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过客行留园散文随笔

  离开虎丘,吃完午饭休息片刻后,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留园。苏州园林有好多处,诸如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耦园、沧浪亭、艺圃等,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只是其中一处代表,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初中时学过一篇叶圣陶的文章叫《苏州园林》,讲的应该是拙政园。具体内容忘了,只记得大意是说这里的园林不像北京的建筑有对称美,这里不求与政治呼应的规范拘谨,而是别出心裁地显现出江南特有的随意与协调。

匆匆过客行留园散文随笔

  留园应该与之大同小异了。临街的外门很简朴,几乎让人看不出里面深藏着广博而倾心的怡人景观。不大的厢房,门上石刻着娇小的镂金繁体“留园”二字。进门后,便可看见一块中堂匾额,上书“吴下名园”。后有一节小字,其中有“以其建园较晚,能取诸家之长,后来居上。”可见园中景致丰厚,非他园可比。再往里去,山色溪光,厅堂亭榭,进进出出,诱人眼目。

  据说,这里居住过好几位不同家族的主人,真是“*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姑且看看门票上的说明:“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谐声改名留园。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弃园泪干秋风起,得其圆梦喜欲狂。难以想象,辗转流离之中,此园见证了多少人世沧桑!

  “园占地约二公顷,分为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取胜,北部为田园风光,西部具山林野趣。该园以建筑群划分空间,厅堂建筑宏敞华丽,庭园造景富有变化,尤以花石著称,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如此练达的介绍,如一席佳肴秀色可餐,诱惑着我们的双眸,牵引着我们的脚步。不管你是来自村野还是街巷,置身于此,都将萌发一份寻觅雅韵追逐宁静的理想。

  然后,我们的行踪似乎在一步步证明着简介里的字句,心中默念此处果然名不虚传。水中的荷叶,田田唯美,一片片聚集在一起,真的是书中所说那样“挨挨挤挤”的。又在水面恰当的位置,毫不吝惜地让出一些较大的空间,供悠闲的船夫坐在船尾摇橹荡桨。微波连连,没有风来,却疑清风乍起,婉约拂面。而那端坐船头的,不知哪家闺秀,怀抱琵琶,演绎起伏跌宕的苏州评弹。低颜唤起千里目,玉指撩拨画外音。南北的客人,不管听懂与否,总不免在岸上伫足流连一番。

  庭院中的石头,我们说不出它们具体的好,石头的审美应该顺应天然,而不是单从外观的美丑去判断。一块块硕大无比,高高地耸立在院落之中,像是镇守一方贵地的卫士,傲视风云,坚不可摧。其中多数是珍贵的太湖石,镂空的样子有种抽象的美感,好似浑然天成的蓄意雕塑,又似刻意为之的'书法布白。五湖四海的石头,聚集在一园之中,真的难为了先前煞费苦力的搬运工匠,这石头凝固着多少纯净透明的汗滴呀!自然是可爱的,劳动是永恒的!

  回廊转合,记不得经过的每一处叫什么楼什么亭什么轩什么馆了。我们忽略了布置好的路线,随目转步,移步换景。就那样随意地在园中走动,处处都可以取景留影。忽然在一个廊口的小厅中看见一位端坐弹拨的女子,身着古典的服饰,发髻也整理得相当考究利落。这女子抱着琵琶,颜面未遮,轻轻地弹拨出不知雅名却也动听的乐曲,这大约也是著名的评弹了。我的身边有一大圈人围着观瞧,在限定的距离之外,我们这些观众不知是在听评弹还是看女子。也许踱一踱步,在某个角度就能幸运地赏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经典。

  不觉中,眼睛朝气依旧,可双腿却愈显困乏了。我们慢慢与出口接近,出门前,忽然看到一个戏台。只是今天空场,没有演出,否则也能端坐着装扮一次高雅,起码感受一下姑苏的视听艺术魅力。那就独自登上去,叫同伴为我留个影,自己转眼间好似豁达为主角了。然而舞台毕竟不是好上的,我也只能在这孤独的台上亮亮小相。若想接受或面对万人千面,还得苦下功夫才行啊!风景,正因为美了,才让前来的人们醉了。一枝杨柳抬望眼,满园风声任去留。留园,不知留给了每一位过往的游人什么思考,也不知每一位穿行的路人在此留下了什么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