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印象散文随笔(通用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渌口印象散文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1
我曾经在渌口工作生活了十六个年头。我喜欢渌口,经常在梦里回到了渌口。
我喜欢南江路旁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到渌口,正值盛夏时节,我在酷暑中颠簸得满头大汗,一下公交车,便走进那长长的绿荫里。一棵棵偌大的梧桐树,将粗大的枝条向街道中心方向伸展,几乎把整个天空都遮蔽了。太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漏下来,落在灰白色的水泥路面上。尽管后来梧桐树全部换成了樟树,但我对南江路的记忆始终停留在这些梧桐树上。
我喜欢渌江边的宁静。老街倾斜的木屋,青色的砖墙,向渌江延伸的青石板阶梯,渌江里荡漾的水波,轻快的小渔船,渔船上和岸边的垂钓者,渡船码头的汽笛,街旁鲜嫩的蔬菜,铁皮制品、纸钱、香烛等传统手工制品……走进老街,就是走进了渌口沧桑的历史。站在伏波岭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掠过渌江水面的风,扑面而来。从一丝丝清凉中,我感受到厚重和庄严。透过伏波庙里常年鼎盛的香火,我看到渌口潇洒的风姿。
我喜欢向阳广场的雅致和热闹。大树,花坛,石凳,斑斓的灯光,林立的店铺,音乐喷泉,这个城市广场以绰约的风姿,把市民的生活打扮得色彩斑斓。周末的傍晚,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声响起,音乐喷泉在光怪陆离的光影中,不停地变化水柱的高度和形状。夏天,许多小孩子打着赤脚,只穿一条小裤衩,在喷泉中嬉闹。他们惬意地在密密麻麻的水帘里穿梭,不时躲避急速喷射的水柱。我静静地看着他们,思绪不觉回到了童年。
我喜欢朴实善良的渌口人。当我离开大学校园,第一次失意地来到陌生的渌口,是热情的渌口人让我燃起了希望和信心。记得那时,我在县里一家单位报到后,要去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一个园艺场上班。在那里,我结识了很多同事和朋友,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帮助过我,关心过我,让我迅速消除了在这座小城举目无亲的陌生感,与他们融合在一起。现在已经离开渌口多年,但我总是想起渌口,回忆起曾经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那里的熟人和朋友。
我喜欢渌口街头的干净和宁静。渌口虽然是小县城,但追求现代化的脚步一点也不比别的城市慢。街道由原来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街道两边的樟树、玉兰、桂花,郁郁葱葱的。雪白的玉兰花开放,好像若干个小灯笼挂在树上,阵阵馥郁的香气沁人心脾;金秋时节,满树的桂花次第开放,或金黄,或银白,整条街道清香袭人。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2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但又不爱深究历史的人,我喜欢它里面恢弘的场景,英雄的气概,也喜欢它婉转的辞赋,沧桑的羌管。我不习惯深扒历史的岩层,修复历史磕碰的细节。或许像我这类的“伪历史系学生”,不必躬耕于那些繁琐的史书典籍,更不用实地考古例证。对于我们而言,真实的历史往往不如戏剧性的故事更令人们心往神驰。
一般历史学家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要认真的考究当年那些所谓的发生在此处的事情,往前推理,往后追究,只要稍有逻辑上的不通,他们就要持保留的意见,然后在各个学术专栏上讨论。其实,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治学谨慎才能究得事情真实,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
以上应该就是“业余”和“专业”的区别。相对与“专业”而言,我们这些业余选手就会幸福很多,当历史学家还在认真论证的时候,我们已经将故事演绎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是,无论你是“专业”还是“业余”,那些具有浓浓历史气息的地方,总是深深地吸引着你,让你魂牵梦绕。这就像是站在场外看足球的你,总有一种要上场一试身手的冲动。
我去过两次苏州,在那里待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四五天,看过的地方更是寥寥无几。可是,每个去过的地方,总是给我带来震撼的感觉,让我流连忘返。那些纯粹靠鞋底就磨得光润的青石板,那些颓旧的古城墙,还有那些游荡的乌篷船,一转眼,三千年,一座城市。
最早知道苏州,是小时候学过一篇叫做《苏州园林》的文章。那时候对于园林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第一印象就是类似于公园或者是游乐场一类的东西。于是小时候就觉得苏州肯定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可以坐船出行,还有好多假山。后来就学了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但是,那时候对于姑苏和苏州是分不清楚的。等到高中以后,读的书越来越多,对于这座古城的迷恋也越来越浓厚。
工作以后的第一次出门旅行便是苏州。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3
来到青海,感受最深的,是高原阳光的炙烤和轻风的凉爽。青海,面积约为72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高山、盆地、河谷相间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境内,雪峰终年皑皑,苍鹰盘旋于空,河流恣意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草原绵延起伏,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三江源”美誉、“中华水塔”之称。
青海的天空湛蓝而深邃,阳光刺在皮肤上有些灼痛,毡帽和丝巾成了一道屏障,也是一道风景;悠悠白云与蓝盈盈的天空形成鲜明的色差,层次极为清晰,可谓真正的蓝天白云;草原因地形变化波澜壮阔,有的'平缓静如春水,有的顺山势绵延不断,似一波一波翻卷的波浪;羊群和牦牛在嫩绿肥美的草原上悠闲自在地游荡,不免就想起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高原溪水清澈透亮,潺潺不息,不知疲倦地滋润着万物生灵。
我们来青海湖,目睹世界海拔最高的湖光山色;到塔尔寺欣赏藏族气势宏伟的经堂殿宇;茶卡盐湖领略巧夺天工、造型各异的盐雕艺术和圣洁的盐海世界;贵德黄河岸边那座汉白玉雕像“黄河少女”恬静高雅,寓意着母亲河历经千峡万谷,奔流不息,水质碧清,纯洁得恰如少女般妩媚动人;门源的油菜花金黄灿灿,百里飘香,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耀眼夺目,西北的油菜花清新淡雅,使人耳目一新;国家地质公园鬼斧神工,千山万仞,蔚为壮观;日月山、坎布拉、黑马河等诸多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诱人心驰神往。
青海,地域广阔,人烟稀少,海拔落差大,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呈多样性。山顶冰封雪盖,银装素裹,山间脚下却春夏分明,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丰韵的景观,倘佯其间,流连忘返。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4
纤夫拉纤的号子仿佛还在耳畔回响,裸露的脊背是一座座山的脊梁。长长的纤索是一根根水做的绳子,它创造了一种美学,衍生了一种文明。朝天门,朝天开的门是什么样的门呢?陡峭,还是险峻?出发和回归都要从这扇门穿过,穿过这扇门,就穿越了生死,穿不过这扇门,要么留在蜀地,成为一个永远的幸存者,要么留在天国,成为一个永远的流浪者。这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纤夫所不愿意的。
那么,出发吧!把川江号子吼起来替自己壮胆,别去管妻子,就让她站在江边的望夫石上看着自己匍匐的背影,把眼泪淌成江河,送我上路。也别去管孩子,他(她)还太小,人生的很多事他(她)都不懂,就让他(她)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熟睡吧,把浪尖上晃荡的木船当摇篮。当他(她)醒来的时候,也就长大了。
朝天门——就这样成为了巴渝儿女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每一个打开这扇窗口的人,从此便记住了冷和暖、爱和恨,也从此学会了承担和使命、感恩和敬畏。
一声汽笛响起,我的记忆被现实拉回。牵着宠物狗的妇女在广场上走来走去,放风筝的孩子在地上边笑边跑,他们的记忆已经被生活改写。长江和嘉陵江里的水越来越浅了,轮船也不再远行。搁在水面上的船只被人用铁链栓牢,改建成“水上家园”,玩麻将、唱歌,还可以搞搞按摩。外地来的朋友,都要去那里拍两张照,把风情拿回异地去兜售。人们都习惯了把失落的文明当作苦难来欣赏和赞叹。
总有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喜欢站在朝天门码头的石柱栏杆上,平举双手,学着电影里的画面,演绎爱情的传奇和浪漫,他们的吼声惊吓了椅子上坐着打瞌睡的老人。不知道他们的爱情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像曾经站在江边望夫石上的女子那样,向着丈夫离去的方向,把秋水望穿。
黄昏落下,江水无声流逝。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5
对于我来说,南昌火车站秩序并不好。三年前,我老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住在附近的旅馆,手机和一千一百元钱被人敲诈去了。虽然这事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可是,我对南昌站的印象总是疙疙瘩瘩。
这次,我因私事到南昌,对于南昌的旅馆还挺忐忑的,入住的当晚,我作了个梦,梦见有人破门而入,抢走我的手机和钱包,当时把我吓醒了,睁眼一看,做梦呢!虽然毫发无损,但一场梦让我心惊。
第二天早上刚醒来,平安无事,旅馆的值班员还主动帮我拿行李,送我出门,虽然那行李不大,可他执意要拿,我也不能拒绝他的好意。坐上回家的火车,在候车室,我看见一个铁路警察正在摆弄一根盲人专用的棍子,不一会儿,那警察将那原本断成三截的棍子递到一个盲眼青年手上,并对他说:“记住,下次来可要带两只你们泰和的乌骨鸡来啊。”我心想,这是什么警察,看样子,不就是帮盲人修理好了一根盲人棍子,芝麻绿豆大的事,至于这么贪吗?还要人家送礼,真不要脸。
可是,人们的议论才让我得知,我真的误解警察了。这盲青年是个在外务工民工,因为老板一直拖欠他的工资,以至于他手头很紧,加上路上不慎,随身带的钱在半路上丢失,以至于身无分文,警察帮他垫付了八十元钱买了张车票。至于警察说买乌骨鸡的事,纯粹是开玩笑。原来,这个盲青年是江西万安人,而万安县不是泰和县,是不出产乌骨鸡的,这一点,作为走南闯北的铁路警察来说,不可能不知道。警察做了好事,还担心盲青年过意不去,才故意调侃一下的。
坐上回家的列车,摆上一杯茶,摊开一张报,很是惬意。列车发车不到一分钟,站台两边的几幅巨型宣传画十分引人注目————那是介绍江西四大名山的水彩画,美丽的画面分别表现了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各自的风格。作为一个江西人,看见江西人自己的图画能够让南来北往的旅客欣赏、品味,内心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南昌站新印象,给了我太多的惊喜。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6
那时,矿里允许养猪,我家也养了一头猪。有一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在离矿里很近的田埂边拔猪草,拔了满满一竹筐。眼看就要下雨了。我正要往回赶,抬头看见前面不远处,父亲拿着一把伞朝我这边跑过来。他说:“我们回家吧。我买回了三斤多重的猪板油,刚刚准备切片。我看你不在家,知道你在拔猪草。感觉快要下雨,就拿着伞来了。今天中餐吃猪板油。”
我知道猪板油是什么东西。猪板油,不单单是肥肉,而是肥膘,是猪肚子上的成条状的肥肉。它很大一张,一板一板的,有薄膜包裹的油,如果熬猪肉油的话应该是猪油。就像茶油一样,猪油也是用来做菜用的油。父亲这次把猪板油买回来,不是把它熬成猪油,而是把猪板油当饭吃。
我还记得第一次吃猪板油的情形。父亲知道我们四兄妹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因为我们经常喊饿。父亲从食品站买回几斤猪板油。他把厚厚的猪板油洗干净,切成方方的一小块一小块,放进锅里,加一些水。像煮猪肉那样,把猪板油煮熟。然后把一锅猪板油倒进一个大盆里。一小块一小块的猪板油,其颜色特别洁白可爱,香味很浓。父亲往猪板油上面撒一些食盐,然后拌匀,就可以吃了。父亲笑着对我们四兄妹说:“拼命吃吧!每半年吃一次。”又香又甜的美味,太有诱惑力了。我拼了命地吃,吃得很狼狈,恨不得把所有猪板油吃到胃里去,然后希望再像牛一样反刍。自从那次吃过猪板油之后,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都不想吃猪肉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肉了,一听到“猪板油”,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父亲接过那一竹筐猪草。过了一分多钟,就下起雨来了。父亲走在我的左边,他用左手提着那一竹筐猪草,右手拿着那把伞。雨越下越大,空中的水好像往下倒。我的衣服没有淋到雨,我感觉那把伞好大好大。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一转身,看见父亲后背的衣裤全湿透了,我这才觉得那把伞好小好小。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7
从地理课我知道,*是世界的屋脊,是圣洁美丽的地方。于是,我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亲眼目睹*壮美的景象。
今年暑期,我终于来到了*——那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走出飞机,我和父母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清凉的风便迎面扑来,我们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蔚蓝天空上那轻曼、洁白的云彩;明媚阳光下那重峦叠嶂的大山;还有那清澈湍急的河水,让我们心旷神怡、浮想万千。
*的山可谓是多姿多彩,别具风情。从机场路到拉萨,我感觉路边的楼房高大挺拔,线条坚毅,山脚下的石缝里偶尔冒出的花草,给大山平添一份柔和的姿色。高耸入云的山巅那皑皑的白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人一种雄壮、圣洁的美感。从拉萨到林芝,山就截然不同了。山上森林密布,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偶见一只松鼠从路边窜过,带来了几分生机。
行进在旅游观光的路上,让人感觉“天路”果然直通云天,车辆在山上行驶,云中穿行。坐在车里往外看,云里雾里,好似在空中飞驰。远处望去,山在云雾的装扮下,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山下是潺潺的流水。*的水,好似一个美丽的精灵,给雪域高原平添一份灵动。它时而疾驰,如奔腾的骏马,奔跑于山涧之中;时而缓步,如仙女的碧绿衣带散落在雪域大地;时而静卧,如平整的镜片,蔚蓝的颜色如天空一般美丽,湖天相接,散发着圣洁的光芒。一阵微风吹过,平整湖面粼粼地闪烁着金光,隐约可见鱼儿在水中嬉戏。
*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精美的唐卡、独特的藏戏、粗犷的歌舞、精致工艺品和藏刀,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都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人是善良好客的。洁白的哈达,是对客人最真挚的祝福。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精致的山峦,碧绿的河水固然美丽,但我更喜爱*高耸入云的大山和奔腾汹涌的河流。我想说,*山水甲天下。在这里,你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灿烂的阳光下,你可以扬起嘴角,露出最纯真的笑脸。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8
在江南五月的烟雨中,我来到了神往已久的西子湖边。应该说初见西湖,并没有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西湖的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清澈美丽,而是显现一种幽暗的浑浊,上面还有些许漂浮物,但放眼处一片开阔的水域,远处青山隐约,近处画舫游船,也是别有一番江南美色。
其实,西湖的美,美在山与水的结合,是一种山与水巧妙组合的结构美;山水相依、浑然一体、山依水青、水依山秀,给人以别样的感觉,加之历代文人墨客的渲染,造就了西子湖的自然与人文气质,从古到今!
沿着湖岸漫步,西湖不断以变换的视角转换其风光,我首先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我不知此景指何而言,只见湖边一石碑上隐约可见这四个大字,在古代这一景应该是很有出处的,但目前我实在看不出什么,是指湖边的垂柳上有夜莺在婉转歌唱,并与西湖的水浪相呼应吗?从字面上理解只有如此!
“雷峰夕照”现在是看不上了,因为时间还早,况且此雷峰塔是经过重修已非彼雷峰塔了,只是远远看去,于青山绿水中,雷峰塔高耸挺拔,倒映水中,令人想见当年之景。
看过“花港观鱼”,再走过“平湖秋月”,我来到了著名的断桥边。当年的断桥已不复存在,如今是一坐宽广的石拱桥横卧水面,令人追寻“断桥残雪”而不可得,只是不禁想起白娘子许仙的传说,耳边似乎传来悠扬的渔歌声;“西湖美景三月天呐,春雨如酒柳如烟呐,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有多少风花雪月,人物沧桑,湮灭在西湖的烟雨中。
西湖边上总是有如织的游人,湖面上也多是游船往来穿梭,难得清静,由此我想,当年的西湖之所以有名,除了秀美的山水之外,可能也是很幽静写意的,文人骚客至此,多怀一种清风明月,与山水一体的感觉吧?然而今天的西湖,因为名气太盛,感召八方游客,太乱太闹,令人难觅诗兴。
时近傍晚,西湖在夕色之中,更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使人流连,不忍离去,若此时登雷峰塔,俯瞰西湖,应是别有一番风味吧?可惜时间不允许了,我只有匆匆再望一眼西湖,转身离去。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9
对漓江的神往源自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当年女老师用那学院派的字正腔圆和磁力十足的音色把这首音乐般的诗歌诵读得泉水叮咚时,一幅幅独特的山水画便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梦中。
梦幻的期待,是无法按捺的情怀。今春我终于走近漓江,那天正赶上下雨,烟雨漓江据说是最美的景致。游轮上,我不敢有一丝走神,生怕疏漏了哪怕是一处景象。在时断时续的雨水中,漓江的姿色尽收眼底。
漓江的水是灵性、多情的。晴天漓江,水静如镜,“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当雨点落下,溅起无数小水花。而黄布滩清澈澄碧的水,更是将漓江边的群峰倒影演绎到极致,它将两岸人称“七仙下凡”的七座大小不一的山峰揽入自己母亲般深情的怀抱,引得人目光在山峰、倒影中来回游移,恍有:不期七仙出浴时,疑到人间仙境游之梦幻般的感觉。
漓江的山是妩媚、诗意的。那神姿仙态的山峰,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找不到一处生硬的线条,只有一片青黛掩映。那浑然天成的写意,或虚或实,或轻或重。九马画山、五指山、童子拜观音、神笔峰等无数灵秀的山峰,优雅地激起浪花的意向。而九马画山山脚那似两匹对称的饮水马,让我顿悟:不饮漓江这灵性的水,山,哪会生出这多灵气的诗篇,千古传诵呢?
烟雨漓江更像是风情万种的少妇。绵延的水脉是她起伏的胸怀,如镜的清流是她柔美的臂弯,岸边摇曳的凤尾竹是她柔顺的发丝,春雨滴在发梢,宛如水晶珠链。倘佯在身边的雾气或浓或淡,一如她缭绕的襟纱。雾气如风随形地变幻着,犹如漓江在优美地舞蹈。这样的漓江啊,时而羞涩,时而俏丽,时而尊若贵妇,时而朴如村姑。当你回首,渐远的漓江仿佛用那如练的臂弯,轻巧地撩起了飘逸的秀发如孔雀开屏,在回眸的刹那,淋漓尽致地向我展露着她秀美的情怀……
“意满怀啊,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漓江这灵动又迷离的春意充盈在心,像机这有限的方框怎能锁定那无限的旖旎风光?不如打开心灵的镜头吧,把这山这水的妖娆摄在灵魂的胶片上,在时光的显影液中洗出其袅袅娜娜的风姿,永驻我心。
渌口印象散文随笔 篇10
因亲戚居住在龙源湖公园附近,每年都要去上两三回,闲暇时总会去散步游玩,对龙源湖印象颇深。
龙源湖是焦作市乃至河南省最大的开放式园林,占地约1700亩,人工湖面700余亩,是市民娱乐健身游园标志性场所。自建成投入以来,市民蜂拥而至,声名鹊起,享誉豫西北。一些独具慧眼的开发商,也瞄准了这棵梧桐树,纷纷筑巢引凤。几年间,龙源湖周围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商业用地不断增值,龙源湖这块风水宝地炙手可热,俨然成了豪门望族。
每次到龙源湖散步,都会因季节变化而感受不同。初春时节在湖边悠闲漫步,但见随风摇曳的万千细柳,倒映水中婆娑起舞,顺手牵弄嫩绿初染的柳枝,握一缕淡绿在手。和煦的阳光洒在湖面,微风轻拂,荡起阵阵细碎的波纹,把龙源湖妆扮得金光闪闪。
湖边矗立的电视塔高238米,设计精巧,独具匠心,集“雄、险、奇、秀”于一身,是焦作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内设娱乐厅、会议厅、保龄球馆等,电梯可直达塔楼,焦作美景尽收眼底。塔前广场宽阔平坦,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醒目的“夸父追日”雕像,高大健硕,他那执着坚定、永不停息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仿佛仍在续写古老的神奇故事。看见这尊雕像,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夸父为了黎民百姓的疾苦,翻山越岭,不辞劳苦,逐日而亡,化作山脉的传说。
三公里健身步道是龙源湖又一特色,步道环湖而设,柏油路面平整洁净,为健身者提供了绝佳的运动场地。在步道行走可领略沿湖景色,青翠的树林、嫩绿的草坪、艳丽的花朵、别具一格的人工建筑,令人心旷神怡,乐此不疲。人们从早到晚来此健身,既养眼养心又锻炼了体魄。
秋天里的龙源湖另有一番情趣。成熟的枝头挂满了淡淡的浅黄,有的已是枫叶飘红。草儿也不甘示弱,舒展叶片张扬浓浓的深绿,收获秋天的丰韵。这时你若来到龙源湖,一定会体验到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别有洞天的一番景象。
龙源湖在焦作市不仅著名而且富有,她把自身的华丽传递给了周边,带动了片区的强劲发展,一颗新星随着时代的节拍,正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