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交友的感悟

  导语:古人对于交友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君子之交”是真心相知的朋友,知己朋友不参杂世俗钱财,有共同的爱好且在同一领域必有较高的研究,试想在花好月圆之夜,邀一两知己对夜长谈古论今,一壶清茶,三两知己,促膝长谈伴月色清明何其惬意快哉!而如今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人生交友的感悟,希望有所帮助!

人生交友的感悟

  人生交友的感悟 篇1

  俗话说;“人情练达皆文章”,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是一项艺术,是一种很有讲究的处世哲学,是一篇大有琢磨的文章。从懵懂无知,到人情练达,需要有一个过程,要经历一定的教训。参看古今中外一些人物的感言之作会得到一定的启示,可以把自己散乱的感性认识归纳成某种经验性的总结。

  说得简单些,一个人来到世上,做为一种有感知,有灵性的物体存在,就要不断地处理自身与周围的关系。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处理、调整、改善、切断和维护这些关系。如果把自身看作一个点的话,余下的一切都是围在外面的圆。关系就是自身与外界两者之间的位置及其关联。

  人在分类学上属于灵长类,与猩猩、猴子、狒狒等同属一目,这个目里的动物都是社会性的,也就是群居在一起,有一定的职责分工。群大了自然会形成帮派,到动物园看猴群,经常会看到一个猴子欺负另一只猴子,会有别的猴子过来打抱不平,然后更多的猴子聚过来打群架,最后猴王的左右手会过来赶跑打架的群猴,平息事端。时而会看到一只猴子走到另一只猴子面前,用手挠挠后背,然后爬在地上,另一只猴就会调整姿势,认真地翻看这只猴子的皮毛,帮它寻找捕捉藏匿在绒毛里的寄生物。寻求同类的关怀与帮助,分享嬉戏玩耍的快活与乐趣,危难时有同好出手相助,这些都是此类动物的本能和自然需求。在人类来说就叫做“朋友”。

  做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完全不与外界交往,从来没有一个朋友的人是一种病态,在医学上叫做“自闭症”。患有“抑郁症”的人同样厌烦与外界打交道,从某种病症上讲也有自闭倾向,如果发现自己懒得与人接触,不想与外界打交道,一定要警惕,要去看医生,万万不可大意。

  没有朋友的日子会感到孤寂无聊,形只影单。但人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朋友,朋友是有层次的,认识的人不一定就是朋友,大多数只能称作熟人,称得上朋友的终归是少数。只有不涉及切身利益的,且能保持较长时间关系的才能称作朋友。社会上交往的人,相互之间称兄道弟,认姐论妹,在一起吃吃喝喝,你请我谢,嘻嘻哈哈,热闹非凡,大多数应该是带有感情投资性质的“利益之交”。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求”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一定是双向的,如果自己不能给他人以利益,只是一味儿的索取,时间长了必定会遭这个圈子的人舍弃。抱着利用别人满足自己的一种心态去进行交往,去拉关系,套近乎,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巴结”。会巴结的人,社会关系很广,短时间会很吃的开。但这种人在内心是没有朋友的,时间长了终会被自己的心计所误。

  人在掌握一定权财的位置上,要警惕这种“巴结”。甜言蜜语,虚情假意是此类人的惯用手段。社会上的交往,要清醒地认识到“利益”二字。一旦涉及到根本利益,这种表面的“友谊”,这种所谓的“朋友”是根本靠不住的。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之交本无可厚非,这是商品社会中的必然。但一定要认清的是;利益之交中的友谊不是纯粹的友谊。对于这类“朋友”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其表,更要知其里,切不可将其视为真正的朋友,从心理上要有所准备:如果在关键时刻这类“朋友”出卖你或与你反目成仇的话,你要将其视为正常甚至是必然的结果,坦然接受,淡然处之,如此才能保护自己,不在心理上失落。如果由此去抱怨对方不够朋友,那样就显得你自己太幼稚了——原本就跟友谊无关,从来就不是什么朋友。受到伤害,是因为你自己糊涂。

  利益之交大多数会罩上一层感情色彩的虚伪;“咱俩这交情,谁跟谁呀!”“一句话的事,只要能办得到”,这类牛气冲天的话,是这个圈子内经常听到的。相互之间不能说不办事,但到了最后,始终没掰是一种侥幸;掰了的再正常不过。利益之交只要不在关键时刻帮倒忙落井下石;不在背后搞小动作煽风点火,就是很不错的“朋友”了。此类人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占多数,只有认清这种关系的现实存在,才能把握好自己在工作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期许此类“朋友”为你的利益仗义直言,喊冤叫屈那就大错特错了。

  社会现实的残酷性,会使人的行为有所扭曲;谁都知道真诚是一种美德,可在虚伪的包围中,真诚几乎不能够存活。*的遮掩和有意的化妆是不同性质的两种行为。工作生活中的“小人”是令人讨厌的,可这种小人是不带遮掩的真小人。只要对其加以防范,少打交道,不直接触犯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人际交往中,最危险的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如果与这种人误交为朋友,把对方当作知己,无话不谈,关键时刻最能伤害你的人就是这类“朋友”。可以直白地讲,凡是涉及共同利益的关系,有着竞争性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不存在真诚长久的友谊。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患难中没有利益冲突,富贵时就有个分配问题。所以说生活中可以称作朋友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利益关系的人,或是小时的玩伴,或是学习时的同窗,亦或是同一军营走出来的战友。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绝非只是熟人,也不是可以互诉衷肠的知己。

  朋友比熟人要亲近,比知己又差些理解。朋友之交,交往的是情趣,是心境。朋友是一些价值取向比较接近的人。朋友不是知己,而知己却是最亲密的朋友。毕竟知己难求,人生有一足矣。一些人把朋友统统当作知己,视之莫逆,根本不理解“人生难得一知己”这句话。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自己过于浅陋,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没有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形不成专属自己的内涵;谁都可以把你读懂,谁都可以把你看穿。有着这种感觉的人,常常遭到“知己”的背叛,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朋友是在自然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关系。或许是情趣相投,或者是观点一致,接触中彼此感到轻松自在,有种无可言传的默契,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益或某种启迪。在一起的时候愉快,无话不谈;相隔一段时间会有些惦念,有种想联系的欲念或冲动。俗话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了这些感觉,你自然会把此人归为同类,也就是可以成为朋友。朋友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相互之间没有索求,有的只是交流与沟通。一起享受的也是这种交流带来的快乐。男女之交,谈友谊远比谈情爱更富有情调,相互之间会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浪漫;既有异性之间的暧昧,也不会因情所困,造成彼此的伤害。友谊中的人,是两个独立的人,彼此是一种欣赏,相互是一种尊重。用不着天天关注对方的行踪,也不会因长久的不联系伤神。人格上的独立,行动上的*,是男女结为好友的必备前提。

  人生在世是孤独的,想与他人结交是一种自然倾向;特别是在脆弱危难时,总希望有人会在心理上给予自己某种支持或理解。很多人交朋友,是为了“多个朋友多条路”,是抱着一种“有求”的心理去结交的。现实生活中,若想维持朋友间的友谊,最好不在具体事情上有求于朋友。朋友也是社会中的人,很多事情不是她/他自己一个人可以做主的。置朋友于两难的境地,会破坏这种美好的感觉。尽量做到遇事不求人,万不得已,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先要考虑向营运机构,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求助,而不是想当然的就要朋友来帮忙。生活中,有过向朋友求助经验的人,会理解朋友意味着什么;有时候自认为最磁最铁的朋友,却是最无助的人,那种掩饰不住的躲闪,会让你心寒。在当下这种社会状况中形成的朋友关系,相互之间的友谊是十分脆弱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出现了某些状况,有人能不避讳,走过来说几句宽慰话,就是很好的朋友了。

  认清自己交友的目的,理清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好自己行事的分寸,尽量不有求于朋友,不给对方造成压力。自己想做的,不一定要求朋友也这样做,自己对朋友的付出一定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绝不贪图任何形式的回报。当你在说;“某某人不够意思,不够朋友”时,你自己就已经没把对方看作朋友,你们之间只是相互利用的一种关系,相互的帮助都是借朋友之名的有价等偿罢了。

  每个人对朋友的界定不一样;点头之交可以叫做朋友,吃过饭玩儿过牌的算做朋友,邻居街坊,脸熟,认识,同事,玩友,说的来的,患难之交,同一战壕的战友,同学,沾亲带故的……,在不同的人眼里都可称之为朋友。而真正的朋友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没有时效性和空间隔膜的一种关系,也似乎是不能和其他人分享的,即便是一帮人互为朋友,每个人与你也是两两的关系。这里谈到的“朋友”是指两个人在一起时;心理上放松,精神上愉悦,可以把心底脆弱阴暗的一面暴露给对方的人;多年不见,不接触,还会想起来的人;默契,温馨,一杯清茶,相对而坐,不发一言,而已经感到交流的人。“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谊无所求”。要想交到长远的朋友,维持纯净的友谊,只务虚,不过实。

  人生交友的感悟 篇2

  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由最初的一张张白纸,刻印成一页页各种各样的文字,乃至涂抹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当然,“书”有“好书”也有“坏书”,红色经典的,绿色健康的,蓝色忧郁的,黑色恐怖的,黄色淫秽的,可谓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读书读好书,交人交高人。

  有的“书”,非常“畅销”,闻之争相阅读,阅之爱不释手,读后受益匪浅。有的“书”却非常“滞销”,闻之从未有所闻,观之味同嚼蜡,很少有人读到结尾,浪费了人的时间,也白白浪费了那一张张洁白的纸张。也还有的“书”,闻之令人色变,观之秽乱不堪,读后噩梦连连,这样的书,百害而无一利,切记勿读。

  与高人相处,如读“名著”。观其行风,闻其言谈,如沐春风,似饮甘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能站得更高,看的更远。他教我们在人生的道路喜欢戏此迹在反思中不断前行,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我们的脚步更加稳

  与平庸之人交往,如读无味之“书”。吹捧笑谈,打发时间,一谈利益,二谈金钱,觥筹交错,酒肉相间,过后如梦初醒,一切都是在浪费时间。

  绝不读“坏书”。与恶人交往,花言巧语,口蜜腹剑,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心狠手辣,诡计多端,一旦被“同化”,就难免误上“贼船”。一旦上了这条船,就会迷失方向,代价凄惨,到那时,前行无路,退后也难。

  书如人,人如书,做人如叙书,读书如交友。

  读好书能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一本好书,能净化我们的灵魂,能深化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诠释,能延续我们对人生价值的达观与热情,从而增强我们在人生道路?

  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读法。有的书只须泛泛而读,有的书需要细细品尝,有的书值得圈圈点点,有的书需要反复回顾。对那些人类智慧的精华,劳动经验的总结,科技文明的荟萃,这样的书值得我们多读,值得我们细读。也正是这些书籍,数千年来,一直在默默承担着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发扬,延续着劳动人民的经验与智慧,让数千年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代代相传,可谓功不可没。

  交友要交知心的朋友,读书要读适合自己的胃口的书。别人说好的书,不一定适合你读,同样,别人说不好的书,也不一定就真的不适合你读。只要对我们有益,读后能有收获,不管是道德上的,文化上的,知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就值得我们去读。

  交友要真诚相待,读书要“用心”去读。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与作者对话。说心里话,我真的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我明白,前辈是在教导我们,读书不要只是用“眼”去看,更要“用心”去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朋友不可随便交,读书也不能乱读。兴趣多样,爱好广泛,这是好事,但有些不该读的书,是万万不可读的。就像一个人,朋友圈子大,人脉广,这不是坏事,但有些朋友是万万交不得的。比如那些邪书、黑书,读了只会迷失人的方向,颓废人的精神,消磨人的意志,是万万不可读的。

  当然,再好的书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只是一种信息的再现与智慧的启迪,读书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用大脑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重新打理,不断反思与领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躬身力行,这才能学以致用。

  另外,还要学会变通。世界是变化的',科技是进步的,文化是发展的,要学会借古开今,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比如,《孙子兵法》是中国古老的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军事论著,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自古就是一部兵家必读之书,很多战略战术观点至今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照样适用,前段时间,不是还“出口”到美国了么。

  可悲的是,有的人读书读了一辈子,越读越糊涂,越读越固执,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人事不懂,这叫枉读圣贤书。这样的人读书,一没有思考,二没有践行,更谈不上创新,而只是像鹦鹉学舌那样,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只能说是学会了泛泛而谈,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友不在多而在“精”,交友贵在以诚相待,知心知己,自古就有八拜之交,一诺千金,高山流水,桃园佳话,不一而足。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杯酒,一世情,一句话,一辈子,真心换真心,友情换友情。有的人,朋友满天下,知己无一人,千百高堂客,无人伴床前。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一是择友不对,如读书没选好要读之书,二是待友不诚,如读书没有用心去读,三是交友无方,如读书不得要领。

  学读书,学交友,会读书,会交友,学会感恩,用心打理,给自己的情感世界打造一个“心”的家园。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好书为伴歧途通大道,知己相惜天涯若比邻。读书净化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变的更加聪慧,交友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使我们变的更加豁达。

  书友相伴,人之大幸也。

  人生交友的感悟 篇3

  在一本书上,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也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伤神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部书,一部正在书写的书,这部书能否书写的精彩,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这部书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这本书叫做《感悟人生》。

  这是一本励志性的书,里面包含着300多则励志的故事,从成败、得失、心态、性格、习惯、细节、做人、情感等十五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全面解读,无论何时读起,都会有所感悟,可以说是指导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

  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成功的秘密相当简单,就是比别人多努力一倍。不要在不经意间,错过一些最重要的东西。只有不停的奋斗,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们要把握人生中每一个机会,无论机会是大是小,都要想办法去争取。

  有人说人生是一杯酒,越喝越香醇;有人说人生是一壶茶,越品越甘甜;还有人说人生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人说人生好似一场梦,每个人都是在梦中徜徉;有人说人生正像一场戏,每个人都是戏中的主角;还有人说人生恰如一株花,有绽放时的灿烂美丽,亦有凋零后的黯然失色。

  一个故事,一份收获;每个感悟,终生受益!我将把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好运用到工作当中去,让我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我们需要细细品味人生,我们需要梦想成真,这是我们的期待。住处的墙外是一所中学,有时早起会听到孩子们的喧闹声,站在阳台上看着他们嬉戏打闹,自己的心仿佛也融入其中。听着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不自觉地也会拿起一本书读一读,是受了他们的影响吗?可我已过了“孟母择邻”的年纪,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受了环境的影响。

  喜欢读书,时间并不充裕,但,读书总比不读好,感觉读书时,可以暂时忘了生活的无奈,忘了现实的逼迫,把心放在了文字里,能使焦躁的心获得片刻的安宁。看著名家的文字,好像在聆听他们的讲授,在和他们的心在交谈,有时会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忘情,也会随着或欢喜,或忧伤。就像多年的朋友。

  读到一篇好的文字,也会被感动得流泪,无法自已。开始时并不想书能教会我什么,只当是闲暇时的一种慰藉,聊解孤独罢了,有时读着读着,却也想写点儿什么,又怕自己笨笔拙心,写不出好的文字,反被人取笑,可还是忍不住提笔的欲望,写着写着便有解不开的疑惑,于是投笔,只能去读书,不知不觉中,心里轻松了很多,丰富了很多。

  这也许就是读书的妙处,如一位作家所说:读书将我的零散时间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变成知识、智慧与情商,然后完整的送还,使我们一度忙碌而焦躁的心灵变得充盈平和。

  看书累了,可以躺在沙发上,任阳光投射进来,把书分开放在脸上,既能沐着阳光,又不会刺眼,闻着书里的墨香,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真希望书里的文字在我睡着的时候,渗进我的脑子里,醒来后便能写出锦绣文章,令人叹服的文字。终究是痴念,书还得一页一页读,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慢慢地消化。

  小时候,老师给我讲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当时不理解,书从几页到读完,是由薄到厚,可为什么会由厚到薄呢,后来才知,一本书读完,领会其中真意,总结出来,写在纸上,不就是由厚到薄吗!

  想读更多的书,充实自己,纸质的书不容易收集,只能在网上浏览,而网上的书不系统,好坏杂糅,只能先选几篇中意的,如同去菜市场买菜,先要把腐烂的去掉,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吧;可是电脑前坐时间长了,腰和颈椎便受不了了,继而眼睛干涩,已无心再读下去了,只能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胡乱翻着网页,权当与朋友聊天了。

  读一本好书如得挚友,使你心胸豁达,境界高远;当然交一位好友,也如得一本好书,使你受益终生。交友自然也和读书一样,需要选择的,如果交友不慎,怕是比读一本烂书的危害还要大。但无论交友还是读书,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正所谓读书求真意,交友求知心。

  如一位博主所言:真诚的人,走着在着就走进了心里,虚伪的人,走着走着就淡出了视线;我吃饭抢着买单,不是因为我钱多,而是把友情看的比钱重要。

  朋友的选择,恐怕比读书的选择要难得多,一本书翻上几页,便已知其优劣,而朋友却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定其好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从一件事便给朋友下了定论,俗语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岁月的沉淀,朋友的好与坏自然呈现出来,如果不值得一交的朋友,还是敬而远之,或许对你更有益。

  读一本好书,听着高山流水,如果现实中没有让你缓解孤独的知音,那么,就把书作为我们的挚友吧!同样会让你受益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