习,看现在的年青人是怎么带孩子的,不要完全用老一套的方法,育儿技术在不断进步,要与时俱进。例如;现在的孩子一岁之前不吃油盐,两岁之前都用纸尿裤,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对身体有好处。
12、调整心态,绝对不能重男轻女。这个很重要,如果对女孩嫌弃或对男孩溺爱,都将严重影响到一家人的感情,无法达到和谐幸福。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甚至是外孙女、外孙,都要一视同仁,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到冷落。
13、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14、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