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乐山大佛散文

  那年在泸州办完公务,我说去乐山看大佛去,大佛值得一看。我的上司是个不爱活动,不愿游玩,而且极正统极严肃的人。他看了我一眼,懒慵慵地说:“下次有机会,这次就别看了,还是尽快回去吧,家里的工作还等着我们做呢!”于是,那次我与大佛失之交臂了。这次来重庆、成都,我心里想这次决不能错过去乐山看大佛的机会。在成都只有一天半的逗留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要游览的地方很多,安排最佳路线与景点是关键。我的观点是先远后近,选择主要景区景点游览,大家赞成我的观点。乐山大佛是一天能来回的最远景点,我首先提议去乐山看大佛,于是就去了。早晨从雅安出发,驱车到达乐山凌云山景区是上午十点多钟。一上午太阳躲在云层中不肯露脸。天是阴阴的,雾是浓浓的,我的心却是激动而兴奋的。

朝圣乐山大佛散文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系唐玄宗开元初,即公元713年,凌云寺僧释海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募集人力,物力在岷江、青依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凌云山岩壁上修凿的弥勒坐像。大佛通高七十一米,比阿富汗帕米昂大佛还高十八米。一千多年来,大佛是否减杀了两江一河的水势,普渡了众生不得而知;但僧人释海通却为人类留下了世界第一大佛的艺术杰作。

  从山顶大佛右侧,顺着人工凿成的九曲栈道往下走,可到达大佛足下。左边是铁栏杆,右边是岩壁。岩壁上凿有很多小佛龛,佛龛中雕刻了经变故事,故事中人物形象生动。遗憾的是有些佛龛中的人、物图像被风雨侵蚀掉了,有的是被游人用手摸污摸蚀掉了,有的只留下一个空龛。从山上沿九曲栈道下到大佛足底,很要一番脚劲的。没有脚劲,平常又缺乏锻炼的人,下这么高,这么陡的栈道,免不了心发慌,腿发软,气发喘了。我算是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下这么高这么陡的栈道,心也有些发慌,腿也有些发软。

  大佛背靠凌云山,面朝浩浩荡荡的岷江,双手放在膝盖上,两足平放,两耳下垂,双目远视,慈祥端庄。那双远视的眼睛,看过无数次江河水涨水落,温顺咆哮的时候;也看过无数次朝代更迭,社会变迁的历史。任风云变幻,任沧海桑田,不戚不喜,安祥端坐着。站在大佛足下,仰望着大佛,让人顿时感到自己太小太小了,佛像太大太大了。也让人禁不住生出无限的遐想来。千百年来,大佛给朝拜、游览者带来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和一种精神的寄托的同时,也给朝拜、游览者带来了观赏和艺术的享受。来到大佛面前,除了欣赏这尊天下第一大佛,向大佛祈求保佑降福,作无限遐想外;朝拜、游览者还会站在大佛面前摄影留念,记下这美好的时刻。我站在大佛前照了一张相,不知是天气影响,还是照相师技术不高,照出的照片不很清晰,色彩不很饱满。看了照片,感到有些遗憾,但总算记录下了这次游览凌云山,朝圣大佛的难忘时刻。

  看完大佛,我沿着大佛左侧的.“洞天”南行,进入濒临江水的悬空栈道。栈道蜿蜒曲折地伸向凌云山顶,栈道的峭壁上镌刻着当代名人的许多题咏石刻。步行在栈道中的险坡、天梯处,或眺望或憩息,别有一番情趣。栈道有些路段非常窄,窄得只能仄身过一人;非常陡,陡得地方使人鼻子碰着石梯;非常险,险得悬崖峭壁上悬空一条窄道,几十米高的下面是波涛翻滚的江水。走在上面禁不住让人心惊肉跳,头晕目眩。

  同行者是我的同事,她自称是佛的弟子,说今天看了拜了天下第一大佛,心里非常地高兴与满足,仿佛有佛附身。有佛附身是假,身材瘦小是真。上山时她一直走在我的前面,而且健步如飞,我紧跟其后,不甘示弱。爬到山顶,我已累得全身淌汗,气喘嘘嘘了。

  大佛背后的山顶上,建有东坡楼。东坡楼飞檐斗拱,丹楹彤壁,琉璃瓦,方格窗,古式建筑,是后人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大厅正中塑有苏东坡坐像,壁间嵌有苏东坡画梅菊石刻及苏东坡笠屐图像石刻。楼前有洗墨池,相传为苏东坡洗砚之处。东坡楼前不远处是“清音亭”。南宋邵博《清音亭记》中称道:“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曰凌云,寺南清音亭其最佳也。”足见清音亭景色环境是凌云山最佳的地方。

  看完“东坡楼”、“清音亭”等景点,来到了灵宝塔。灵宝塔建在凌云山最高处,为方形中空十三层,是唐代所建。塔门锁着,不能入内,不然可以登塔远眺一番,乐山美景将会尽收眼底。塔外没有什么景观可看,我绕塔一周,然后顺原路下山。

  这次游览时间仓促,碑林、沫若堂、藏经楼等景点没来得及看。虽然有些美中不足,但心里还是满足与愉悦的,因为终于到了乐山,上了凌云山,朝圣了这天下第一尊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