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清欢散文
苏东坡云:人生有味是清欢。
我说,随缘任性,心安于当下,无为而无不为,人才会真味清净的欢喜。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虽然说的是为文之道,但用于做人亦可。人生于世,不必刻意求之,以自然之心,看花开花落,悲欢离合;以清心之境,任云卷云舒,成功失败。
小时候,冬春时节,农事不忙,家乡的老人们,坐在篱笆下、南墙根、柴草垛前,老棉袄一揣,旱烟袋一端,一袋一袋地抽着。闲话家常,或者就只是眯着眼,任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懒洋洋的,一蹲就是一个上午。抬头望望太阳,午饭时间已至,于是拿起板凳,姗姗归家。生命里透着一份从容和潇洒。
其实,这些人并不富有,粗茶淡饭,布衣旧衫,可他们懂得顺乎自然,顺乎性情,不贪婪,晒晒太阳,便也成了一件心满意足的事情。正如《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说的“澄然静坐,云兴则悠然共逝,雨滴则冷然俱清,鸟啼则欣然而会,花落则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生机。”
凡人之境如此,大师之境呢?
弘一法师一碟萝卜,一杯开水,一碗米饭。他说,咸有咸味道,淡有淡味道。大师的人生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斩断红尘纷扰,于佛门觅得一世清欢,于是那一句佛偈穿空而来,轻叩世人耳膜,“泰山乔岳之立身,明镜止水以居心,青天白日以应事,光风霁月以待人”。
任性自然,无欲无为,如是,月到天心,花枝春满。
佛家有言: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这是禅师的用功之道。心总安于当下,再无侈求,不必在意外境之违顺,自然随缘即是无修之修。然后坐亦禅,行亦禅。“随在皆青山绿水,处处是鱼跃鸢飞”。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有:“安静自觉无宁,简宁自觉味和”,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传奇大师画坛鬼才黄永玉,“小屋一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也是她,右也是她”,他在老家凤凰,北京、上海、香港甚至意大利都有自己的住宅,这些房子的'窗户一例都特别大,大到人可以在其间徜徉,令人心生疑惑:为何如此奢华?后来看到他的《窗口》一文,才恍然大悟:这是黄老的一个梦想,其后所有的物质积累,几乎都是为了享受这个精神盛宴。
黄永玉大开窗户,给心灵以无限空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享受人世春光。物质完全成为精神的奴隶。
“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杨绛先生在《隐身衣》里直言最想要的仙家法宝是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安于当下,愿意做一个“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渔翁,闹中取静,真味清欢,自然无求。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以往,云可赠人”,做一个心安之人,看花半开,酒饮微醉,安于当下,任性随缘,人生何处不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