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 佛法
  多年前,释迦摩尼佛祖悟道于菩提树下,传下佛法,并在世间传道四十九年,至此佛道大兴,自此世间之人便有超脱之法。但世间能领悟佛法者,屈指可数,佛法虽传天下,但成佛之人少之又少。佛之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言之道非真道。
  在遥远的岛国上,那里盛传佛法,,在众信徒中有二人立志成佛,他们一人出身豪门,一人贫困,可谓天差地别,但却有同样的追求。豪门者学习佛法放弃富贵,散尽家财援助可援助之人,欲度尽天下可度之人,而后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多年来度无数在苦途中人,名声传遍天下。
  贫困之人也立志成佛,他也立了一个誓言,今生只度一人,度不了此人誓不成佛。苦心修炼,在原离人群之中,过这普通的生活,白天看看佛经晚上打坐。因为良好的修养,名声也传遍天下。
  至此佛家两位大师的声名传遍天下,无数人以二位为师,但世俗之人开始不断的辩论到底是该度人还是度已?到底什么才是真道?
  有一人名为随性,欲学大佛法,想象人请教佛法,但多年来一直无所得,随性因此去向富贵之人学佛法,随性到之时,富贵之人正在开坛讲法,随性便坐在坛下听讲,此为普渡之道,度天下之人,最后度自已,可谓大公无私。
  随性在下面突生大慈悲之心,觉得我求佛法为何,不就是度世人出苦海吗。随性离开之后,决心向富贵之人学习,一路向东,传播佛法。但众生很少有愿意听他讲法,反而辱骂侮辱他,他陷入迷惑之中,不知是他愚昧,还是众生愚昧。他心想肯定是我的佛法不精,却欲度人,可笑,不可悲。

  随性精神恍惚的往回走,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一片深林,他困意来了,便在路边的一颗小树下睡去。树林静悄悄的,鸟儿的歌声也停止了,只有微风轻轻的滑过,伴随他慢慢进入梦乡。随性来到了富贵之人开坛讲法之地,富贵之人在坛上口若莲花,佛家真言顺口而出,坛下众人听得如吃如醉,世人沉迷于间,仿佛已经于佛相伴,脱离苦海了。随性坐在坛下默默的观察。世俗之人离去后依旧恶习难改,无一点向佛之心,世俗偏见依然长存。何人有向佛之心又有何人知。颂佛未必信佛,骂佛佛可能就在其心。难道大慈悲之心无法度人,还是他错解佛法了呢。越来越迷糊,又好像越来越清醒。佛祖似乎出现眼前对他笑。
  “ 度人不如度己,天下皆度,未度己身,一念成魔。”
  他突然醒来,他听到诗声有远到近,听闻此理他感觉他所有困惑都已成空,万般喜悦由心生。贫困之人缓步向前方走去,看到一人来他跟前,跪下说大师请传我佛法。贫困之人看了他一眼,抬头往前而去,在即将离开之时,说了一句,“我今生只度一人”便离去了。
  随性没有站起来,也没有去追随,他只是更加的困惑,他心想如果今生只度一人,那学佛法何用,无大慈悲之心如何度已,连已都度不了,如何度人。
  随性漫无目的的游荡,他的脑海中为到底是度人还是度已而烦恼,什么标准才算是度了自已。他徘徊着,思考着,也许其实答案很简单,
  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此时天色已晚,各处人家的炊烟也在袅袅的升起,随性来到海边,这时海边一名打渔归来的渔夫,右肩扛着渔网,左手提着渔具,往家中走去,向着随性的方位而来,随性不知为何,也许是阴差阳错的他随口把心中想问的问题向渔夫问道“度人重要,还是度已重要。
  渔夫看着随性,把肩下的东西放下“你学佛法,那你觉得哪个重要。”
  随性一愣,他发现他困惑的也是这个问题他想了想“都很重要,我想知道哪个更重要。”
  渔夫突然笑了起来,随性有点莫名奇妙,渔夫停下了笑声,把工具拿上后“真是傻瓜,都重要那就都做吧”然后往家里去了,家里还有妻子儿女在等他。
  随性静静的待在哪里,度人需要有大慈悲之心,而度已也是为了度人。完善自已,度化他人,何必太执着于度人还是度已呢,有缘度人无缘度已,一切皆是缘,强求不得。随性也离开了,他回家去了,家中的父母还在盼他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