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吃鸡-叙事散文
如果不是因为要参加一场婚礼,还不会做出去广东清远专门品尝清远鸡这样奢侈的决定。但接机的车下了广清高速进入清远城区,一路沿北江行驶,脑海里就开始转着“清远鸡”的念头。什么跑地鸡、清水鸡、猪肚鸡……凡此种种的店招和广告百十千米就是一家,时不时地在提醒你,这里是赫赫有名的清远鸡的故乡。
说中国人是喜食鸡的民族一点也不为过。偌大的国家无数的城市和乡村,号称地理标志的鸡种和特色烹饪的鸡菜数不胜数。不过能够将地理标志和烹饪手法合而为一的,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只有浦东鸡、狼山鸡和清远鸡。浦东鸡以白斩三黄鸡而称霸上海滩;狼山鸡以烧鸡的名义曾经随长江客轮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名扬四方;至于清远鸡的名声之大,得感谢已经开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港式茶餐厅,一款木桶清远鸡,无论原木桶装的形式还是有汁的盐焗风味,都让食客认识了粤菜在烧腊和豉油外,还有这一款清新如斯的肉菜。
随着浦东乡村城市化,真正的浦东土鸡已是杳如春梦了无痕,可遇而不可求了,餐馆的白斩鸡都叫工厂养殖的速成鸡代替,食客只知有三黄鸡不知有浦东鸡。而长江大桥一座又一座通车,狼山烧鸡的名声也若十六铺码头的单帮,渐行渐远渐无书了。倒是清远鸡,一直傲立粤菜的特色味一栏,常叫常在,却常有厚道的店家说明:这是清远鸡的做法,但不是真正的清远鸡种。
这回到了清远,该尝到真正清远鸡的味道了吧。
正是年节的时候,清远城里这个鸡村那个鸡店的不是关门休假就是生意清冷,没有要做好生意的那股热乎劲儿。正担心吃不上清远鸡,当地接风的朋友将我们拉到他们熟悉的一处鸿福渔村。这是有着三层楼几十个包厢的店,门前广场密密麻麻停满了前来就餐的私车,看来拥趸不少。
按照当地人的.习惯,没有客套,没有八冷八热什么的排场,连酒都不劝,上完茶,洗了碗杯勺筷,便是喝汤,上热菜。想喝酒的就桌上一瓶洋酒自斟自酌。第一道菜就是白斩清远鸡。不大的瓷盘里,被切成块的鸡摆成一只整鸡的样子。鸡身没有想象中土鸡的金黄色而显得苍白,盘面也少有鲜蔬装饰点缀,但鸡皮油亮,盘底一层浅浅的汤汁溢出一个个浅黄的油脂小圈圈,让我有尝一尝的欲望。
不用蘸任何调料,这鸡入口就有一股浓浓的鸡味。细品,咸鲜适中,肥瘦相宜,应了当地风物志对清远鸡味道的描述:肉嫩、皮爽、骨香、味鲜。我脱口而出,这鸡吃上去像鸡啊!在座的有人觉得费解,本来就是鸡嘛,哪里还有像不像一说!怎么说呢,即使现在会去一些很好很有名店品鲜,但要不蘸任何调料,吃出心目中食材应该有的浓郁本味,还是很难得的。这一只白斩鸡具有地道清远鸡的形态,种形小,光鸡不过一斤多,鸡骨细,油脂层薄,皮脆,故而不厚的肉包裹鸡骨上口依然丰润却不腻味,做法是用细盐清焗然后入锅快煮而成,切块摆盘后淋上一点点葱油,据说也是比较典型的清远鸡的做法,保留了鸡的原味。刚要感叹终于吃到正宗的清远鸡了,不料当地的朋友却说,这还不是最最正宗的,只是用了清远原始鸡种在养鸡场养的,“要是自己去乡下揾只返来加工就靓啦!”这也是我愿意几千公里坐飞机来清远的原因之一。于是我非常期待几天后在清远乡村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