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书籍推荐十本

  小编今天为喜欢文学的书友推荐10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的成名作,代表作就是指最能显示作者的思想水平或艺术风格的作品。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列举1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成名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书籍十本

  鲁迅:《狂人日记》

  作者:鲁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茅盾:《蚀》

  作者:茅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通过对革命分子心灵世界细腻的描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革命营垒中存在的矛盾与分化。《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理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巴金:《灭亡》

  作者:巴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灭亡》是巴金漫长的文学生涯的起点,在这部小说的手稿上,他第一次署上了“巴金”这个笔名;正是它的发表使得“巴金”成为一代代读者熟知的作家。

  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小说以火一样的激情倾吐爱憎,揭露和控诉罪恶的旧制度和残暴的军阀统治,喊出了人民的心声;他鼓舞青年的变革信心,激发他们的斗争精神,同时以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在客观上显示了个人反抗的失败,成为一部有很大进步意义的作品。

  老舍:《二马》

  作者:老舍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二马》是老舍客居英国时写作的最后一个长篇小说,讲述的是马家父子在英国的生活和爱情故事。作者借此谴责了英国社会的民族文化偏见,同时也为国人的庸散懒惰、麻木不仁和不思进取而愤慨,表达了青年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郭沫若:《女神》

  作者:郭沫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沫若1921年发表成名新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诗体,为“五四”以后*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曹禺:《雷雨》

  作者:曹禺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雷雨》不仅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作者致力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把笔触深入人物内心,让他们释放巨大的能量,通过戏剧冲突展示人性的追求与幻灭,心灵的压抑、震颤与燃烧。剧中人物性格的鲜明刻画、无处逃遁的悲情宿命,时至今日,仍然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雷雨》的艺术成就仍是中国话剧界无法超越的经典。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透明的红萝卜》讲述的是一个顶着大脑袋的黑孩,从小受继母虐待,因为沉默寡言,经常对着事物发呆,并对大自然有着超强的触觉、听觉等奇异功能的故事。

  路遥:《人生》

  作者:路遥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人生》,中篇小说,是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陈忠实:《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白鹿原》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是其代表作。《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王蒙:《青春万岁》

  作者:王蒙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是王蒙进入文坛的代表作品。《青春万岁》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于一身,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烂漫的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

  小说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似歌的青春热情,同时也探讨了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它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真情实感,却无疑是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火热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