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望湖,歌圩的湖散文
去更望湖的那一天,是三月初四。从清晨到夜幕降临,整一天。
三月的更望湖不是湖,湖底是几近断流的布泉河尽头,水量极少,然而清澈见底,湖滩上是茵茵青草和千亩良田,油绿的玉米苗间偶尔有十畦八畦正扬起白色小花三角麦,在朦胧细雨中,似点头又似摇头,像倒映在蓝色海洋中的朵朵白云。
更望湖的春,很美,很绚。山是碧绿的,水是碧绿的,原野也是碧绿的。那丛丛绿中辍着一抹粉的红的风景给更望湖添补了三分妩媚九分妖娆,把湖的隐秘私情宣泄无遗。
望着缭绕于隐隐青山中的云雾,眼前的更望湖,愈显得一片明绿。呢喃春燕飞翔于交错纵横的阡陌,三五头牛在水草肥美的湖边旁若无人地吃草、戏嬉。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韵味中少了一份市俗的污浊与浮躁。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要是大雨下个一天两夜,加上布泉河源头吐出大量的水,被拦在大山里的水找不到突破口,更望湖便是一片汪洋,十天半月后,待她沉淀了所有的渣滓与浑浊,留下的是清澈与明净,更望湖才真正体现出她真切的含义。到那时,青山滴翠,绿水漾波,秀竹倒映湖中,看山山美,看水水秀,横看竖看她都是一幅立体的风景画。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旖旎毓秀的`更望湖好似特别钟爱与自然有天然亲和关系的人,赋予更望人太多的聪慧与灵性,他们慧质天成,信马由缰出口成歌,以歌传情,因此,便有了年年三月初四更望湖歌圩的约定。
这天,更望湖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歌圩日,我们有幸踏上了这原始、朴素的民间文学的沃土。热情好客的又能歌善舞的多助人搭起歌台,迎接四方歌友。天空尽管飘着雨,仍有多林、四联、屏山、大新的福龙等周边歌手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踩着泥泞山路徒步赶来。
传统的歌圩是下午四点才真正开始热闹起来,男女对唱,两人一组,有时是三人,其中一人负责打伞或当参谋。对歌直对到第二天早上,唱到情浓时便爱情在这片热土上滋生,这就是更望人最具特色的恋爱方式。
下午三时半,雨停,我们随着人们往更望湖歌圩——布泉河下游赶去,河畔上已经有聚集了不少的男女老少,两岸青山不时有三三俩俩的游人踏歌而出。对着镜头,他们显得从容自在,一点也不怕生。这时,河对岸的传来了天赖般的歌声,如轻烟缥缈,若有似无,随声望去,青纱帐里小花伞下立着三位身姿袅娜的女子,她们正用歌声向这边挑战:
妹等太阳下西山
转过一坡又一弯
阿妹盼哥开开
同唱山歌心头欢
同去的陆老师对我说:你看,两两一起打着伞的肯定是歌手。果然,两位男子在河这边选了块草地,摘下草帽,打开伞,席地而坐,卷上烟卷,耳语几句后,歌声便直愣愣甩了过去:
一条小河隔两边
妹你远在河边边
丢块石头试深浅
有心过河谈天天
七星白天不乱亮
阿哥有话莫乱说
要是变成鸡和鸭
今日同笼唱嘎嘎
太阳下山急匆匆
哥哥快回你家中
栏中鸡鸭要料理
歌圩唱歌空对空
山歌多采用比兴手法,亦庄亦谐的诠释出经岁月锤炼又光彩夺目的人生哲理,真实地演绎着更望人从容洒脱的生活态度。令人心悦诚服的是,他们随编随唱,无论是文字还是旋律缀音,两人竟能达到“异口同声”的境界,用“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来形容也不为过。无意中我对更望人又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
遗憾的是,会歌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及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已从传统的对歌中走出来,他们不屑于这种古老而又费脑的玩意儿,歌圩上他们只是看客,看看热闹罢了。随着这一代歌手的老去,这朵壮族艺术奇葩,正渐渐的凋零,谁又能来拯救她呢?
更望湖——布泉——隆安——南宁,她神秘的面纱渐渐被揭开,她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让诗人产生灵感,让游人流连忘返。南宁、百色等无数游人到这里宿营,他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