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人多了,不代表圈子就大了
朋友给我和先生送来两张峰会的邀请函,这样的会议我曾经陪他去参加过几次,其实没什么太多的内容,但依然会有很多人参加,因为主办方一定会邀请一些行业里的大佬,这些人平时很难见到,很多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结识这些大佬。
我本不愿意去,但先生认为多认识一些人对我有好处,执意带我同去。
中间茶歇时,相熟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叙旧,他们聊的东西我不感兴趣,也插不上话,于是坐在一边看他们聊天。
一位女士走过来加入他们,相互介绍后,女士拿出手机问:“加个微信吧!”
在这样的场合里,一般很少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要求,于是,纷纷互扫加入。加完一圈后,这位女士看见坐在一边的我,大概我不是她的目标人群,她看了我一眼,犹豫了一下,但因为大家坐在一起,人人都加,唯独不加我似乎有点不礼貌,所以,她微笑着过来问我:“你好,方便加下微信吗?”
我笑着点点头,拿出手机,虽然知道也许加了永远也不会说话。
她刚想扫我,突然面路难色:“哎呀,我已经满5000人了,加不了了。”
我赶紧说:“哦,没关系的。”
她快速地在通讯录里往下拉:“没事,你等我一下,我先删除一个人再加你。”
我有些尴尬:“你人满了不加也没关系。”
她继续在手机里操作着:“我这里人太多了,很多人从来没说过话,我看下谁的朋友圈我看不见的就把他删除,反正留着也没用。”
大概过了一分钟,她高兴地抬起头:“好了,我删了一个人,现在可以加了。”
扫完加入后,她告诉我,微信最不好的地方就是只能加5000人,而她的好友经常达到这个数,需要时不时地清除一批,才能让后面的人加入。
她是我认识的人里,第一个微信好友达到5000个的人,我问她怎么会加这么多人呢?她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参加各种会议或论坛,能接触到的人她几乎都会加入,这个微信只用了一年多就满了,她正考虑着要不要再弄个手机。
看着我吃惊的样子,她笑得很开心,问我手机里有多少好友,我说私人微信大概几百人吧!她可惜地摇摇头说,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就是人脉资源,认识的人多了就好办事了,虽然现在加了最后有没有用不知道,但谁知道机会是不是就藏在里面呢?
对于她的.观点,我挺认同的,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机会肯定会比别人多。
回去的路上,先生也跟我聊起她,并且认为她身上很多东西值得学习,比如她在社交场所的积极,比如她不怕生的性格。
毕竟只是峰会上一见,我很快就忘记了她,虽然互有微信,彼此都没有找对方聊过。
大概一个月以后,她突然在微信里发了一个链接给我,我打开一看,是一个商业项目计划,我刚刚看完,她发来一条消息,问我觉得怎么样,我说挺有想法的,不错。她一听马上发了条语音过来,说这是她接下来想做的事情,需要找一些人和她一起做,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老实说,对于这样的商业项目,我完全是个门外汉,根本不懂,而且这个投资金额,就我个人而言,连一半都拿不出来,之前说不错,只是一句客套话而已,并不代表我感兴趣。
她又一连发了好几条语音,告诉我这个项目非常有前景,我只好老实告诉她,我没有兴趣。她并没有勉强,只说你再仔细看看。
晚上先生回来后,我跟他说了这件事,他略感惊讶:“她也找过我,让我们公司投,但我觉得她只有一个项目计划,团队团队没有,经验经验没有,所以我拒绝她了。”
那几天,我看到她的朋友圈一直在发这个项目计划,介绍这个项目的优点和前景,呼吁大家加入她的项目。
过了几天,和先生吃晚饭时,又聊起她,他告诉我,其他几位朋友她也一一找过了。我问,那他们有兴趣加入吗?先生摇摇头。
我说,你之前不是挺欣赏她的吗?怎么都不深入了解一下就拒绝了呢?先生认真地说,我确实挺欣赏她这种热情和积极,但欣赏是一回事,拿着真金白银去投又是另一回事,前者泛泛了解就可以,但后者没有很深的交情,哪会轻易答应,相信其他几位朋友也是这么想的。
我一愣,若有所悟。
记得曾经参加过一次聚会,每个人的手机此起彼伏地响着,只有我旁边一个人的手机寂静无声。其实那时候,我的手机响得也不多,但我看到大家都不停地看消息,接电话,觉得自己不看就太不合群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的圈子太窄,于是,也有意无意地翻看着手机,实在没什么东西可看了,就随口和这个人闲聊起来:“我们现在几乎都成了手机控。”
他憋了自己的手机一眼,告诉我他的朋友圈总共就几十个人,没什么好看的。
我当时心想,这人也太不擅长交际了吧?现在谁的朋友圈里不是躺着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的人呢?
他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但什么都没说,超然地自己吃菜喝汤,似乎周围的人一点也影响不到他。
上个星期,他来浙江,我和先生接待他,这时候我才知道他竟然是着名的企业家。中间,我经常难以自控地去看手机,然后抱歉地冲他笑笑。
他跟我们聊起自己的朋友圈。他说在他刚刚创业时,他手机通讯录里起码有上千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的甚至连面都没见过。每到节假日,手机永远是滚烫的,他也为自己认识这么多人而自豪。
但后来,他发现这些都成了他的负担,别人发祝福消息过来,不回不好意思,回了耽误时间,甚至经常在他做事时打断他的思路,还有根本不熟的人经常找他帮忙,还要花心思去想该如何拒绝。
于是,他开始思考,认识这么多人的意义是什么?这么一思考,顿时让他发现了很多事,比如经常接触的人总是那么几个,有事相互帮忙的也是那么几个,关系很铁的人,其实还是那么几个。
于是,他在某个晚上把几乎不怎么联系的人全部删除了,只剩下那些经常来往的人。
一开始,他也忐忑,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让自己的圈子变窄,但此后的一段时间,他便喜欢上了这种清静。再也不会在工作正忙的时候收到毫无意义的消息,再也不需要假装熟络地去应付各种寒暄,无论是工作状态和人际关系,都变得愉快而简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交游广阔,朋友遍天下。大多数人也倡导“朋友多了路好走的”的价值观。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全部拿来结交朋友,又有多少时间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呢?
朋友贵精而不贵多,即使如马云、柳传志那些人,看似众星捧月,其实真正引为知己良朋的也不过是区区几十人。
能主动去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自然值得鼓励,但仅仅只是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要成为莫逆之交,需要生活中的长期接触,需要灵魂、价值观的共鸣,才能渐渐了相互了解欣赏对方,否则,认识的人再多,也不过是多了一张仿佛相识的面孔而已。
很多人感慨,微信中明明有着几百人,但是当自己失意时却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谈谈心事;当自己成功时,也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分享,虽然满屏都是热闹的消息,却没有一个人和自己是喜乐与共的。
也有很多人叹息,原本以为自己朋友遍天下,当遇事需要帮忙时,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曾经觥筹交错的人,在那一刻纷纷销声匿迹。
其实,不是别人冷漠,而是你们交情未够,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足够的欣赏,谁又会为谁拼尽全力呢?每个人心底都会有那么几个人,只要对方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出现,但是这样的朋友,或许自小认识,或者彼此了解甚深,绝不会是只有数面之缘的人。
认识的人多了,不代表圈子就大了,真正圈子大的人只做两件事:
一件是努力提升自我,将自己放置到一定高度,乃至某个领域的权威,他无须主动去结识很多人,但只要他想做一件事了,必然是一呼百应,大家相信的是他的能力,更为与这样的人共事感到与有荣焉。
另一件是拥有识人的智慧,付出自己的真心与耐心,和对方成为真正的朋友,也许不会时时聊天,也许不会相互点赞,但必定会在心里给对方留下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不会将很多精力放在泛泛之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