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大觉山散文

  前些年,我连续五届参加过“全国生态文学研讨会”,会议地点均选择在一个原生态保护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方。然而,当我走进资溪县大觉山时,才深深地感觉到:这是我爬山爬得最惬意,看山看得最真实,喊山喊得最亲切,爱山爱得最痴情的一次。

痴迷大觉山散文

  我庆幸自己生长在这“人间净土,觉者天堂”的毗邻,不必花费很多的路资就能一睹大觉山的雄姿伟岸。

  在我心目中,所谓的大山,应该是“雄鹰欲飞不得过,猿猴思攀空悲鸣”,应该是“地镇标神秀,峨眉上翠氛。泉飞一道带,峰出半天云。古壁丹青色,新花绮绣纹。已开封禅所,希谒圣明君”。

  大觉山,正是这样的大山。它具有山的形状,山的性情,山的品格,山的魂魄,山的神韵。人,只有全身心地走进这样的大山,融入这样的自然,才能真正感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浮躁与张狂,无知与浅薄,狭隘与偏执,功利与自私……

  我爱我的故乡,也爱我故乡的山,但是故乡的山却无法与大觉山相比。正如我曾经这样描述:故乡有山峰万千,竟无一峰藏神仙?不是山不高,而是谷太浅;不是峰不群,而是岭不连;不是崖不陡,而是壁不险。不是林不古,而是树不年;不是风不劲,而是云不严;不是月不冷,而是日太炎;不是水不长,而是瀑不显;不是草不深,而是花不鲜;不是鸟不多,而是鹰不见;不是虎不来,而是鹿不恋;不是虫不毒,而是蛇不善;不是地不灵,而是人不虔……

  孔子云:“仁者爱山。”于是心说:“若能长住于大觉山这样巍峨峻秀的山,想不成为仁者都不行。”也就是说,所谓仁爱之人,“就应该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它执著挺拔,内含正直,风格简洁。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无言谦卑气质,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它临谤不戚,受誉不喜,遭辱不怒,从不昂首天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它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身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每临大事有静气,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

  “山,厚德载物,心胸宽大。经受着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与冰雪为侣,与河流做伴,养育着参天大树,名花小草,鸟兽昆虫,孕育了人生的悲与欢,苦与乐。山是孤独的,但它并不寂寞,因为它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

  吾乃一介凡夫俗子,因此走进大觉山,并没有走出自己;走出大觉山,也没能走进自己。这正是:凡事仙山云飞涌,掉头归去又乘风。峡谷流水依然在,一路感叹别群峰……

  心想———

  陶渊明如果先到大觉山

  千古美文那就是《大觉山记》

  因为桃花源只是一种虚构

  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这里的.一切比虚构更美丽

  它是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桃花源美得抽象

  大觉山美得具体

  世外桃源……

  可望而不可及

  而大觉山的每一条路

  都通往诗情画意

  攀缘,像踏着天街的云梯

  漂流,似与蛟龙搏击

  听泉,犹闻稽康之《广陵散》

  望月,如见嫦娥广袖飘逸

  这里是动物欢快的伊甸园

  这里是植物*生长的圣地

  这里的鸟语出神韵

  这里的蝉鸣藏玄机

  这里的花草含灵性

  这里的树木有仙气

  这里的流水胜瑶池

  这里的石头显映沧桑之奥秘

  这里的四季四幅画

  鬼斧神工天地妙笔

  走进大觉山

  腹有诗书气非凡

  千般忧愁

  一阵清风全驱散

  天然氧吧

  让你旧貌换新颜

  陶渊明若是再生

  一定会吟“采菊东篱下,仰首大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