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苦难的精神价值

维克多·弗兰克(Victor Frank)是意义疗法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已成为继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之后的维也纳心理治疗的第三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在奥斯威辛*,遭受了不人道的酷刑。他死了九次,但幸存下来。在小书《 Live Meaning》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不像普通受害者那样抱怨纳粹的暴行,而是特别能够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经历以及其他受害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都很有趣。它为研究苦难心理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但是,我想在这里重点介绍的是本书的另一个出色功能,即关于苦难的哲学思考。

寻找意义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当这种需求找不到明确的方向时,人们就会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况在当今的西方“富裕社会”中盛行。当这种需求有明确的方向但无法实现时,人们会感到沮丧,这被弗兰克称为“存在的沮丧”。这种情况发生在各种逆境或生活困难中。

因此,除了创造和经验之外,有必要指出寻求生命意义的第三种方式,那就是肯定生活中遭受苦难的意义。所有宗教都非常重视苦难的价值,但相信这种价值只是将人们带离世界。通过苦难,人们可以赎回自己的原始罪恶,进入天堂(基督教),或者通过世界透视并逃入空门(佛教)。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想属于自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传统。他从肯定生活的角度发现了痛苦的含义。他指出,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人们仍然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选择痛苦的方式。一个人不会放弃自己的“最终内在*”,而是要有尊严地忍受痛苦。这种方法本身就是“真正的内在成就”,因为它不仅显示了个人品格,而且是整个人性的尊严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都更有力量,世界上没有力量可以拿走它。出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害者像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了世代的钦佩。从这种意义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一个有趣的句子:“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说,我不值得遭受的苦难。”

我无意称赞苦难。如果允许的话,我宁愿过着和平的生活,能够*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同意弗兰克(Frank)的观点,并认为苦难确实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旦遇到苦难,确实会提供机会。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才能检验和改善人性的某些特征。一个人通过苦难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因为它来之不易,所以永远不会轻易丢失。我相信,当他继续以这种财富生活时,他的创造和经验将具有更深的底蕴。

寻求生活意义的方法多种多样。人们普遍认为,归根结底,无非是创造来实现生命的内在精神能力和价值,其二是通过爱,友情,沉思,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以及其他美好经历的体验。获得灵魂的喜悦。那么,如果一个人陷入某种不幸的境地,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积极经验的可能性,那么他的生活有意义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寄希望于生活,那就是相信或至少使自己相信厄运会过去,然后您便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但是,首先,生活中的情况会被称为绝望的情况。所遭受的痛苦是致命的或永久的。人们不再拥有未来或希望。弗兰克曾经陷入这种情况,因为对于奥斯威辛*的囚犯来说,毒气室和火葬场几乎是必然的结局。我们还可以举出身患绝症的患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相关例子。如果苦难本身一文不值,一旦陷入这种境地,我们就必须承认生活毫无意义。其次,不管苦难是否是暂时的,如弗兰克所说,如果苦难的当前生活仅仅是一种虚幻的生活,那么苦难本身提供的机会将被忽略。他从他在*中的亲身经历指出,这种态度是大多数囚犯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他们放弃了内在的精神*和真实的自我,变得沮丧,沮丧和完全沦为艰难环境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