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顺时针的散文
还记得高一的时候,对一本青春小说读了四遍,于是我对自己总结:你不适合读小说。
高中那会儿,由于年龄的缘故,特别向往纯洁的爱情,那时候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喜欢一个人就勇敢对她(他)表白,然后手牵着手,永远都没有分手。是的,是幻想了点,但那时候能有更为成熟的理解吗?
所以,每天上学的时候,总是期待某个人的出现,总想以多么浪漫的邂逅来开始一段奇妙的恋爱。也许,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总与人的想法背道而驰,虽然还有一点点坚持,但越到以后就发现这种坚持的漏洞越来越大,而且是那么弱不禁风。
选择小说也许是最好的。我也是从那时候的这样的境遇中开始的。小说里的一切好像都是安排好的,就那么巧合,就那么合适,就那么两情相悦,然后成天形影不离。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的这种安排的确将我陷了进去。
我现在依然能很清晰的记得那本小说里的人物,还有情节。也对,看了四遍还不记得,就真的有失忆症的嫌疑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大概看懂了情节。第二次还算是比较认真,分析了人物,研究了情节。第三次是最认真的,也许是当时我开始写诗歌的缘故,我从结构和语言,把人物一定的小说环境下来理解小说的主题。最后一次比较毛毛糙糙,一直了解成作者的个人信息了。我想我是彻底“看完”了。
所以,有时候我嘲笑自己,你这样读小说,还不把小说家气死啊!
就在上周,L给我介绍了一本小说,名字叫《何以笙箫默》。我本来打算不看的,可是在我百度该书的主要内容以后,在L的倾情推荐之下,我进入了阅读状态。
我读了一章以后,我给L的短信上说:“我已经读完了第一章,感觉挺好。”L回我:“恩,等你看完再说。”其实我没有被这小说的内容打动,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想支撑我看完的是字里行间给我的“神秘的诱惑”,这是它的叙述。
在正叙中用倒叙来把空白了“七年”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实在是妙。如果全用倒叙,或者从七年前就正叙,那这篇小说也就没有打动我的地方了,它的故事也就苍白了。
联想到我自己,都是在“正在进行时”中回顾“过去完成时”。一点点的事物,晕开回忆的线索,再慢慢构成画面,而后便将所有的画面在脑海中放成“电影”。
读这篇小说后,对它的语言也倍感亲切,因为它用最口语化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这使对读者的“向心力”更大,所以读者才能“顺利”读完全篇,才能体会到该故事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我用两天时间就读完了。
这样看来,一篇好的小说(至少是吸引读者的小说),不是用多么美妙的文字来构成,它只需要很简单很普通的文字把情节,人物介绍清楚就行了。至于小说的取胜,也就是打动读者,那就要看故事的设计和结构的安排了。
《何以笙箫默》打动我的故事情节就是“默”。七年前默默的相遇,又默默的离开,后来默默的回来,又默默的不离不弃。
其实看前几章的时候感觉的确挺“闷”的,但是,越往后面便又种“释放”的快感了,尤其是结尾部分,真为他们的“默”感动了。
的确,七年了,他们的爱七年了。也许对一些人来说,这样的等候是很不值得的,然而,如果你对一个人产生了爱,难道还会在乎时间的长短吗?对我来说,是不会的。
他们在回忆的顺时针里等到了原初那份最天真最朴实无华的爱,所以他们会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一直爱下去,一直爱到他们的下一个七年,以及下下一个七年。当然也会一直幸福下去,就像顺时针一样,永远走在他们的永恒的爱情里,永远进行着。
鉴于我读小说的习惯,我不否定我回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但不论如何,我都会在回忆中进行,在进行中,更深刻的理解爱情,理解人生。
回忆是顺时针。回想高中时代,回想以前认识事物的态度,回想过去的一切,它都会将我拉回到回忆的故事里。我们每一个存在梦想的人,都会在回忆中找到原本就该属于我们拥有和要完成的梦,然后去实现它,踏着——顺时针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