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崂山的野路上散文
野径是一种文雅的称谓,沈约诗云:“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杜甫诗云:“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往大处说,有年头的野径是古道,在青岛,老百姓俗称野径为野路。崂山里的野路很多,四通八达,多有几百上千年历史,有的明显,有的隐密,有的柳暗花明,有的曲径通幽,既含巧夺天工之美,又有生态自然之善。君子曰:身在青岛,没爬过崂山很遗憾,爬崂山,没走过野路那是遗憾中的遗憾。
崂山有神窟仙宅之誉,面积446平方公里,包括崂山区全部及城阳区、李沧区部分山脉,远点说,市区的浮山与黄岛的小珠山也是崂山余脉。崂山的纵深地带,深沟险壑,密林巉岩,植被茂盛,奇花异木多有存焉。崂顶为我国大陆海岸线第一高峰,千米以上山峰十余座,彼此呼应,巍然伫立于东海(古称),远洋台风每年数波,至崂顶之定海“神针”前愕然迂回,磁场抑或仙气,天地造化使然。
走在崂山的野路上,落叶松的针叶长年不腐,橡子树的落叶经年保留,白木乌桕树的叶子,野茉莉树的叶子,山姜树的叶子,野杜鹃的叶子,天目琼花的叶子,枫杨树的叶子,野山桑的叶子,青松树的叶子,山槐树的叶子,野楸树的叶子,山樱树的叶子,金刚果的叶子,野葡萄的叶子,还有很多知名或无名的乔木和灌木的落叶,和野路相亲相伴,走在这样自然生态的山道间,仿佛踯躅于大地母亲柔软的腹部,这是大自然的呼吸,美丽而纯粹,天地气相接,赤子若微尘。
可是近年来,崂山的野路有所减少。11月1日爬山,从仰口经庙岭口、绵羊河谷去明道观。经过大水渠的铁丝网(让人想到战争年代)不远,看到平时的野路变成了石阶路,一些山民正在就地取材,用山上的花岗石料,铺设窄步的登山石阶,硌脚,石阶的形式是比较僵化的',有的地方,几十米的山道被截断,弄上两个台阶的石条,不伦不类。诚然,修建石阶山道利于防火输运,但修新路时也可以保留大多数的野径古道,两者并不矛盾。野径古道给很多游客、山民带来健身行走的乐趣,如果一旦破坏了,再去寻找,就难了。有的事物,存在时如明月清风不见其珍,失去后再想,已经追悔莫及了。
从前,将军槽上山处有一段山路较陡,山石自然衔接找,到好处,攀登起来乐趣丛生,有好事者将其修成了石阶路,行走呆板,顿失美意。多年前爬三标山,当时皆为自然风貌,有的野路要拉绳子,当然强驴*攀爬,一般驴友需要绳子的帮助,经常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爬个三标山,也是每年的保留项目。后来当地部门将山道整修,并铺上石条,打出广告曰:城阳爬山不要钱。有几个资深登山队的骨干,被聘为业余防火护林员(那时没见有过火灾)。有次端午节前后去三标山,看到铺路的山民,我笑言这路可以跑摩托车了,他们说修路是为了方便登山,我和队友回答,修得太整齐就没有野趣了,谁还稀罕来啊。
其实,石阶路也有多样。北九水、上清宫一些古旧的石阶路,走上去也不觉刻板,一是那里的石阶较宽,一脚长以上,放步轻松,一是有自然山石衔接,走起来并不累人。部分景区的石阶路就不敢恭维了,那是一种小于一脚的窄步石阶,有时下山需要侧着身子,不知是练得哪门功夫。崂顶雪后结冰,石阶路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有时驴友就从石阶路旁走出新的野路,不仅为了乐趣,也是为了安全。
崂山之美,很多的乐趣在于行走在如此深接地气的野路上,高低呼应,错落有致,一泓碧水,一扇巉岩,有意无意点缀其间。令人陶醉的野路上,一年四季景色不同,落叶松铺了金黄色地毯,槐树林铺了玉白色地毯,野杜鹃铺了殷红色地毯,橡子树铺了核桃色地毯,每一株野树,都有一片韵美,还有花香鸟语,还有白云悠悠。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崂山的野路,也可以评级申遗吧。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因为现今修路的大意与粗糙,崂山野路的申遗,可能就会缺失一些珍贵的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