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君能再度散文欣赏
望君能再度,回首相凝望,惟愿如轻风,伴君长相守。
我是傍晚启的扉页,临入睡时分就已经看到尾声。想起高中时期在图书馆初次借阅这本书的情景,如今读来,又是不同的滋味。《雪国》一直都很美,朦朦胧胧,清清冷冷,雪景包围着这个小小的温泉小镇,说着雪景一般美的故事。
《雪国》里主要有三个主要人物,来自东京的舞蹈艺术家岛村,温泉小镇的艺伎驹子,以及少女叶子。故事从岛村第二次来到温泉小镇写起,从岛村的视角展开故事,文章的对故事和人物的刻画一直都极其安静,语言没有太多的波澜,唯美而伤感的情绪,也是从一开始就弥散在字里行间。岛村是一个有妻室的男子,却在温泉小镇寻找艺妓的时候偶遇上驹子,从此对这位独特的艺妓产生爱慕,可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又对其身边青涩的少女叶子产生了好感。故事线索单一,情节单纯,说到底,故事其实不过是单纯的三角的关系,但是在川端先生的笔下,这种关系被描绘得极其平静和感伤。文章的笔触,就像是一个人,描述回忆时,断断续续的说着,眼睛里又有不可描述的哀伤,这层哀伤小心翼翼的藏在眼尾,藏在嘴角,藏在述说人的蜷曲的脚趾中。至于这个人,是岛村,还是驹子,还是叶子,还是在温泉小镇的旁人不得而知。
总之故事就这样展开了,岛村一共来到温泉小镇三次,第一次的经历未写,第二次来时,岛村在欣赏窗外的雪景,却无意间看到火车窗上倒映的叶子美丽的脸庞,情不自禁的岛村被暮景镜中叶子清纯的外貌所吸引,后来与别人的交谈中得知她是驹子师傅家的姑娘,这次是来会晤患上肺结核的师傅的儿子行男,而驹子因为行男患病,不得不堕入风尘成为艺伎以支付行男的医药费。在与驹子不断的谈话交往中中,岛村与驹子的纠结不断加深,作为*富余的舞蹈艺术家,岛村千里迢迢来到温泉小镇,一方面是因为想要逃离城市和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是因为对驹子这样的女性产生肉体上的欲望寻求空虚的安慰,同时也被驹子的真诚和心灵所吸引。而作为艺妓的驹子相信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恋而陷入深深的哀伤中,就算堕入风尘也不愿轻易奉献自己全部的情感。每年一度,驹子都会在小镇等候冬季时岛村的前来,维持着她和岛村之间特殊的非友谊又非情人的关系。在和驹子相处的日子里,岛村得知了叶子爱慕行男的事,也感受到驹子对于师傅一家的无奈,当初驹子被卖到东京时,是行男失施手相助,将她带回家,行男的父亲是一位琴师,他将驹子收为徒弟并希望驹子能够和行男结合,没想到命运弄人,行男患病,刚从被卖到东京的苦难逃脱出来的驹子,又再一次堕入灰暗。印象最深的是故事写到岛村将要第二次离开小镇,此时正在送行的驹子被急急忙忙赶来的叶子告知行男将要离开人世,可是无论如何劝说,驹子始终都不同意回去看行男最后一眼,叶子愤然离去,而岛村也乘坐火车离开。等到次年冬日,岛村第三次来到小镇,此时的叶子已经给行男上了坟,而驹子也忙于日日夜夜的应酬中,只是始终不忘记和岛村流连几番,在驹子忙碌时,岛村有同叶子交流几句,得知了一部分驹子和叶子之间的情感羁绊,本以为文章会再细细刻画一些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可是却急转直下,在叶子死于一场意外的火灾,而驹子抱着叶子哀嚎中戛然而止。雪国覆盖满山的雪白和阁楼熊熊燃烧的烈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多了一层矛盾。
《雪国》我曾读过两次,两次读到结束,都是始终为驹子这个形象而感到叹惜,川端先生给其取名驹子,也是在暗示着其的悲剧身份,仿佛马驹始终被命运旁人所驱使,而不受自己的控制,同时又有被玩弄的意味。在我所读的译本里,甚至用妓这个字来替换伎,实在不免让人觉得其作为底层妇女的悲伤。她是这场雪国里不尽的冬雪,有着几尺厚的,几千尺远的悲伤,却又始终洁白,始终冰冷不受热度。同川段先生笔下的伊豆的舞女一样,有着不可违抗的悲剧命运,已经无可避免的堕落了肉体,却又始终无法舍弃自己的灵魂,就这样隐忍的坚持着,也许驹子对叶子的情感就像是对待过去的自己一样,她在叶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自己有一些想法,甚至坚持做日记,多多少少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情愫的习惯,她不希望叶子被雪国这个狭小的村庄埋没所以请求岛村能带她去到东京,又希望她不要被情感所束缚至少能有自己的想法对叶子一直很照顾。可是一切的一切却在那场意外中破裂,驹子抱着的是叶子痛哭,其实也是在痛哭着自己内心美好的愿望破灭。全文写的最重的笔触就是在叶子坠楼的时刻“驹子拖着艺伎那长长的衣服下摆,在被水冲过的瓦砾堆上,踉踉跄跄地走过去,把叶子抱回来。叶子露出挣扎的神情,耷拉着她那临终时呆滞的脸。驹子仿佛抱着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这是文章在最后给予叶子和驹子最明确的关系了。
在日本文化中,艺伎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其中的妇女似乎在千百年中都有着相同的飘忽不定的无根命运,直至现在,我们谈起日本文化,谈起女性性工作者,谈起歌舞伎听的艺伎们,都多少有带着玩味的态度,却很少有人愿意倾听她们的心灵,供给玩乐消费的人,能有什么话能够说呢?只是在霓虹国的灯光下眯起双眼弹琴,泛白的脸颊,鲜红如血的嘴唇,以及头顶摇曳的步摇,花簪花,只一曲《rokudan》筝琴就弹了许久。这让我想起像源氏物语中所提及的众多悲剧性的女子葵姬,藤壶,紫姬,从男性的视角展开的故事,却又掩饰不住对女子逝去的叹惋,望君能再度,回首相凝望,惟愿如轻风,伴君长相守,是源氏物语的词,我对驹子的形象情有独钟,希望能寄语驹子这四句话,可是我想对于驹子来说,说尽前面三句话就已经筋疲力竭了,最后一句长相守的话,只不过是在漫长的冬季里每每与岛村相遇时湮没在喉咙里的话。驹子每次同岛村交谈都是浅浅的谈论着自己的行程,时不时也说一些酒宴的事,尽管全文里对驹子的话描写得十分轻快,字里行间透露出烟花女子的放荡不羁,在岛村心中甚至有些出乎意料的热情,但是将这些文字同驹子的身份和身世联系在一起时,便会恍然间看到驹子每每说完话被炉火映照的寂静的脸庞,不像是话语间那般轻快明亮了。驹子对岛村从来不抱有相守相爱的奢望,她清楚的明白着自己就算是付出了也是徒劳,只是每次将要离开都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声下次何时来,这也许就是藏在驹子心中的一点小小的期待吧,这样想来,岛村走时,驹子那副样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对于一个孤独的留守在小山村的艺伎,有一份等候是多么的重要,尽管岛村只是每年来小镇小住一会儿,也足以值得让内心寂寞的驹子等候漫长的九个月。在岛村与驹子的天平里,驹子的爱慕更为深沉,时代不同,可是驹子又在川端先生的笔下唱了一曲吉原的哀歌而不是恋歌,弹了一首氤氲首尾的乐曲却不是喜乐,既美也哀。只留下驹子被温泉的热气沾湿的樱花浴衣,却不见春日来时樱花盛开的迹象。近处是被蒸汽模糊了的静静看着她的岛村的眼睛,远处是穿着净色和服淹没在山间雪景中的叶子。
《雪国》是通过岛村的视角所叙述的故事,所以对于岛村这个来自东京的男人刻画也最多,尤其是占了众多篇幅的心理描写,都极其细致的描写了岛村来到雪国的`所见所感,以及其与驹子叶子相处的过程中细微的心理变化,让读者更能体会人物的情感关系的变化作为这场三角恋的主导者,岛村作为男性有着更多的选择权利,甚至要他想,他便可以不再驻足这片土地,然而他并没有,反而连续三次来到小镇,也许岛村也是优柔寡断的,他无法给予驹子一份像样的情感和生活,却被驹子的所吸引着,他欣赏这个女子的坚强,欣赏她坚持做日记的习惯,看得出驹子对自己的热情。但是当岛村看到驹子和服的下摆拖到地上的时候却还是止不住的伤感遗憾。这是个多情的男子,放在现实中这等男子可能会成为女子口中不齿的男子形象,喜欢驹子的我,对岛村先生并没有太多的厌恶和怨气,更多是无奈,来到温泉小镇不过是岛村的一次意外,遇上驹子也是其中的意外之一,既然都是意外,又何须太多的苛责,就算是未曾郑重许诺与驹子,岛村仍旧在温泉小镇的冬季里给予驹子一份不安定的陪伴,对于驹子颠沛的曾经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安慰了。故事的结局岛村在回想起他和驹子,叶子的事的时候,感觉银河倾泻下来,银河美好却遥远,就像他和她们之间的关系,只能遥远的观望着,却是无法触碰的情感。
我很喜欢《雪国》结局,看似短促,却令人不禁想起作者初次着笔时驹子的形象,岛村初见驹子的时候,驹子还是个少女,而再次相遇,驹子已经成为女人。时间缓缓的流逝着,在雪国,在东京,在驹子的生活里,也在岛村的生活里,在叶子的生活里。文中其实不仅仅描写了冬天的景色,在结尾处写了秋季,秋季是成熟的红色,象征着岛村和驹子的关系的了结,在熊熊大火中,叶子也离去了,三者的关系,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悲哀,这是《雪国》的结尾,驹子的日子却还是要在书中苦痛下去,对于驹子今后同岛村的相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能依靠最后几行文字猜测那场火灾过后,驹子的生活可能有怎么样的变化,岛村会再一次返回东京。来年冬季还未知归期。
《雪国》摆在书店或者书架上时,总是会被贴上川端康成先生诺贝尔获奖名著的标签,其实就算没有这层殊荣,《雪国》仍旧是一部值细细品味的文章,全文不过短短十万多字,语言秉承川端先生一贯以来幽美哀婉,空灵明净的风格,文章弱化了性的描写,只是有几处暗示,着眼于人物的情感纠结,增加了作品纯洁美好的意蕴。川端先生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成员,全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温泉小镇的雪景,运用环境中生动鲜明的光和色彩,营造出清冷唯美的雪国气氛以烘托人物寂寞悲哀的内心。据说《雪国》中所描写的雪景取景于日本的新泻县,在川端先生没有动笔写《雪国》之前,这里是日本一个隐秘而安静的小镇。小小的县城被一条蜿蜒的轨道贯穿,县城背后是远远的山,山下则是被雪花压弯的素白色的树林连绵的绿色稻田,有一座神社,几处鸟居,美如画卷,是书中美好文字的实体。而在书中,无论是火车外缓缓滚动的晚霞也好,纷纷扰扰坠下的雪花片子也好,旅馆窗外平静的乡村生活也好,甚至于肆虐在灯光下的飞虫,都流露着出作者对于雪国这个理想的城外朴素乡村世界的向往。
川端先生曾经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员,《雪国》恰好是其从现代文学转向古典文学的转折点,川端先生擅长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所结合,与之对应的,在《雪国》里,传统的是古朴平和的小镇生活,而三人之间的情愫却是现代意识的体现。全书以雪贯穿,结合了西方意识流的艺术手法,将现实和幻境不断切换,营造了一种虚无感。和《伊豆的舞女》一样,都是在讲述一场似恋非恋的故事,却又是避免不了的离别的结局,是典型的日式爱情故事。只不过相比于《伊豆的舞女》,《雪国》中的爱恋更为心碎,川端先生将一场又一场的爱恋娓娓道来,传递给读者一种东方式的虚无。在所有川端先生的作品中都是以悲剧结尾,其实离不开川端先生幼年坎坷的经历,虽然这段不幸的经历激发了其创作力,但不幸的情愫始终影响着川端先生的作品物尽其哀的风格,同时期获奖的《古都》《千只鹤》也离不开这个悲欢离合的主题,皆是纯洁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岛村为代表的来自都市的人们阅读起这部作品,也许更有感触,尽管以悲剧结束的爱情,却也是最令人向往的纯美的恋爱。咀嚼文字,时刻都感受到川端先生的内心中无法排解的压抑之情。说到底,《雪国》并不是什么历史沉重的大主题,诺贝尔文学奖评论《雪国》是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清淡的笔触也更能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不过有一点我不得不否认的是,读《雪国》只有愈来愈深的失落感和消极感,我很遗憾的是川端先生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内心极致寒凉的作家,将自己的对事物的悲痛转化成文字,尽管文字唯美,可是同时又带着极尽的哀物之情,都有着美好的事物却没有生命不得善终的道理在里面。雪花轻柔,爱情却像铅块般沉重。“这完全是一种徒劳嘛”驹子说。在《雪国》里,美的结局就是死,它们是不可分离的,幸福得结局往往不够美。作为读者,看到这些话,总不由得回忆起曾经发生的不美好的事,从而产生不可避免的抑郁之感,读起来便无法十分轻快了。可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悲剧色彩才让雪国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让其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
尽管如此结局悲凉,我还是喜欢《雪国》的故事,喜欢里面细腻的文字,喜欢这份望不到尽头的爱情,喜欢驹子。于此冬夜,寂静得只听闻到自己的呼吸声,翌日后,这里也将降临一场大雪,将一切事物覆盖上纯白,我搓搓自己冰凉的手,放到脸上,我开始想象驹子同我一样在此冬夜,孤身一人,风从窗户的缝隙吹进来,发出低沉的吟声,驹子就这样一个人呆坐着,想着这雪国的尽头,自己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