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情感熏陶,也是一种人格塑造。爱读书、会读书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吧!
3岁前,多跟孩子交流对话。3岁以前,孩子还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内容和有太多修辞手法的句子。此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没有情节的画片,让孩子将实物、颜色与图片相对应,例如:选择香蕉卡片让孩子指出家里哪种水果是香蕉,它是什么颜色的,并让孩子尝一口,将味觉与实物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为孩子绘声绘色地朗读一些诗歌,因为咿呀学语阶段的孩子,对于声韵和音调非常敏感。而此时讲的故事则要尽量情节简单,例如:孩子能够理解并回答“小白兔的妈妈去找吃的,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但如果问“小白兔的妈妈去找吃的,她如果遇到老鹰,一定要跑,为什么呢?”那孩子就无法理解这些有对立面的事物了。
3~6岁,多讲故事,逐步建立读书常规。3岁开始,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社会交往能力,能掌握诸如嫉妒、美丽、羞耻等情绪,对于善恶美丑也有了一定认识。此时,培养孩子读书能力,对孩子的表达、认知和社交能力等都很重要。家长不妨帮助孩子将读书常规化,变成和吃饭、睡觉一样有规律的事情。每晚睡前半小时是最佳亲子阅读时间,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精彩小故事,讲给孩子听。稍大的孩子可以自己读绘本,不仅能识字,还提高了孩子对美术和美好画面的认知水平。此时,父母也应选择一本读物,陪伴在身旁,做好榜样,为孩子营造热爱读书的良好环境。
6~8岁,陪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选书,养成藏书的习惯。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碎片化,如果孩子长期依赖网络获取信息,很难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和自我价值观。这个阶段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有了识字能力,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兴趣和喜好,父母不妨带他们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们自己选择,但要加以引导。读书的过程并不总是充满惊喜,孩子在读书初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觉得很吃力。此时,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决定,先选择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书,循序渐进。父母可以买一个书柜,将有收藏价值的'书籍放在一起,并布置类似读书角的空间,既培养了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也是一种鞭策。
9~11岁,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拥有一定阅读量,有了知识积累后,父母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多问为什么,并适当给孩子阅读一些有深度的经典文化名著。举例来说,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人物关系复杂,内容描述多,有一定阅读难度,但家长选择配有大量图片的版本,不仅能降低文章难度,其中的直观绘图还能帮助孩子建立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比如关羽出场时放一幅配图,能让孩子了解三国时期的服饰,青龙偃月刀究竟什么样等等。
12~14岁,学会倾听、总结和表达。孩子步入中学阶段,对于阅读的要求也要有所提升。这个阶段,应该多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例如,孩子读《水浒传》,父母可以首先要求孩子记住其中的108将和他们的外号,他们大致性格如何;之后循序渐进复述小说讲述了哪个时代的故事,大概内容是什么,还可以让孩子介绍一位他喜欢的人物,并解释为什么等。
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工业生产,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兴趣、习惯和个人能力有所侧重,差别对待。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以身作则的阅读习惯,一定是孩子爱读书的最佳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