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红安散文
前言:一直以来,总想为故乡写一篇文章。可是很久都没有找到思路,不知从何写起。寒假了,回到家,偶然去登山。早春之际,山上很清新,很宁静,突然觉得有了感觉,有了一点灵感,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送给故乡——红安。
故乡的山没有三山五岳那般奇雄锦绣,也远不及昆仑祁连那般高大巍峨,然而我却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故乡的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绵延起伏的群山环抱着疏散零落的村庄,这村庄则好似沉睡在温暖襁褓中的婴儿,长久地做着美梦呢。山点缀着村庄,村庄偎依着大山;大山成了村庄细心的保姆,而村庄却为大山平添几许灵动和生机。在如此天然的造化中,大山与村庄相偎相依,相得益彰。
或许是被城市的喧嚣所累,抑或是寻求一种精神的慰藉,每次回到红安的老家,看到矗立的群山,我就像见到了久违的故交,心中的那份激动已不言而喻,以致于会情不自禁地去爬故乡的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非大仁大智之士,却也极喜欢故乡的山的那份清幽与宁静。一座座的山峰全都盖满了葱葱郁郁的四季松。这种树四季常绿,叶细如针,枝干挺拔有力,皮薄,有褶皱。就是这满山满山的四季松给故乡的山染上大拨大拨的绿色,一直延伸到云端。远远望去,一座座的山峰被淡淡的青云笼罩,景色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倘使方才下过一场细雨,那么这景色更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了。山润细雨,宛如刚出浴的美人,那么清秀可人。翠绿欲滴的树上沾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阳光从叶缝中斜射下来,透过叶上细细的水珠,那水珠愈是熠熠生辉,如小女孩正在眨着迷人的双眼,甚是叫人欣喜。一场细雨过后,山中弥漫着薄薄的雾气,好似一件薄纱。山中的空气也愈加清新了,在这静谧的山中漫步,深深呼吸这山中的空气,独享这一份宁静,身心便倍觉舒适畅快,心旷神怡了。
我不仅陶醉于故乡的山的清幽与静谧,更敬服于她博大无私的品格。在我看来,故乡的山是一位默默奉献的母亲。熟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多少年来,故乡的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儿女,而且赋予他们深沉博大和稳重纯朴的秉性。在这大山上,村民们开垦种植,他们把这大山开辟成一块又一块的良田肥地。在风调雨顺的春天,他们辛勤播种,在大雁南飞的秋天,他们喜获丰收。看着到处金灿灿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无不笑逐颜开,他们从心底感谢这大山;大山也笑了,她为自己的儿女们欢欣鼓舞。
大山不仅是村民们开垦种植的地方,而且是他们砍柴取薪之处。农闲时节,村民们便山五成群地去山上砍柴,直到日暮天晚,他们才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夕阳染红了故乡的山,村民们的笑脸却映红了夕阳……
故乡的山呵,你是一位慈爱、伟大的母亲,而你的儿女却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英勇无畏的英雄。
历史不会忘记这一片神圣的土地——红安;国人不会忘记这那成千上万为革命建下丰功伟绩的革命先烈;后人不会忘记从这片红色土地上走出的200多位身经百战的将军。
在革命战争时期,烽火燃遍了故乡的山。血气方刚的红安人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以大山为坚实的'阵地,打起了游击战。就在这高山深壑中与日寇进行生死搏斗。英雄的红安人前赴后继地倒下了,而革命的曙光却照亮了全中国。没有人记得清,有多少无名士卒与功勋卓著的将军长眠在故乡的山中;没有人记得清,有多少累累的白骨埋葬在故乡的山中;更没有人记得清,有多少战士们淋漓的鲜血染红了故乡的山。
然而,就是从这大山深处走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红四方面军;就是这偏远的山区孕育了两位德高望重的伟人——董必武、李先念;就是这偏远的山区养育了一个个铮铮铁骨的烈士。为了纪念这些历史的功臣,后人将这片红色的地方由“黄安”改为“红安”,并建立了红安烈士陵园和七里坪革命红色旅游区,小平、泽民都曾亲临红安拜谒这些逝去的烈士。英雄的名字将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每次回归故里,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我的血液便沸腾了,一种无比的光荣感油然而生,我庆幸我是这大山深处的儿子。
啊,故乡的山呀,不知何时,我怀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梦想,走出了你的怀抱,如今我却时常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想念着你,无论天涯海角我都忘不了你,因为我的灵魂深处融入了你的气魄与气质,我的体内流动着你倾注的一泓热血……
谨以此文献与我的故乡——黄冈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