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散文

  入夏了,几天里夜不成眠,燥热得很。室内室外,这环境也闷闷的。未至二更,孩子房内肃静了许多,心想这小子可能已经睡了。可不是,一会儿便传出鼾声。不知何时,透过纱窗的网,有丝丝的凉风挤进来。多少日子过去了,能趁老天爷的恩赐,在炙热的心情里纳一些凉,想来也是舒爽快意的事。可老天的脾气实难让人琢磨,时不时地要捉弄一下,让乌云也要梨花带雨、漫卷晚风了。

初夏的雨散文

  看来听风就是雨,这话未见就不对。欲说还休,说起时,雨就来了。一个人在屋内,刚刚的纳凉也变成了祈雨,给人以心田的润滋。入夜了,万籁俱静,唯有雨声,轻缀暮空,不见大也不见小。寂静了,心情往往飞临天外,在轻风细雨中,游弋激荡,把历往的、刚过的、天上的、心里的大大小小的雨连成一窜,鸣奏出一首首轻快抒缓的乐曲。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击流。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记得歌名叫《少年壮志不言愁》,说是不言愁,可不知不觉地就走过了不言愁的年纪,被岁月淹没了的心情冲掉了不少对历史的承载。没有办法了,只好在岁月的抽丝剥茧中,依稀拿出几片落雨的情境,权且是对今天心情的告慰吧。

  故地的土,故乡的情,对故乡的雨印象是很深的。有小雨,淅淅沥沥的。也有大雨,倾泻而下,全都受过。那时正是看天脸色,看天吃饭的时候,如果能有几场及时雨,在关键时刻赐降,那是一件幸福的事。先说小雨,小雨往往在轻轻中来,在徐徐中去,或是早晨、或是中午,也往往,这雨出现在春季,万物润如苏的时节。一般有三月小雨的说法,但在这个地方,到四五月份后才有春雨润泽大地。农民们早起冒着纷纷霖霖的小雨,出山了、下地了,这雨在他的坚实的臂膀上墩实的心田里渗入了些许清凉,也植入了收获的信念和力量;还有那绿油油的麦地,一眼望不到边,也承载着全年丰收的希望。瑞雪兆丰年,那确实。这春雨,不也是贵如油么。再说大雨,出现在夏季的时候颇多,那就不再像春雷阵阵一样,只是发一发气势而已,说叫个大,叫个急,叫个雨势滂沱也不为过。曾有一天,全家在田地里干活,一上午天气闷闷的,太阳躲在云层后,只见不光亮的身形,也不露个脸,雨是说来就来。转眼间,黑云层层压来,从中空向周边迅速扩散,几个雷鸣闪电后,这雨就倾盆如注了。人们飞奔而逃,未至中途,都个个如落汤鸡似的。依稀记得小时候有个说法,雨下大了,多是老天震慑一些人间不祥的邪气,人最好清爽地呆在家里,在外面被雨淋了被迷了都不好。还依稀记着有一个传诵很久的儿歌,“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那是没长大的童谣。大雨过后,总会有一拱七彩长虹挂在天边,算是给人撑起巨大的慰藉和憧憬吧。

  雨是象形字,关于雨的造字方法,《说文解字》里有“水从云下.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闲也”的说法,也就是在广阔的天宇下,层层的云彩里,飘落的一串串水滴,那就是雨。古代的文化先贤把此字造得出神入化,奇妙莫测。在中华浩渺的`古籍中,关于雨的描述也更为寻常,处处可见。春雨是最值得赞扬的,唐代诗人杜甫有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声中把雨润泽大地的恩德刻画得淋漓及致。不错,雨是使者,雨是营养,无言地滋育着万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形容的是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这与前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再看说大雨的,夏天的雨,我以为,犹以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为最,“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还没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就似珍珠乱窜跳上了船。卷地的狂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再望西湖,依然波光粼粼水天一片。洒脱的词人凭一叶小舟在雨丝如幻的西湖,以“欲以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沫总相宜”表达对西湖雨景美的折服。说到这儿又想起来“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对了,这是前两句,也是绝妙的烘托。大雨过后,总会碧空如洗,把乌蒙蒙的山川野景重新洗刷漂白一遍,像是沐过了牛的初乳一样,鲜亮如镜,给人以天堂的感觉,这是大雨对环境、对人、对心情的馈赠。每当雨潇潇地下落时,再看墨绿的风景在雨的凄迷下,吐着淡淡的生命的气息,我会记得在近代有个戴望舒,他静静地走过雨巷,盼着遇到一个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愁的丁香姑娘出现。遇到了没有,不得而知,但这时的雨,也好像是对心情的最好诠释。

  雨不光是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的内心的。有人说雨是一种心情,我信。大自然的雨,是大自然的心情:睛则万里娇阳,阴则乌云蔽日,雨则风起水涌;睛有光热、阴有清凉、雨有甘霖,往往给人间以恩泽,令万物能恃之而生。倘说起人的心情来,却往往因雨的渲染而有不同。常人难有慧眼,何以明心见性,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上善若水,无欲则刚,人心最怕日久,际遇说明有缘。茫茫人海里、朦胧的夏雨中,并非只有雨滴飘零,还有记忆与情感的包围。雨,如落在心情里,可能让人产生莫名情结、难以释怀,但也会把人带进一种柳岸花红的境地,只是要看如何去把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