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岁月散文
随着时光的匆匆流逝,生活渐渐变得程式化。上班下班,聊天喝茶。没有什么新鲜,没有什么收获。虽然也是忙忙碌碌的,可是过程却单调乏味。把现在和从前的学生时代比起来,实在空虚得很。那是我的读书岁月啊,记忆里永远是充实而芳醇的。
最早接触到的课外读物是父亲买回的一本作文选,发黄的书页,厚厚的。我的父亲平日里心粗得很,对于我们几个孩子的学习几乎从不过问,没想到竟破天荒地为我们购买了课外书。这本书样子虽普通,但里边收录的小文章却篇篇精彩。第一次知道有云南这个地方,第一次知道有猴子这种动物,都是这本书的功劳。那是我唯一的课外书,除此之外,就只有课本,语文和数学。记得这本书被我翻阅了无数次,最后多数书页被翻破且都已成毛边,可还是舍不得扔掉。
从那以后,小人书开始盛行,我家境况困窘,要看小人书只能去别人那里借。幸运的是,我家邻居的男孩子总有看不完的小人书,因此我就找到依托,经常踏破邻居的门槛。这个姓单的男孩子浑身脏兮兮,一到冬天就流鼻涕,本来我很讨厌他,不肯和他一起玩耍,但是因为他是最富有的小人书持有者,因而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许多。尤其在我刚读完手里的书,急需换书的时候,这个男孩子就成了我的大救星。《岳飞传》,《杨家将》,《回民支队》,《红巾军》等等,都是这个时期读到的。其中最有趣的一本当属《大林和小林》,图画精彩,故事有趣,给人的教育意义也很深远。
六七岁吧,和母亲去乡里供销社买年货,当时的供销社屋子大,各种生活用品也还齐全。墙壁四周挂着各色年画,是那种古老的故事画,多是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情节。我逐个去看这些年画,既看彩图,也读故事。不知看了多长时间,脖子疼得不行,只好停下来。又看见柜台里摆着一排排的小人书,喜欢得不得了,也顾不得脖子的疼痛,赶紧低下头趴在柜台上看。母亲买完东西,拉起我往外走,我又把母亲拉回来,指着小人书硬要母亲买。当时我家的境况很贫困,维持温饱尚难,哪有钱买小人书哪。母亲犹豫许久,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但只允许我买一本。哪一本都是我想要的,做出选择的确很艰难,看了半天,最终我选了《福尔摩斯探案》里的一本《蓝宝石》。一毛五分钱。回到家一气读完《蓝宝石》,我又有点后悔,总惦记着其它的小人书会更好。
看小人书着了迷,没有小人书我就像掉了魂一样,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己没有书,只好想尽办法向别人借读。有一次要借别人的小人书来看,那个孩子说什么也不肯,我实在无法,竟偷偷拔掉自家菜园的水萝卜去和他交换。最终我如愿以偿读到了小人书。接下来我学会了做这样的交易,用柿子、黄瓜去换书。我不在意那些吃的,能有小人书看,其它的都无所谓。
上学后,班里有个女生叫王海英,和我住一个村,她在东屯,我在西屯。一次班主任给我们排座,我和她稀里糊涂坐在一桌。很快我了解到,王海英的父亲在长春做建筑工人,每次回家探亲,总要给她带回一些小人书。后来,我和王海英俩人感情亲密无间,我邀她来家里玩过几次后,她也邀我去她家玩。王海英把她的小人书全搬出来给我看,黑白的,彩色的,绘画的,剧照的,应有尽有,而且多半崭新。一时间,我眼花缭乱,不知先看哪一本。从她家离开,我的两个衣兜里满满的都是小人书。
那年夏天,我在窗前看小人书,低头时间太长了吧,脑子一阵眩晕,鼻子里不断涌出一股股血水,手中的小人书被染的通红。父亲惊惶地带我去看医生,那位老医生给我开了一张长长的药单。从此以后,父母只要看到我手捧小人书,就会有一些担心,怕我会流鼻血,所以总要嘱咐着,少看吧,别累着。
小学五年级,我的视力出现问题,看黑板已经模糊不清。母亲埋怨说都是看书太多,不知黑天白夜的。父亲领着我去德惠配眼镜,验光之后才知道,近视程度已经很严重。戴上眼镜最初的一段时间,我着实小心翼翼了几天,可没坚持多久,我又开始重操旧业,继续无所顾忌地看起书来。
中学时代,一来课程安排得很紧,二来也是自己放松的原因,几乎没读什么书,每天不过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考入县城的师范学校,是让我现在也感到庆幸的事情,我在这里不但可以继续在课堂上学知识,还可以*地选择一些兴趣爱好来发展。除了做手工和练书法之外,最高兴的是可以读到任何一本你想读到的书。学校有一个图书馆,规模很大,里面宽敞明亮,成排的书架上摆满整洁的图书。借阅图书馆的书只需带上借书卡,但每次只限一本。这让我很不快,书架上那么多的书,像海一样,为什么不能多借几本读个够呢?一个人在图书馆辗转借阅多次后,我终于想出好办法。
我请来班上十几个女同学,各自带着借书卡,一起浩浩荡荡地朝图书馆进发。那位图书馆的阿姨很不情愿地放下手上打着的毛衣,面无表情地在书架间来回奔走,好半天才找齐所有的.书。走出图书馆,大家纷纷把书扔给我,然后嘻嘻哈哈地散去。我怀抱一大堆厚厚的书本,书页的芬芳飘进鼻孔,就感觉自己非常富有。一路上有人投来惊异的目光,我却悠然自得,欢喜得足下生风。
在这段期间,我读了不少文学名著,国内的像《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葬礼》,国外的有莫泊桑、欧亨利的小说,《世界中篇名作选》,司汤达的《红与黑》……书多得一时读不完,书桌里总塞得满满当当。前桌那位像非洲狮的男生也喜欢读书,有一天这家伙手头没有书看,便急不可耐地从我书桌里抽走两本。孰料他只匆匆翻看一下,马上原样奉还。我有些不解,他无奈地说:这样的书,我真是看不进去。这样的书?对于他的话,我当时没懂,现在才明白,他喜欢看的书是休闲娱乐性的,而我的书文学色彩比较浓重,他当然看不进去,当然感觉没有趣味。
每逢假期来临,我都提前借来一些书,以备回家阅读。同村大姨家的二哥和我都在师范,也特爱读书,不过他借书相当容易,他的好哥们是学生会*,借书这点小事就算不得什么。寒暑假期间,我们读完自己的书,便彼此交换着读。二哥每次来换书,总要和我说一说他的读书感受,那时我是纯粹的听众,自己只知道一味地闷头读书,哪里有什么深入地思考呢。
参加工作以后,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从前通过读书带来的知识积累给了我很大帮助。现在虽然也在读,但只是凤毛麟角,一朝一夕。受着外界纷杂的干扰,想静下心来真正地读好一本书,已经十分艰难。身边也很难见到手捧书本,专心阅读的人。大家每天都在忙,可忙的是什么呢?斗地主,打游戏,看电影,不是泡在网络上就是浸在电视里。人们的阅读越来越少,文化的沙漠正在逐渐形成。我担心着自己,也担心着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孩子,其中也包括我的孩子。
我的读书岁月啊,回忆起来是那样简单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