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推车的记忆-散文

  参观农展馆时,又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小推车,于是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昔日有关小推车的往事就像当年小推车碾出的辙,展现在脑海。

小推车的记忆-散文

  现在小推车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那可是家庭的大物件。那时经济困难,置办一辆小推车是不容易的,多数家庭要攒好几年钱。小推车的结构很简单,一是车盘子,二是车骨轮,车盘子一般用槐木制作,车骨轮有车圈和里外胎组成。由于小推车的用途实在太大,每个家庭必须要有。

  春天往地里运肥、 推土垫猪圈、夏天割草沤绿肥、秋天往家推庄稼、冬天拾草、春秋两头还经常出夫挖河、平时推着小麦换面、赶集买卖东西、老人走亲戚、看病都离不开小推车。

  推车时间最长、最累人的莫过于去淄博推煤了。那时不仅吃不饱,还没有柴火做饭,因为光种地瓜,瓜蔓为了牲口,没有什么秸秆可用来烧水做饭,每年秋后,坡里的杂草搂得精光。再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时,就不得不带上粮食去淄博换煤。到淄博以南将近二百里路,来回要三、四天。去前要做好准备,车子要打满气,鞋子要钉上鞋掌,不然走不多远就磨透了,那时的路面还是沙子铺的。还要带上路上吃的窝窝头。记得第一站就到淄博以北的淄河店村,晚上住在生产队的小旅馆里,没有床,只有用木头搭的地铺。每人每晚五角钱的住宿费,另外花一角钱让店里把窝窝头煮一下,用一个黑陶盆盛上一盆,一口气就能吃 ,虽然没有油花佐料,但吃着很香。路途遥远,最怕的是脚上磨出水泡,一边走一边钻心的疼,但不得不走。第二天赶到淄博的`煤井,装上煤,再往回走,一般要装五百斤以上。现在说起来,好多人都说,不用说给五百斤煤,就是给五百元钱,也没有人愿意步行去拿。但那时不行,家里等着用煤做饭,一家人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你能不走吗?最难走的是临淄湖田的一段路,那里有一段三里路长的上坡。你不用劲车子不走,你要停下它就后退,只好运足力气一步一步的往前推,爬到坡上,两腿都蹬直了。放下车里,擦把汗,喘口气,再继续赶路。那种艰辛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到。

  当时的小推车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影响,以至于任何时候见到它,都有说不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