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发芽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今天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之一。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这个问题,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们总感觉现实与期望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距离。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社会现实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使人们对现实问题不断产生思考,并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道德能够用金钱来衡量么?这是一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几年前,我曾建议学生研究一个课题——道德的成本,确切地讲,就是我们的社会为那些缺失道德的行为付出了多少成本?或者说,在我们所创造的财富之中,有多少要为那些缺失道德的行为买单?我知道这不是一个能得出确切结论的课题,因此并没有期望这项研究产生什么成果。研究过程不过是一个教育过程。如果我们的每一项教育活动都能在哪怕几个学生身上产生效果,使他们获得感悟,产生自觉,我认为这就是富有实效的教育,而且是高效的教育。因为,全国有上千万名教师,一年之中有三百多天,如果每个教师所做的每项教育活动都可以在几个甚至一个学生身上产生效果,那么这种效果的累积一定会在庞大的国民群体中显现出来。如果真能这样,社会的公共道德前景一定会令我们更有信心。
为了研究这个课题,学生们采访了交通警察,目的是从一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方面切入来研究这个问题。尽管我们对于结论早有预期,但调查和分析后的结论仍令我们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忧虑。我们的结论是,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为道德缺失的行为付出了极高的成本。尽管缺失道德的人可能是极少数,但由此形成的巨大黑洞在无情地吞噬着无数劳动者辛辛苦苦用汗水创造出的财富。我们每年要为各种事故付出数以百亿计的资金,而相当多的事故本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属于天灾,而是人祸。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些资金的付出或流动也纳入了GDP的统计范畴,也就是引发了经济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创造GDP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发明了高效的交通工具,本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的便捷和幸福,但是,它却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的危险和威胁,我们不得不从我们所创造的财富当中,拿出巨大的一部分用于维护最起码的社会秩序,而这些财富本应该用于改善我们的生活——将学校建设得更加现代,使老人得到更好的赡养,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使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顾,使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或是将的资金用于研究和技术开发,以改善我们的通讯、交通、住宅、娱乐等等,总之,这些财富应当为我们带来的幸福,使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们生命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现实不能不令我们感到遗憾。如果我们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未成年人未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道德水准,那么,教育经费中的一大部分事实上也成为了上述的成本。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那可能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认识了这些问题,我相信,那些与我一起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生们,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成为一个具有道德良知和行为操守的人,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目的之一。
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终极价值就是唤醒人的道德自觉,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体现在人的自觉意识的萌生。这就如同促使种子发芽。我相信,每一个成人,包括教育者和家长,都对后代寄予了美好的期望,这些期望就如同一颗颗美好的花种,只有这些种子发芽、生根、成长、开花和结果,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多年来,我们就像“飞播育林”那样,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了许许多多美好的种子——“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中华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等等。但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美好的种子并没有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发芽、生根、成长、开花和结果?我想,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缺少滋润种子发芽成长的沃土、雨露和阳光。道德教育决不仅仅是课堂上完成的,更不是通过考试来检测的。教育是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不仅需要播种,还需要滋养。滋润这些种子发芽成长的沃土、雨露和阳光,正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或成年人所构成的社会环境,这环境中包含着鼓励、惩戒、规劝、引导、示范、实践、体验、熏陶……等等诸多有益于他们成长的养分,既有外在的行为约束,也有内在的精神引领,其中,我认为最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这些教育者和成年人用自己的言行所做出的示范和构成的环境。不论是什么环境,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孩子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为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示范和构建了什么样的环境。我记得在一次教师大会上,一位教师谈了她在未来三年中的发展规划。她谈到,在未来的三年中她要完成好必修课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自己的读书的计划和开设选修课程的计划,完成教学研究的课题,此外,还好担当好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做一个孝女、贤妻、慈母。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在这样的场合应当只谈工作,不谈生活,因为生活属于个人,只谈工作不谈个人才显得高尚。(励志名言 www.yuwenmi.com/lizhi/)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来讲,谈生活就是谈教育,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生活,决不是指哪些柴米油盐、衣着宠物之类的话题。因为他或她是教育者,因为学习生活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之一,因此生活以及对生活所持有的态度、价值观念也就成为教师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教师专业的一部分。所以后来我对她讲,你谈得非常好。教师的生活也是一本教材,教师的生活态度也是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读懂读好教师的生活这本教材,教育学生成为孝女、贤妻、慈母,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做人的教育。如果有一天,我发现你教的女孩子不是孝女、不是贤妻、不是慈母,那我认为一定是你出了问题,是你的教育出了问题。我总以为,教师应当具有蜡烛的精神,但不能成为蜡烛而燃尽自身。孩子面前的老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期望的人。教师应当使孩子从自己的身上理解什么是幸福。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有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幸福的人生,教师应当使自己的精神和生命更加充实更加高贵,并无声地滋润学生心中的土壤,使这片土壤变得愈加肥沃,催发他们心中美好的种子,使他们形成对社会、对他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北京四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以人育人,共同发展。
其实,评判一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不是看少数榜样人物精神境界所达到的高度,当然更不是看极少数社会败类行为的卑劣程度,而是要看社会大众普遍相信并恪守的道德行为底线。道德教育应当以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公民为主要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少数圣人。从这点上讲,普通人的道德表率作用与英雄模范人物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示范的价值。富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应当是贴近大众、回归现实的教育,这是多年来北京四中的实践体会。多年来,北京四中始终坚持“低起点、严要求、重示范、重引导、重教育”的原则,倡导全体教师共同担负起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职责,注重从学生中树立道德和行为的榜样。同时,我们的教育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人的行为层面,教育不能缺少对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关注。为此,北京四中建立了以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价值体系,它包含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精神心灵、终极目标等多个层面。这个价值体系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要将今天的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对学生的全面关注体现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将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其中,生命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关注生命的价值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唤醒与激发学生的自觉,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这应当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生命的教育应当是一种灵魂的教育,是一种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离开了对人的灵魂与精神世界的关注,教育就不免沦为肤浅的、僵化的、难以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的空洞说教与无效训练。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道德教育决不仅仅是课堂上完成的,更不是通过考试来检测的。课堂上的灌输与说教是必要的,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始终相信,许多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形式是一种生活实践体验的教育,确切地说,道德教育最终是通过带有思想、抱有信念的生活实践活动来完成的。有思想有信念才可能在生活实践中有深刻的体验,才能达到“悟”的境界。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体验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形式和环节。因此,学生的组织以及以学生自发产生的有组织的行为,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从这一点上讲,学校应当成为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个部分,学校的生活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我常悲观地以为,我们至今还没有真正认识和把握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没有真正把握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具体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我们今天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很粗浅的、初步的、感性的、不完整的和有待不断深入的,还远未形成系统有效的理性认识。人们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在我看来,教育应当是一门带有艺术特点的科学。说教育是科学,是因为教育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一定是可以被我们认识和运用的;说教育是艺术,是说我们通常又难以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教育方法。人的多样化特征使人的发展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一招百灵的教育方法的原因。我相信,教育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点金之术。但同时我还坚信,科学和艺术最终是殊途同归的。人的发展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以及教育规律的复杂性,正是教育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的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无数教育工作者产生探索热情的动力之源。
0
0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今天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之一。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这个问题,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们总感觉现实与期望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距离。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社会现实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使人们对现实问题不断产生思考,并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道德能够用金钱来衡量么?这是一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几年前,我曾建议学生研究一个课题——道德的成本,确切地讲,就是我们的社会为那些缺失道德的行为付出了多少成本?或者说,在我们所创造的财富之中,有多少要为那些缺失道德的行为买单?我知道这不是一个能得出确切结论的课题,因此并没有期望这项研究产生什么成果。研究过程不过是一个教育过程。如果我们的每一项教育活动都能在哪怕几个学生身上产生效果,使他们获得感悟,产生自觉,我认为这就是富有实效的教育,而且是高效的教育。因为,全国有上千万名教师,一年之中有三百多天,如果每个教师所做的每项教育活动都可以在几个甚至一个学生身上产生效果,那么这种效果的累积一定会在庞大的国民群体中显现出来。如果真能这样,社会的公共道德前景一定会令我们更有信心。
为了研究这个课题,学生们采访了交通警察,目的是从一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方面切入来研究这个问题。尽管我们对于结论早有预期,但调查和分析后的结论仍令我们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忧虑。我们的结论是,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为道德缺失的行为付出了极高的成本。尽管缺失道德的人可能是极少数,但由此形成的巨大黑洞在无情地吞噬着无数劳动者辛辛苦苦用汗水创造出的财富。我们每年要为各种事故付出数以百亿计的资金,而相当多的事故本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属于天灾,而是人祸。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些资金的付出或流动也纳入了GDP的统计范畴,也就是引发了经济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创造GDP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发明了高效的交通工具,本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的便捷和幸福,但是,它却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的危险和威胁,我们不得不从我们所创造的财富当中,拿出巨大的一部分用于维护最起码的社会秩序,而这些财富本应该用于改善我们的生活——将学校建设得更加现代,使老人得到更好的赡养,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使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顾,使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或是将的资金用于研究和技术开发,以改善我们的通讯、交通、住宅、娱乐等等,总之,这些财富应当为我们带来的幸福,使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们生命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现实不能不令我们感到遗憾。如果我们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未成年人未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道德水准,那么,教育经费中的一大部分事实上也成为了上述的成本。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那可能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认识了这些问题,我相信,那些与我一起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生们,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成为一个具有道德良知和行为操守的人,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目的之一。
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终极价值就是唤醒人的道德自觉,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体现在人的自觉意识的萌生。这就如同促使种子发芽。我相信,每一个成人,包括教育者和家长,都对后代寄予了美好的期望,这些期望就如同一颗颗美好的花种,只有这些种子发芽、生根、成长、开花和结果,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多年来,我们就像“飞播育林”那样,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了许许多多美好的种子——“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中华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等等。但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美好的种子并没有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发芽、生根、成长、开花和结果?我想,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缺少滋润种子发芽成长的沃土、雨露和阳光。道德教育决不仅仅是课堂上完成的,更不是通过考试来检测的。教育是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不仅需要播种,还需要滋养。滋润这些种子发芽成长的沃土、雨露和阳光,正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或成年人所构成的社会环境,这环境中包含着鼓励、惩戒、规劝、引导、示范、实践、体验、熏陶……等等诸多有益于他们成长的养分,既有外在的行为约束,也有内在的精神引领,其中,我认为最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这些教育者和成年人用自己的言行所做出的示范和构成的环境。不论是什么环境,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孩子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为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示范和构建了什么样的环境。我记得在一次教师大会上,一位教师谈了她在未来三年中的发展规划。她谈到,在未来的三年中她要完成好必修课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自己的读书的计划和开设选修课程的计划,完成教学研究的课题,此外,还好担当好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做一个孝女、贤妻、慈母。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在这样的场合应当只谈工作,不谈生活,因为生活属于个人,只谈工作不谈个人才显得高尚。(励志名言 www.yuwenmi.com/lizhi/)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来讲,谈生活就是谈教育,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生活,决不是指哪些柴米油盐、衣着宠物之类的话题。因为他或她是教育者,因为学习生活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之一,因此生活以及对生活所持有的态度、价值观念也就成为教师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教师专业的一部分。所以后来我对她讲,你谈得非常好。教师的生活也是一本教材,教师的生活态度也是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读懂读好教师的生活这本教材,教育学生成为孝女、贤妻、慈母,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做人的教育。如果有一天,我发现你教的女孩子不是孝女、不是贤妻、不是慈母,那我认为一定是你出了问题,是你的教育出了问题。我总以为,教师应当具有蜡烛的精神,但不能成为蜡烛而燃尽自身。孩子面前的老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期望的人。教师应当使孩子从自己的身上理解什么是幸福。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有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幸福的人生,教师应当使自己的精神和生命更加充实更加高贵,并无声地滋润学生心中的土壤,使这片土壤变得愈加肥沃,催发他们心中美好的种子,使他们形成对社会、对他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北京四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以人育人,共同发展。
其实,评判一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不是看少数榜样人物精神境界所达到的高度,当然更不是看极少数社会败类行为的卑劣程度,而是要看社会大众普遍相信并恪守的道德行为底线。道德教育应当以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公民为主要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少数圣人。从这点上讲,普通人的道德表率作用与英雄模范人物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示范的价值。富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应当是贴近大众、回归现实的教育,这是多年来北京四中的实践体会。多年来,北京四中始终坚持“低起点、严要求、重示范、重引导、重教育”的原则,倡导全体教师共同担负起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职责,注重从学生中树立道德和行为的榜样。同时,我们的教育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人的行为层面,教育不能缺少对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关注。为此,北京四中建立了以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价值体系,它包含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精神心灵、终极目标等多个层面。这个价值体系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要将今天的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对学生的全面关注体现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将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其中,生命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关注生命的价值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唤醒与激发学生的自觉,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这应当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生命的教育应当是一种灵魂的教育,是一种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离开了对人的灵魂与精神世界的关注,教育就不免沦为肤浅的、僵化的、难以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的空洞说教与无效训练。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道德教育决不仅仅是课堂上完成的,更不是通过考试来检测的。课堂上的灌输与说教是必要的,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始终相信,许多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形式是一种生活实践体验的教育,确切地说,道德教育最终是通过带有思想、抱有信念的生活实践活动来完成的。有思想有信念才可能在生活实践中有深刻的体验,才能达到“悟”的境界。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体验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形式和环节。因此,学生的组织以及以学生自发产生的有组织的行为,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从这一点上讲,学校应当成为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个部分,学校的生活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我常悲观地以为,我们至今还没有真正认识和把握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没有真正把握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具体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我们今天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很粗浅的、初步的、感性的、不完整的和有待不断深入的,还远未形成系统有效的理性认识。人们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在我看来,教育应当是一门带有艺术特点的科学。说教育是科学,是因为教育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一定是可以被我们认识和运用的;说教育是艺术,是说我们通常又难以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教育方法。人的多样化特征使人的发展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一招百灵的教育方法的原因。我相信,教育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点金之术。但同时我还坚信,科学和艺术最终是殊途同归的。人的发展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以及教育规律的复杂性,正是教育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的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无数教育工作者产生探索热情的动力之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