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 第一,每当学生阅读了某些读物,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第二,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平时的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对每首诗词拓展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第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学生为了办报办杂志会阅读大量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孩子阅读与理解古诗的方法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养孩子阅读与理解古诗的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孩子阅读与理解古诗的方法1 理解古诗的内容 想让孩子理解古诗,最好能够找一些语盲浅显朴素、篇幅短小、描述直观的诗歌作为孩子入门时选用,如贺知章的《咏柳》、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等都有朗朗上口、容易理解的特点,很适合孩子阅读。另外,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内容,家长可以把诗句变成短小精悍的故事,先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记住主要内容,然后再读古诗,理解的难度就会明显降低。比如读孟郊的《游子吟》,家长就可以给孩子编一个“儿子要离家出去工作,母亲舍不得他,临走时还在为他缝制衣服,希望他能早些回来”的故事,这不仅能为孩子读诗增添不少乐趣,也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容。 分析古诗中的语句 这里所说的分析语句不是让家长一字一字地给孩子翻译古诗,这样固然能让孩子理解诗句的意思,但是孩子却少了很多读诗的快乐,也无法体会诗句的美感。所以家长一定不要逐字讲解,而只要对一些生字词稍加解释,或对孩子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作简要回答即可。像家长指导孩子读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bei),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可以重点给孩子解释一下“‘陂’指池塘,‘衔’就是嘴里含着的意思,而‘漪’是水波纹的意思”,再引导孩子自己去理解所谓“山衔落日”的含义,也就是“太阳慢慢落在两山之间,好像被山‘衔,住一般”。同时,家长可以点拨一下孩子,让他品味“衔”字运用的巧妙之处,问问他如果换成别的字,还会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 构想古诗中的画面 古诗是语言的艺术,一首好诗也是一幅美好的画卷。因此在古诗阅读中,家长可以借助画面的形式采培养孩子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一面读诗一面构想其中的画面,并可以动笔画一画。比如读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就可以让孩子动笔画下诗中的“翠柳”、“黄鹂”、“青天”、“白鹭”等,如此一来,孩子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诗意,也能锻炼独特的审美视角,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除了自己动手画以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找采一些内容相近的画,让孩子看,也可以带孩子到户外,见景学诗。这样孩子眼中的古诗会变得更加直观,听觉印象能够和视觉形象有机结合,成为一种完整的形象。 培养孩子阅读与理解古诗的方法2 阅读能力有以下几点 第一,认读能力 认读是指读书时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认读时,要逐字逐句的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 第二,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第三,感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常会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劲十足。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四,记诵能力 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 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4、授予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并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需要保持、持久、稳定,因此需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来阅读。 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叙写。 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的阅读;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