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作文汇总十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作文

散文作文 篇1

  待到一抹殷红的残阳渐渐消褪,青砖黛瓦的小镇,飞檐上方,残阳渐渐隐匿于云朵之中,水面泛起点点斑红,微风轻拂,牡丹染红铜樽,远处传来牧童悠扬的笛声,略带几分凄凉。静的音律,如荡漾的水纹,如微风般缓缓蔓延开来,回音在广袤的天际,在苍茫的大地上缭绕,回荡。

  夜,掌灯时分。萧瑟是习习的秋风,是无垠的大地。深邃的天空,月似弯弓。碧江盈盈,撒下点点星辉。落叶铺盖在弯曲绵延的幽径上,秋的韵味,四处蔓延开来。萧萧的秋风,唰唰唰吹落树叶。静,在这深远的幽径中徜徉着脚步。

  风,灌满了我的长袍。

  我,未眠。

  起身,微风拂过我的脸庞,耳畔,唯有静寂。我在寂寥的氛围中感受着秋的意境,秋的诗意。

  秋的诗意是静的,是一首悠远绵长的歌谣。在群星璀璨的星空下,响起,和着琴声,和着安静融洽的氛围,和着美景,和着幽深的小镇,缓慢地流淌而出……

  万籁俱寂。

  享受静的时候,享受清醒的梦,享受心灵的宁静,如品尝一杯浓郁而香甜可口的奶茶。

  在静的时候,用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宛如雨珠滴落在屋檐上。屋内。灯,亮着。我坐在桌前,书页在膝盖上轻轻翻动,耳畔沙沙作响。时光荏苒,蹁跹而过,时间如沙漏般一寸一寸地减少。在一片安详中,我眺望夜空,陷入静的碧涛中,陶醉在无限的遐想中。

  在静谧中,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趴在桌上,嘴角洋溢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一汪水,波光粼粼,风,掠过,水纹荡漾……

  耳无喧嚣叫做静。静,是甜蜜的,更是美丽的。

散文作文 篇2

  每篇散文因为主题不一样,所以,给我留下的启发、感想也不一样。《软枝杨桃》这篇散文让我明白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则让我明白在美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完美的。《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又让我明白,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一向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留一只眼睛看自我》让我明白,只有留一只眼睛看自我才能明白成功的真谛,如果心执着停滞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是啊,一本书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启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觉得太好看了,结果妈妈叫了好几次都没听见。这本书用巧妙的方法引出了许多生活事物中的看法、理解。让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书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十分耐人寻味。整本书写的十分好,还让我明白了许多新鲜事物。偶尔,我看到精彩、好笑之处,都会不由自主的笑一笑。

  每当我看见林清玄写的书时,都会拿起来读一读。因为,每当我拿起来阅读时,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散文作文 篇3

  在假期中我怀着好奇而又敬仰的心情拜读了这本散文集。这里收藏着从1901年到20xx年的近百篇优秀散文。在这些大家名作中,有生活随笔、山水游记,亦有童年往事、英雄赞歌。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散文来回顾历史的著作,是一个一个的脚印。在这里我更加爱领会什么是散文的美。那就是生活的本色,历史的质地,不容矫饰的朴素。

  在读《少年中国说》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震撼与激励,何其激昂、何其壮观。那一声声的呐喊不知唤醒了多少沉睡的中国青年。“老年人常思过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是对少年的肯定与期盼。“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是当代少年应该有的劲头,奋发图强、一往直前。最后的几句更是豪情万丈:“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此外,我还感受到了祖国的山川美景。《西湖的雪景》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西湖,不是人潮的热闹,是一片完全静谧的西湖,是宁静的西湖,是银妆素裹的西湖。读了它,仿佛亲生感受到了一个清寒、壮旷和纯洁的冬日西湖。《雄关赋》则截然不同,它以恢宏大气的语言说出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威武,真是“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在读它的时候我好似站在山海关上向四周瞭望,仿佛我是一位戍守边疆的勇士,心中充满了沸腾的鲜血,绝不允许敌国来犯……

  这些优美的文章让我这很少出门的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景致,感觉到了祖国的广阔与伟大。

  当然这里还有深深的情谊,对*的向往,对黑暗的抨击……太多太多的这些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当你寂寞、孤零、彷徨、苦闷、压抑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这百年沧桑锻造出来的不朽篇章,百年风雨洗涤出的优美文字。

散文作文 篇4

  读了《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和感受的离散乃是人生的必然,这本书让我再挫折中学习智慧;在离散中学习成长。在书中,还有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其中在卷一:天真的心这里面的“挑水肥的人”,让我记忆最深。这是说他们乡间有一种专门挑水肥的人,每隔一个星期就会来一次。小孩子贪甜恶咸,喜香怨臭,所以每个人一见到挑水肥的人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跑,有一次他和爸爸同行,见到了挑水肥的人,又不能跑,所以把鼻子捏住,过去之后,他爸爸说了他,他以后,见到挑水肥的人就深呼吸,在憋住气。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体会了,那个挑水肥的人是多么伟大呀!他为了“我们”,忍耐着臭气,再帮我们用这些水肥给农作物洒上。而我们还见到就跑了,那是多么的打击别人的自尊心呀!再加上他们也是人呀,“我们”应该对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要好,他在家中是人的儿子,也是他儿子的爸爸,我们大家应该尊重人、疼惜人。这样可以让别人心里舒服,也让我们有一种庄严之感。

  有一次,我们大家一起吃饭桌边,围满了,见到旁边奶奶没有上桌吃饭,我就在想:我是一个小孩,可以到边上吃。于是我就说:“奶奶你还没吃饭呀,上桌去吃吧!”奶奶就说我是个好孩子,就坐上去了。我下来后果真有一种庄严之感。感觉很自豪似得。还有一个故事也让我深有体会——吹冷气的狗。

  这是讲在夏天,银行门前蹲着五只狗。我立刻感到迷惑。每只狗脸上都入出了幸福的表情,原来是因为银行门很大,进出人很多,只要有人,门就会开,里面冷气出来了,吹在野狗身上。

  野狗的内心里,,也有着对幸福的向往。+这些狗虽然知道追求幸福,但是它没办法在自己家里装空调。而我们可以在家里装空调,所以我们真幸运呀!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真是对我大有启发。

散文作文 篇5

  昨晚半夜醒来,一时不能入睡,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柔美的夜色,突然感觉以往从来没有哪一个时刻这么真切地触摸到我生活的环境。也可能是最近看《王安忆散文》比较入迷,其中的一些文字和印象就像刻在了脑海里,有一些甚至沉淀成为我思维的底色或者背景,启示我用另一种视角来观察世界,用另一种心思来感悟生活。

  王安忆的散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真诚和踏实,她总是不急着告诉读者任何的说教,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腻到极致的笔触一点一点揭开生活的面纱,让人们能按下浮躁的心,认认真真的打量身边的生活,看到最后,终会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叹:确实如此。“生活是汪洋大海,要去捞它,之后用碗,用瓢,用盆,用缸,终能得水几多?应该变成一条鱼,游入水中,*自在,整个大海便都获得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凸显出王安忆写作的最大特点,那就是于平凡处见不平凡,总能让人在平实自然的话语中悟出生活的真谛。

  王安忆也是一个用字用词的高手。《街景》一文中,写上海的一条街上的居民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老人坐在小凳上剥豆,小学生搭一张方凳写作业。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一个词“蔓延”,一个字“摊”,就让老街的生活有了动感,有了更深的意味,也流露出作者对这种平凡生活的敬意和爱意。《多和少》中,说离家在外的时候,身边只带一本书,看,是它,不看,也是它,就只得看,“喂喂眼睛”。一个“喂”字,既显出了作者对书的热爱和看书的迫切,就像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又流露出只有一本书的无奈和遗憾。还有一句,“书要少,就只得这样骨头里榨油地看。”多么精辟又生动的语言!《阅读的心境》里描述的:“文字,建筑起的生活,它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借此才能转化为声色情景。”整句话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语,但这句话却是跌宕起伏,紧凑有致,富有美感,而且赋予“文字”一词以动感和立体感,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当然,王安忆作品的精妙不是如我这等无名之辈只靠一天两天的阅读就可以参透的,这也只是我对王安忆作品的感悟之冰山一角,谨以此来激励自己,要好好生活,多多读书,时时学习,以慧心为舵,以文字为船,在生活的海洋中游历,提高生活的品质,提升自身的价值。

散文作文 篇6

  孩子写作文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常常不着边际的胡抹乱涂一番了事,就连我这样低水平的人都看不过去更不要说是老师了,为了孩子写作文这事,孩子的妈妈可没少被老师“邀请”去“作客”,害得孩子的妈妈都不好意思,最怕接老师的电话,可家长又有几个敢不接老师电话的?后来只要我在家,凡属是老师的来电孩子妈一律全推给我接,没办法,妻子是我的“上帝”,儿子是家里的“皇帝”,老师又是“上帝”的“上帝”,“皇帝”的恩师,有此“幸事”,咱敢“推辞”!

  受此“眷顾”三五此,我也是实在愧疚,心有怀疑是不是孩子写作有问题?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的与孩子沟通,找找毛病在哪里。

  去年单位不是很忙,下班我便赶紧回家,辅导孩子学习。有一天回到家里,看到孩子双手托着腮撑在书桌上,一支笔含在嘴里,呆呆的不知道在想什么东西。我有些奇怪,径直走过去,看他在搞啥子,我走到他面前一看,原来是又是卡在作文这里,他不知道怎么下笔!

  其实孩子成绩不差,数学棒棒的,语文唯一的不好就是作文写不好,不知道怎么写,基础知识,拼音、造句、词语、阅读都是蛮好的,作文对他是一个老大难,越不过去的坎,究竟要怎样打开他写作的大门,我得深思。

  我拿起孩子的卷子,轻轻的放到一旁,抽棵登子挨着他坐下去,向孩子打开话题。“鑫,你对作文是怎么想的?”我问。“我没怎么想,就是觉得作文很烦很讨厌。”儿子回答我。原来儿子是觉得烦和讨厌我心里大概有了一点眉目。我接着说:“你觉得作文烦和讨厌在什么地方呢?能告诉我吗?”“反正就是烦、讨厌,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游记、心得、读后感、说明文……分一大堆,让人难理解,啰里啰嗦的还麻烦。”原来是这样,我在想症结在这里。可是我该怎样给他释怀呢?我在思考。

  正在想,孩子的母亲回来了,开始做饭了,有了。我拿孩子母亲做饭说事。“儿子,妈妈做的饭菜好吃吗?”我问。儿子答:“还不错,可以的。”“那你能不能看妈妈是怎么做饭菜的吗?”“当然可以啦。”“那你能把妈妈做饭菜的过程写出来呢?”“这有何难,不就是按她做饭菜的顺序写下来嘛。”“那你能不能围绕妈妈做饭菜的事再补充些别人做的方法加以发挥呢?”“可以的啊。”“你还能不能把妈妈做饭菜的方法说道说道呢?”“这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这是我和儿子的对答,机会来了,我便告诉儿子,其实作文很简单,也不是什么烦、啰里啰嗦的,刚刚你把妈妈做饭菜的事记下来,这就是记叙文。你把妈妈做饭菜加补充再发挥就成了散文。你把妈妈做饭菜的事用来说道说道就成了议论文……

  儿子是否明白了什么,如有所唔的点了点头,我乘胜追击,再告诉他你把外出游玩的地方按顺序记录下来其实就是游记,把你读的书在阅读后按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是读后感……如此推进,慢慢的把孩子的话匣子打开了,脑也灵活了,思路也开了,越说他越兴奋,甚至滔滔不绝,孩子本来基础知识就不差,这一发掘出来,便开通了。我再告戒他,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光靠这些还不够,一定要认真观察,用心思考,仔细阅读,多读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吸取精华,这样才行。接下来孩子重新拿起卷子,重读题目,组织题材,顺畅的完成了作文,在后来老师批改后发下卷子,我还特意找他拿给我看看,还不错,老师这次给评了一个“良”,这是进步,我鼓励他继续努力,要他一定要相信自己。

  为了不让孩子松懈,那一个月的时间我有意无意的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看他写作文。为了孩子写作有题材,给孩子选了一些适合他阅读的书送给他,周末带他出去游玩,同他探讨所见所闻,回来再让他写一写、练一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邀请。”,现在孩子放学回来做作业,再也没有托腮发呆,一气哈成的完成,听他说现在他写的作文还是老师在班上拿来读给同学们听的范文,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看着他信心满满的,我也高兴。

散文作文 篇7

  若说夏日最为人喜爱的植物莫过于莲了。千百年来,咏莲颂莲作品比比皆是。宋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季节荷叶层层叠叠,无边无际,荷花娇艳妖娆的迷人景象。

  莲是一种极易生长的草本植物。头年,偌大的湖面,只见零星地点缀着一些荷叶荷花,很不起眼。如若第二年你再来,满眼都是田田的荷叶,美丽的荷花。

  我生活在长江边,与莲有缘。距家百米,有一个近百亩的池塘,每到夏天,荷叶满塘。

  对那时家乡的劳动妇女而言,一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早上池塘洗衣时。妇女们,姑娘们在这里洗衣,聚会,交心,倾吐心声。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园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热闹程度可想而知。东家常,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文,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不一而足。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能引起当场妇女们的共鸣。讨论也最激烈。

  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不置可否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

  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她也会在那里说你。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没有人较真,也难以较真。

  当然,家务事多,洗好衣服要忙着去烧饭的女人是没有功夫说长道短的。新来的媳妇,不知道场水的深浅,也只是做默默地听众而已。于是,先来的走了,后来的来了,话题断了再续,主角轮番上场,一个早晨,池塘边洗衣的舞台精彩纷呈。

  孩子自然也是不关心大人的闲话,闲事的。母亲们在池塘边洗衣,我们在母亲旁戏水,捞鱼,看荷,摘莲。

  池塘里的小翘嘴白鱼也是不怕人的。它顺着涟漪和水花,挠你的脚,舔你的手,嬉戏你垂在水中的衣襟。对家乡的人而言,这种鱼是不吃的。因为它太小,又太可爱。它的出场,只是作为我们苦乐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而已。我们的注意力只是这满塘的荷、花、莲蓬,以及水下的莲藕。

  太阳升起来啦,随手摘一片长在身边的荷叶,倒扣在头上,凉气随之而来。如果池塘边还有莲花,最好。伸手摘一两朵,就是这个早晨最大的收获。把花瓣拨开,再把连心弄去,只剩下莲花长长的莲蕊,回家后,用一个细细的棉线系住蕊头,绕紧后,再捏紧绳头轻轻放开莲蕊,在不断拉长的绳子的牵引下,金黄的莲花蕊上下翻飞着,像旋转的碎叶花伞,像舞动的褶皱迷你裙,很好看。

  荷花是不能明目张坦地下去摘的',因为池塘是公家的,这荷花也是公家的,村里虽没有派专人看着,却有好事者管着。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这一群无事可做的野孩子。大人上工去了,这村子,这池塘就是我们的天下。走,男孩女孩们,戏水,弄莲,摸藕去。

  下塘弄莲,对我们这群毛头孩子而言,当然感受不到《采莲赋》中的浪漫,也体会不了《西洲曲》中的情愁。只知道,赤身下池塘,偷偷地采莲花,弄莲子,摸莲藕是一件苦差事。不过,这也是我们当时唯一能找到乐子的苦差事。

  荷叶虽香,荷花虽美,莲蓬也甜,但是,莲之茎却长满了刺。莲花盛开时,也是荷长得最茂盛的时候。走进池塘,只见眼前,头顶上,叶叶覆盖,密密麻麻,只闻荷花香,不见荷花影。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尽量躲开刺人的茎,慢慢地趟水前行,寻找心中那朵盛开的莲花,最甜的莲蓬。谁料前脚失足,掉进了去年挖藕的藕沟。拼命地抓住带刺的茎,努力地爬出藕沟,满身已是伤痕累累,好痛。

  “前面有莲蓬”。顺着岸上胆小者的招呼,向前,向前。摘到了,好高兴,疼也不在乎了。

  莲子长到七八成熟的时候最好吃。此时,莲子外壳轻易就能拨开,莲子肉甘甜清脆,莲心涩而不苦,正好随肉一起吃下,一点都不浪费。如果你贪图大而饱满的莲蓬,对不起,外壳难拨,肉硬而干巴,莲子心也因奇苦而难下咽。叫人食之乏味,弃之不舍。

  花盛则藕细。尽管,此时的藕比筷子也粗不了多少,我们也要尽量找粗大一点的来一饱口福。站在岸上,放眼看无花的荷叶,谁开始圈头了,就奔谁去。闭一口气,钻进水里,顺着带刺的茎向泥里探去。放心,泥里的茎软软的,不带刺。摸到茎的尽头——箭头,慢慢拔起来,藕就在手上。有时候,一口气摸不到藕的箭头,只能用脚撑开藕鞭,浮出水面,再吸一口气,钻下去,顺着自己的脚向前探。最气恼的,吸口气,摸下去,藕断半截了,另一半没了踪迹。

  分着吃吧,就着泥水。藕的味道真不咋的。没有什么零食吃的我们也津津有味地吃着,笑着。商量着——明天再来。

  最难忘的莫过于花将残,莲蓬正饱满时。村子里全体出动,下塘采莲。有船划船,有盆划盆,会游泳的游着,不会游的小心趟着。老人小孩在岸上看着,叫着,好不热闹。其实,池塘虽大,莲虽多,也难以满足五十多户,二三百人口的需求。加上当场吃着,拿着,一户一人,最后分不了几个莲。大家在一起,图的是开心,快乐。

  可惜,我十来岁吧,有一年的春夏季节,偌大的池塘,没有一朵莲,一片荷。村里传言,池塘被人倒了桐油,莲最怕桐油。

  年年相见的荷与莲离开了我们,偷莲的快乐,采莲的开心也离开了我们。后来,年岁慢慢增长,生活逐渐富裕,日子日渐忙碌,昔日的荷塘也成了鱼塘。鱼塘边,再也见不到洗衣的妇女和姑娘们,也听不到东家常,李家短的趣事传闻了。

  有时,回想,那年,那月,那人,那事,还能感觉到,一片莲香,清静、清幽,萦绕我心头。

散文作文 篇8

  “薯农”们经过近半年的辛苦劳动,终于盼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听老农们传授,霜降过后,是挖红薯的最佳时机,正值近几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更是开挖的绝好机会。只见人人扛锄、拿锹,手提、肩挑、车子拖,忙得不亦乐乎。不是观其身上的那套旧警服,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开心的“薯农”竟是我单位的退休干警。

  丈夫也一样,像个地道的农民,欣喜地用大米袋子,装回来两袋红薯,有红心的,黄心的,大部分是紫心的。这些红薯品种不一,个头大小也不一,有拳头大的,也有小老鼠大的。还有最显眼的,就是那个连蔸都挖回来了的紫薯,壮壮的薯蔸下只结了一个“独生子”,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那个“独生子”竟然有足球那么大。

  看看粗粗的薯蔸,瞅瞅大大的薯仔,真是“虎父无犬子”,父强子壮。我好奇地把那个紫薯在体重称上一放,哇!数字马上显示2.1kg“有4斤多重?这个称可能有点偏重吧。”丈夫不相信地说。也许是长势太快,这个足球大的紫薯,表皮裂开了很多口子,就像一道道沟渠。惊喜之余,我不免有点惋惜:“还不如多结几个小的。”

  紫薯是我的最爱,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到超市去买,有时还遇不到。听说这种紫薯很难“侍候”,没产量,别人一般不种。见我钟爱紫薯,今年红薯插种时,丈夫对我说:“我到农村去访一访,看有紫薯藤卖没有。”于是,他特意到就近农村询问了几家村民,买到了一些紫薯藤试着插下。真是心想事成,没料到,几个月后,竟然收获这么大。

  “你先拿几个紫薯去蒸了尝尝,看味道是一样不?”丈夫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快洗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放在锅里蒸起来。没多久,一股浓郁的薯香味扑鼻而来。“嗯,真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薯香气,发出一种情有独钟的感慨。

  悠悠的薯香隐约把我带到了童年,想起了母亲做的薯条、薯片的香味。那种薯香,虽然随着母亲的逝去而从我的嘴边飘走,但它却永远不能从我的心中隐去。

  那时,父母家虽然苦,但勤劳的父亲,除了因祖籍厂区,无法种出大米之外,其他的五谷杂粮都可以种出来。在米饭难饱的年代,红薯一年到头却吃不完。

  国家偿还外债的那些年头,居民的粮食大多以供应红薯、杂粮代替。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自家地里挖的,加上国家供应的,都可堆成小山。

  过去的红薯都是白心的,不粉也不甜,口感很不好。一天三餐,全家人不是吃“圞(luan)猪圞羊(整个的蒸红薯,圞:圆的)”,就是吃“芝麻煮糖(切碎的汤煮红薯)”,我和弟妹们看到就发愁,宁可勒紧腰带,也不想去尝尝。

  子女看到红薯发愁,父母看着子女发愁。能干的母亲舍不得红薯烂掉,更舍不得让孩子挨饿,总是想尽办法,让红薯成为我们的最爱。于是,她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常把红薯切成条、刮成片,晒干后,用油炸得又香又脆,给我们当零食。

  记得那时,母亲每晚都要专心专意地到室外去观察天空,分析天气。若估计第二天是晴,母亲天还没亮就要早早起床,蒸红薯、刮薯片、切薯条,忙个不停。切好了的薯条,刮好了的薯片,又要将其晒在一个个很大的簸箕(当地叫南盘)里。红薯蒸了一锅又一锅,薯片晒了一盘又一盘,一次不知要晒多少盘。

  晒干的那些薯条、薯片,除了平时炸一些给我们吃,大部分要留到过年。每次过年,母亲把炸好的薯片、薯条,密封在一个个底下垫有没化开的石灰大坛里,一直吃到来年的四、五月,仍然是香脆可口,味美无穷。

  那时,很多要好的同学,每逢星期日就喜欢到我家来玩,常夸我妈能能干,做的薯片、薯条不仅很好吃,还很经留。母亲的能干,让我这个做女儿的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记得有一个曾经在我家吃过薯片的男生,在同学中夸我家的零食吃不完,说“你四五月份到她家去都有东西吃。”因为,那时候家家都比较困难,过年能有点零食吃就不错啦,别说平时。

  经过母亲的辛勤加工,那些原本被我们嫌弃的红薯变成了嘴里的美味。看到孩子们爱上了红薯,父母亲也不用再发愁了。

  每年的红薯,被母亲加工成一部分干品之外,剩下的就储存到厨房的一个地窖里。那个地窖很深,进口也很宽,平时上、下都要借助于一把长*,而且,还要提个油灯到里面去照明。东西放进、拿出,都要用绳子吊着一个篮子,一人在下面装,一人在上面拉,须两人配合。小时候,我常觉得那个地窖很神奇,觉得那种活儿很新鲜。

  地窖常用盖板盖住,出口的四周有很宽、很深的槽,镶在上面厚厚的盖板,衔得平平整整,不会突出地面。父亲总是在盖板上方放着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在饭桌的下面还藏有一个“宝库”。 听父亲说,那个地窖是祖上遗传下来的。

  因为地窖之深,所以,储存在里面的红薯,不仅不会坏,而且,还越存味越甜。母亲常把经过久存的红薯切成丝丝,与面粉、葱花拌和起来,用筷子夹成朵朵花样,放在油锅里,炸出一个个“张牙舞爪”,像章鱼一样的食品,当地人叫“甜鸡”。“甜鸡”不仅香酥,更是很甜,那是我和弟妹们最爱吃的一种馃子,它不是一般的甜。

  浓浓薯香,深深情长。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吃着红薯,闻到薯香,我就会想起父母;想起父母家的红薯地窖;想起曾经在父母身边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它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情,饱含了父母的多少爱。那是比薯香更浓、比“甜鸡”更甜的情爱,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也挥之不去。

散文作文 篇9

  夕阳已坠入天际,万物被暮色笼罩。家里空荡荡的,我的心却被填的满满的,堵得整个人直发慌。

  这些日子,我总爱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看惨淡的愁云,瘦削的法桐,总觉得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同学相处的烦恼、考试的焦虑、学习的压力常常让我莫名地发火、伤感。甚至连树叶子一片片落去也会让我生出一丝惆怅。自己小小年纪,竟会变得这样多愁善感!

  “吱啦——哐”一阵开门关门的声音将我的思绪从漫无边际的浓雾中牵了回来,我急忙回过神来,是爸爸回来了。“宇儿,别老在家闷着了,我带你去个地方。”爸爸饶有兴致地说。“我要去看望一下敬老院的刘爷爷,你和我一起去吧!”我闷闷地倚在墙上,摆弄着衣服上的扣子,心中有些不大情愿,可听见爸爸那不容商议的口吻,也只好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情,和爸爸出了门。

  坐在车上,爸爸边开车,边和我讲起了刘爷爷的经历。原来刘爷爷早年也是有家室的,可是人到中年,妻子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住了没几年,唯一的儿子又因车祸失去了生命。刘爷爷曾经在医院里看过大门,所以和爸爸很熟。最近几年由于年纪大了,又没什么亲人照顾,所以就搬到了敬老院。逢年过节,爸爸总忘不了去看望他。

  来到敬老院,走进刘爷爷住的房间。刘爷爷一看见爸爸来了,便热情地握住爸爸的手,问长问短。我也趁机问了声“爷爷好!”老人听力已经很微弱,但身体还算硬朗。我打量着刘爷爷的房间,虽然陈设简单,但拾掇得很干净。老人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热情,忙着为我找这找那,把自己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我都笑着接下了。

  “多亏现在的社会好啊!你看我一个孤寡老人,住在这里不愁吃,不愁穿,没事就溜溜弯,听听戏,和老伙计们一块聊聊天,下下棋。……”老人不亦乐乎地絮絮地说着,我和爸爸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

  “爷爷,这么说,您还是感到挺幸福的啊!”我打趣地说。“幸福,幸福!都放下了,也没什么牵挂的啦,一身轻啊!”“幸福就好!”我淡淡地笑着。望着爷爷那饱经沧桑的面颊,我感觉心里塞满的东西正一点一点地下沉,流入了新的血液,暖暖的。

  走出敬老院,我深吸一口气,如释重负,感觉内心畅快了许多。老人都会将那些刻骨铭心的悲伤记忆放下,去享受晚年的幸福。而我正值青春年华,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放下沉重的枷锁,去将青春放风,让心情流浪呢?

  有时候,我们总会将自己心灵的闸门关闭,去背负太多沉重的担子,而当我们将它轻轻卸下时,我们才有机会去创造更多美好,才会活得洒脱,活得快乐。

  “放下”是一种境界,是我需要永远追寻的一种精神。

散文作文 篇10

  本来已经睡着了的,不经意的醒来,听着外面稀稀拉拉的雨声,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一时间只有我一个人的屋子静地让人可怕.

  开开电脑,把他搬到床上,这样不会让自己太冷.都这时间了,还下这雨真是有点难得了,虽然有点冷的,今天去学校回来的时候真得给冻坏了,可心情却莫名的好,是这雨的原因把,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喜欢上下雨了的,也许是它真得能读懂我的心情吧,反正就是喜欢上它了,哪怕是躺在床上瞪着两眼傻傻的听它的声音心里也是美的.它是能让我放松的除了画画跟音乐之外的第三个事物了,可它却不是跟前两个一样的,因为它是老天赐予我的,不是什么时候想它就来了的,它应该更自然一点,不会随我的意愿的.是啊,它是*的啊.

  听,它的声音跟指尖落在键盘上的声音是多么象啊,是啊,在这时我是*的,我的指尖更是*的,因为我在享受着这雨,老天赐予我的尤物,任自己的指尖在键盘上游走,就像雨点随意、执着、又有点放肆地落在任一个地方一样,

  不去理会会有什么结果的,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了,也许这时会有人对这雨埋怨甚至漫骂的,这是跟我现在在享受这雨一样的其实,心情不一样罢了,也不用去计较我想这雨也不会去计较这些的,它只管一直的为我下着就够了的.它是知道的,现在跟我一样为这雨在敲击键盘的不止我一个把.

  其实在三年前还在开封学画的时候就写过跟这题一样的文字了的,只是跟现在有太多的不同了.那时候还很无知的,现在想起也很可笑,傻傻的喜欢着一个女孩,并每天多会为她写点东西的.只是那些文字现在有的已经没了,有的话现在看起来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的?应该是不错的一个情诗集了把,现在是写不来那时一样的东西了.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是最喜欢写点东西了,上课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跑神了,把想到的都随便的写在纸上,等写好了以后把那已经要当成废纸扔掉的纸片整理得整整齐齐地放在自己的书桌里,是把他们当做宝贝的,也是我自己的隐私,我想就连我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那时候我书桌里有那么多写给我喜欢的那个女孩的情诗的.那些是在我高考解脱了以后跟翻看了几年的书一并给扔了的,这一扔是把我以前的所有都给扔掉了.有时候想到了会想把他们都给找回来的,可已经找不回来了,已经给扔掉的东西是很难再找回来了.

  听雨是又下急了把,该把它叫做冬雨还是秋雨呢?现在是什么季节真的不知道的,一向地理都很好的我惟独就是对这节气分不是老清,在家是经常问妈妈的,这时候就会百妈妈吵一顿的,“这么大人了,什么节气都分不清”.现在倒是想问问,可已经不是跟以前一样在身边了,离几千地了,问她也是听不到的.家里没电话,所以打电话也问不上的,下着雨还那么冷的天是不想让她跑到我邻居家接我这个电话的.她现在应该是坐在床头看着那我早叫换了可妈妈偏是不换的老式黑白电视手里还剥着白天拽下来的棉花桃把,那手一定是又裂了很多很深的血口子了,干得像是枯树皮一样的了.本来这时候应该是闲着没事歇的了,可她总是说歇着腰疼.爸爸是不在家的,他领着弟弟来这的工地上了,这是上次往家打大会的时候知道的,其实应该是不问也知道的.每次看到他都是比以前更瘦了一圈了,比以前更老了一点了,比以前更可亲一点了!弟弟应该还是那样把,要么就是也瘦了,毕竟才那么大,就要干那么重的活了.他是最让我流泪的理由了,本应该享受一切的他却没那么好的命,老天从他刚出生三个月的时候就夺走了他一生的幸福,让他只能用不正常的大脑指挥那个无辜的身躯做一些让人不喜欢的事,疼的当然是那无辜的身躯.村里的人都说他是*的,可他并不是真的那样的,只是有时候脑子不能正常的想东西罢了.在这个世界上,他是最无辜的了,那时他才三个月的,他什么都不知道的,他不知道发烧会烧成这样的.现在他知道那时候爸爸妈妈抱着他到处求医的,是妈妈跟他说的,他听后不明白似的笑笑,他真的不明白妈妈当时的表情的.就这样命运的他还是要跟爸爸一起出来打工的,作为农民的爸爸妈妈没有那么多的钱供我跟妹妹上学的.妹妹的成绩也应该还是跟以前那样好把,她是最小也是最懂事的了,她知道家里头供她上学不是那么容易的.

  外面的雨应该把一切都冲洗得天使一样干净了吧.

  听着外面的雨声,在深夜里.

  天籁一样的声音.

  后记:好久没在上面写东西了,太多的事情没给我时间静下心来写我自己的东西,有雨的昨夜给我一个太好的环境,我没理由把它白白的在睡梦中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