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的往事散文随笔

  周日收拾房间,看见笔桶里的一支英雄牌钢笔,拿出来试了一下,仍然是那样顺手,写出的字还是那样有笔锋,看着很开心。看着笔,想着心事。我已经好久没用钢笔写字了,真的如同社会流传的段子那样:一手好字让电脑给废了,自从用上了电脑,基本不摸笔了,这本来是一支很有纪念意义的笔,如今也静静地立在那儿,成为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摸着笔,勾起了我许多关于钢笔的往事。

钢笔的往事散文随笔

  这是一支黑色包尖金笔,是我上大学的前几天邻居的表妹,现在的爱人送的。那是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的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同她在小河边散步,夕阳映红了天边的晚霞,也染红了我们的脸,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那样静静地走着,无目的.的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远,走着走着,她看我的脸笑了,说话了:你今天怎么喝酒了,脸这样红?我说去哪儿喝酒?我看了一下她的脸,她的脸也比往日红多了,我说:一定是你喝酒了,看看你的脸都赶上天边的晚霞了。啊!是吗?我们跑到小河边,脸映在水中,清澈的河水早就被晚霞染红了,水中的脸都是红红的,如同树上熟透的苹果,我们明白了,我们都笑了,是老天爷为我们化妆了。“今天的你真美”!我们相互说着。那是还不懂、也不敢说“爱”这个字眼的年代,一句“你真美”胜过如今一万句“我爱你”。

  我们相互望着,呼吸似乎都加快了……过了好阵子,她从衣兜里掏出了一个手绢包,送到了我的面前:你要走了,没什么送你的,这是一支我托亲属从城里捎回来的笔,送给你,你会用得上的,戴着它,就如同我在你身边。她说着话,脸更红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接过笔,放在胸口好久,我感受到我的心跳是那样急,那样有力。

  她送的笔陪伴着我度过了大学时代。参加工作了,喜欢穿中山装,只要出门,口袋上总要别上那支钢笔,那支钢笔是我的招牌,也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

  在老家流传一句俗语:人靠衣服马靠鞍。真是那样,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能在衣服上别支钢笔已经是一件很时尚的事了,不是*也得是个文化人,不论走到哪里,说话做事,保准赢得人们的尊重。我记得在我们村只有大队会计和学校老师才有资格戴着钢笔在大街上转悠,也有不乏虚荣的小青年,不知从那弄支钢笔别在口袋里招摇过市,总被人们嗤之“鼻子眼插大葱——装象(像)”,但相亲或照相等重大场合,别上也无妨,人们大多会理解。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很羡慕有文化的人,看着老师别支钢笔给我们上课,总想多看几眼,做梦都想自己能有支漂亮的钢笔,上五年级了,老师说都要用钢笔写字,妈妈花了几角钱给我买了支钢笔,当时的心情不亚于现在买了笔记本电脑,兴奋的不得了,但学生没有制服穿,自然就没有别钢笔的地方,我同大多数同学一样,让妈妈做一个和钢笔差不多长的布套,头上串根细绳,把钢笔装在套里,把绳一拉,钢笔就安安全全的藏在套里了,另一头拴在钮口眼里,再装口袋里,这样钢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丢的。

  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时候,单位发奖品一般都是笔记本或者是钢笔,不像现在发奖金了。我与爱人订婚的信物就是一日记本、一支钢笔,总计没花5元钱,现在要是订婚给对方不到5元钱的信物,当时就得扔窗外,一定得黄。那个时候看谁有没有文化,先看钢笔字写得如何,不像现在都用电脑了,字写的什么样也就无所谓了,儿子是大学生,电脑掌握的相当熟练,但字写的就不敢让人恭维,当我说“一个人的字体就像一个人脸面很重要”,他说:“老爸,都啥年代了,现在谁还用钢笔啊,你给辽宁日报寄篇稿试试,再好的稿,不是电子版的也没人看了,都是无纸化办公了”!我无语。

  回想起别钢笔的时代,有些事情很值得怀念,那个年代钢笔之所以被崇尚,我觉得就是对文化的向往,是人们尊重知识、对文化人的敬重,同时也显示出了权力地位和身份差异。有文化的人钢笔一掏,写字算账那么流畅,怎么不叫老百姓崇拜呢?

  刚参加工作那年,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只是我别着的钢笔证明我是有文化的人。一次去粮库买粮,两位服务员正在对账,手中的小票打了好几遍都对不上,我说“我给你们打一遍怎么样”?年龄大的人说“你行吗”?当看了看我上衣口袋的钢笔,将小票递给了我,也许是平日喜欢玩算盘,那天打一遍就对上了,服务员说了好几遍“谢谢”!我只是说“也不是什么大事,谢什么”?服务员说“还是有文化的人”。我说“我也没读多少书”。她说:“看你别的钢笔就知道你是文化人”。我心里暗自为别钢笔而庆幸,要是不别钢笔,想帮人家忙也许都不用。

  别钢笔的我曾替人写过信,念过信,每次主人都要沏壶茶,你不喝不高兴,说是你没瞧起他。在生产队的时候,别钢笔的人只有会计,出纳员等,这些人大多是不用下地干活,手中的钢笔就是权力,比如谁当兵,男女领结婚证这些重要的事情,都要人家给写个证明,觉得谁家都求到他们了,他们不干活也就理所当然了。过年、过节有好吃的还有时候请他们喝二两。我读3年中学,每年寒暑假开学,我都得找大队卢会计给开张家庭贫困证明,3年初中,每学期应该交2元学杂费,我从没交过,交了证明学校就给免了。在我的心里,卢会计是我读书的恩人。

  如今社会发展了,文明程度提高了,钢笔时代已被人们慢慢淡忘。但我觉得网络时代,我们应该舍弃的是那些文化的封闭禁锢,但中华民族崇尚文化,尊重知识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