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不看到在肯定学科扩张的成绩后面,问题也日渐叠显,即:影视学科扩张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合理性和没有完全适应教育的规律性要求的产生,导致以下问题:(1)影视培养超出社会需要的盲动性;(2)条件建设的不合规则性;(3)招生规模数量的扩大性;(4)教学质量的低层次水平模仿重复;(5)学科重复堆砌的浪费性;(6)技术至上的缺损性。   影视培养超出社会需要的盲动性不可忽视。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诱人的动画人才实际需求量和理论需要量之间存在差距,实际就业难度和培养数量之间没有研究调研的矛盾在用工制度严格化的条件下日渐显露出问题来。当然,就市场自然调试而言,数量不是问题,北漂族等待职业取用的时间只是个体的浪费,但堆积到更高层次的办学条件建设的不合规则性则比较普遍,300多所高校中许多专业主要是依靠社会力量开办专业,不稳定的师资队伍和流动性影响到办学质量。按照教育部要求,评估时兼职教师都不能作为师资队伍给予认定。而现实情况是依靠招生规模数量的扩大性成为普遍现象,因为表演培养的便捷和收益,主持人专业设立的相对容易等等,都导致数量的膨胀。比如财经类41所高校中26所高校开设了63个艺术专业,其中和影视相关的广告、数码多媒体、动画专业34个,占了54%。而教学质量的低层次水平在一些匆忙上马的影视专业中突出。在一个地区学科重复堆砌的浪费性上,分类混乱和设置不规范明显,比如综合大学艺术学科设置中,学院和学科专业设置混乱:上海大学设有美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艺术设计设置在美术学院,而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却设置在数码艺术学院,表演和主持、音乐表演设置在数码艺术学院。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设置艺术设计、音乐、绘画、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设计六个本科专业,新闻学院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方向),影视学院又设置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广告、摄影摄像技术、影视表演、舞蹈表演、主持与播音、音乐表演(器乐、声乐)、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十一个专业。沈阳大学更有五个学院招收艺术类考生,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招收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节目主持方向)考生;经济学院招收广播电视编导(空乘服务)专业考生;音乐学院招收音乐学、表演(音乐表演、影视表演艺术)专业的考生;沈阳大学体育学院招收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考生;沈阳大学美术学院招收美术、绘画、艺术设计(数码设计、环境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染织服务设计、产品设计、展示与家具设计)专业的考生。   还有,目前的动画专业又处在国家创意产业支持政策的背景中而迅猛扩张,设计学科、影视学科都在抢占动画和新媒体专业,在北京的数十所高校蜂拥而上动漫与新媒体专业,都有自己的大小不等的地盘。技术至上的缺损性等问题都明显存在,至少在目前,动漫专业的混乱和难以形成产业化也是正常必然的现象。   四、发展问题思考   应当承认,中国大学影视教育学科发展是取得了成绩的,开始我们谈到学科建设的三个时态阶段实际上就是从第一阶段的统死到第二阶段的放任、泛滥再到需要目前需要考虑的疏浚的阶段。统死好比关闸门,简单正规但缺乏生机;放任好比泄洪,泥沙俱下;疏浚则是设定宽敞河道,给予专业准入的问题。   什么是大学影视教育的规范河道?就是要考虑到培养的学科兼顾原则,即影视培养注意:培养文化脑子是学校的根底,培养实用人才是社会需要,培养专精集合是教育规律。   

2、专业化小众精英培养的过去时,这一时期是建国以后很长时期苏式模式所造就的少量专业性、技术分工性明确的专业艺术院校所承担的影视艺术培养,即便在后来有所增长的少量院系设置中,依然为此模式的精英人才培养所折服而仿效,甚至影响到后来兴盛时期的培养模式。以北京电影学院等为代表的精英艺术人才培养造就了许多新中国影视艺术人才,为大众欣赏高档艺术文化做出了人才贡献,无论在什么时候,少量高端专门艺术院校的模式依然在分科化、精耕细作的技艺教授上显示必要价值。   

3、中国高校影视人才教育培养问题观念的思考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思想的日渐深入人心,艺术教育的思路也开始超越简单功利和泛泛而论的认识,中国艺术教育经历了从实际上的精英技术技巧教育,改变为名义上的素质教育,再到注重艺术文化观念的艺术素养教育,逐步向趋于理想的社会要求迈进的阶段变化。在艺术教育中,针对现代的影视艺术的教育也迅猛发展,研究影视教育的发展思路,如何适应影视艺术的普及局面,根据大学教育制度拓展影视教育和影视艺术教育的学科研究,已经是摆在艺术教育范畴的重要任务。本文不仅针对影视行业现状的学科针对性研究,更多地从教育学科规律来探究现代影视学科建设问题。   一、中国影视人才培养,已经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正向第三个阶段迈进,即:   

4、培养实用人才应该是共识,但防止大学影视教育成为实践操练班的趋向应该引起注意。在大学生就是为社会培养就业者的时代潮流影响下,影视人才的实用性呼声越来越强,针对性教学和极度重视操作的要求占据上风,这也就是诸多高校上马影视专业的简单思考:既然培养适应性人才,取用在实践行业丰富时间的人员来建立专业是简便易行的事。而就业压力下的学生要求也难免降格以求,只要能够为就业单位打工就可以,学习的技能型要求超越一切。就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而言没有异议,但就大学功能而言绝对有欠缺。实践需要及早针对性,但技术其实把握容易而实用价值与原理只能通过教化养成。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综合大学毕业生占据影视技术行业(如主持、记者编辑、策划等),说明培养人才的文化理论和技术理论与技巧的平衡关系是必须的。   

5、大学培养的是人才,文化基础对于人才教育应该是根本,在大学影视人才培养中,为了实际需要的急功近利技能教育压制文化基础教育,导致文化基础教育的削弱,对于人才长远发展潜力发挥不利,也对于实际功用发挥有影响。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对于大学影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不如综合大学其他专业人才长效能力的抱怨。大学培养有脑子会思想的创意人才屈就于实际操作需要的培养方式失去了大学培养的意义,降格为时间培训班的问题是影视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   笔者的基本观点是:综合性影视人才的观念教育必须加强,包括对于超越影视传播的大影视观念的教育。适应时代需要的影视教育应当把影视传播观念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人才在工作中持续跃进提供良好阶梯。   而且,影视技术专业面临数字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深度应当加强,但文化理论的培养反而应该增强而不是减弱。忽略高技术条件下的文化基础教育似乎是适应实际但可能阻碍了适应实际发展的长远可能。   

6、大规模各级各类学校泛艺术传播培养的大众培养的现在时,这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10年各路诸侯蜂拥而起的时期,在众多各式各样高校为影视艺术成为时代显学而高调设立学科专业的背景下,类似于大众化实用培养、便捷利用现有学科扩展,而创造条件上甚至没有条件也要上的阶段。比如,仅就以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开始培养影视人才而论。其中,到2007年开设表演专业的师范院校共有8所,其中师范大学有7所,师范学院有1所;开设导演专业的师范院校共有1所,其中师范大学有1所;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师范院校有7所,其中师范大学有6所,师范学院1所;开设摄影专业的师范院校有11所,其中师范大学有7所,师范学院有4所;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师范院校有11所,师范大学有10所,师范学院有1所;开设广播电视编导的师范院校有16所,师范大学有14所,师范院校有2所;开设影视学专业的院校有1所,其中师范大学有1所。至于专业性院校、农林院校、综合大学等也有类似的状况,这就是影视教育被认可的规模发展时期。在西南一个省的关涉影视的学校就有20余所,3万人招生数量就是证明。   显然,这一趋势既是时代发展驱使推动,也是影视成为受众影响大的艺术形态的需要。   

7、影视创作已经不是单一化电影或者电视运行对象,影和视彼此之间的联动,以及和网络传媒的结合,特别是影视大规模包括高科技动画人才培养和动画传媒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事实,都影响着影视人才培养的走向。综合性专业艺术院校动画是2007年艺术综合学院新增的一个专业。部分院校的动画专业划归到美术学院下,如广西艺术学院、*艺术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等;而有的则划归到艺术设计学院下,如云南艺术学院;有的则划归到传媒学院,如南京艺术学院。这些归属的不同,增加了考生在选择上的难度,也具有一定的概念模糊性。   以上描述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往往落后于操作实际,而如何为将来超前设计的人才培养,与现在如何稳定影视长线专业人才培养,调整改变现状为以后影视人才培养应该注意什么,同样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影视实践已经把影视人才培养的新动向提到院校教育的议事日程上。   三、研究影视传播学科建设问题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8、我们所说的应该走到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在社会学术界议论纷纷中应该进入到审慎调整规模,注重对象化质量化培养的调整时态阶段。由于影视艺术一方面成为传媒人才汇集的领地,需要较为宽阔的视野和基础,另一方面影视的概念已经被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所影响,影视人才的标准和社会适应性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影视艺术概念,而具有综合性文化人才的含义。所以,学科扩展和行规规范需要给予学科的注解。   这是笔者对影视人才培养方兴未艾潮流分析的基本认识。   二、状态分析   对以上状态加以分析,应该看到,近几年影视传播学科的迅猛发展态势,既有令影视教育界欢心舒畅的现代趋向,发展毕竟是天大的好事,说明影视社会需求扩大而在社会地位中的实际位置增强。但也有急速扩张缺乏规则的忧虑问题,没有社会实际论证的学科无限扩张,已经给泛滥留下了批评的把柄。但这只是站在学校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换一个位置,站在影视产业和事业跃进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就更复杂,因为一些明显的社会现象已经在敲打影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技能效应。   

9、既然笔者的研究试图说明培养时态需要转变,但影视人才培养的时态变化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是注意影视传播学科从专业化单一学科进入宽泛化学科培养的现代动力何在问题。需要承认一个问题,就是影视传播学科应运而生的发展,不在知识传递的简单需要,学校相当一些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学科承传和知识传递需要,影视传播学科不在于此,而在于影视媒介生产的动力需要。这就是:影视媒介生存依赖于中国经济生活迅猛发展的传播需要,而逐渐扩大自己的生存地盘,连带造就的影视教育兴旺需求,以及影视的社会需求急剧增大的促发,和经济发展对于传统媒介给予经济某种程度低效率的取代需要,以及广电、网络媒介的超速、*、全民参与等特性,都是驱动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扩大的主要动因。强调经济因素是根本,是因为只有传播效益增强则生产能力扩大,无数事实证明,传播的文化影响和经济的获利都是成正比的。   这就是影视传播学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种动力促发的影视艺术与传播学科发展兴盛已经是事实,因为从*导向已是市场生存和毕业率决定取舍,教育依循而兴旺可以理解,而浪漫的时代潮流更推动了大众自身的燥热,滚涌而出的诸多影视参与人流亟待加入时尚传媒,更推动了专业的无限扩展。   当然,学校专业教育务实并适应现实,和办学模式的经济收益要求与市场对应性取舍也是影视专业由此派生的因素。在无数学校开设和影视相关的专业之时,急功近利的收费欲求,急不可待的现有跨学科人员提升,急切的规模层次升格等,构成类同于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学科经济驱动力。   我们主要说明不是文化教育知识本身传承的因素,而更是经济驱动力造就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就意味着学科教育的观念转变和产生的关键问题所在。经济驱动力在需要对应的必要的市场决定性、电视的收视率的合理性的同时,也需要进入到调试市场与国家文化形象恰当关系、电视进入到强调绿色收视率阶段,因为只有经济驱动力和文化生发性和谐发展,才是合理的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10、电影业大规模国际化合作,以及市场化运作机制对于影视人才的需求要求显然差别很大,传统教育如何适应这一趋向,如何培养对应的'国际化创造推广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重要的影视公司如华谊兄弟等招纳的海外人员薪金收入是我们学生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11、诸如近1年因为用工条件和法律保障导致央视大规模清退聘用人员,实际上缩影了电视用人制度现代需要的许多问题,在清退没有“户口”制作者后,凸显了被清退培养者的就业实际难度,和依靠黑户干活的电视台科班出身人的技能创造性有没有持久性的疑问,不断重复的老节目播出,预示者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取舍的问题。由此牵连到电视机构对于所用人员究竟需要什么素养的疑问。   

12、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的目标既要注重学理研究、为学生投入实践得以实现创意谋划水平,又要针对多样变化的现实技术,掌握与技术实践相匹配和协调的走向。   防止不同高校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更为重要。目前来看,简单实用性招收学生和推出校门似乎天经地义,但给予长远考虑应该是大学的职能。   针对性技术研究,联系实际的学理探讨,为实践分析提升服务意识,得以超越具体而又具有操作性的人才是大学的责任。   总之,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已经走到了全面发展、重点扶持、分类设计、行规确立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进一步寻找规律,推动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中国高校影视人才教育培养问题观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