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为题目的日志
钢城,50多年前就依着这条河而建。
小时候,因为一首红歌,总以为这条河源于罗霄山脉西麓。其实,那条源于罗霄山脉的河—浏阳河,自山的北麓和南坡,有二条溪流,在山南水北,谓之阳的城东10公里处汇合。又经十曲九弯,历五十里水路,一路清波荡漾,流经省会,至南,才入了这条河,这条河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湘江。
那首歌,是一首被革命歌曲唱出名来的红歌。这条河,那条河也是一条被几代炎黄子孙唱出名来的河。
50多年前,父亲和一群同样怀揣着对山外世界憧憬的人们一样,来到了这条河右岸。从此,他们的身影就永远的贴在这条河的水面上。从无到有,他们在这条河的右岸先后建起了金属制品、焦化、炼铁、烧结、炼钢、轧钢等等的厂子来,还建有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他们从小到大,从建厂初期的小高炉建到了2580的大高炉;他们从精到强,在这里先后建起的平炉、250轧机早已被当今世界先进的转炉、高速线材轧机取代;他们从少到多,从几十万吨钢、铁、材的生产,发展到几百万吨,上千万吨的规模。就是这样,50多年来,他们从无到有,在这条河的右岸,一砖一瓦建起了一座十里钢城—湘钢。
10年后的三月,就是在这条河的右岸,一个由当年基建工棚改建的,那个叫二村的低矮平房里,我便出生在那里。那里曾经四季分明,而在那个开满桃花的季节里,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爱!并且慢慢的、慢慢的,我爱上了这条河,爱上了这座城!
我是这个家庭里唯一生在这条河,这座城的孩子。
在这里,父亲与大多数钢城开拓者家庭一样,一个人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和妈妈一起,养大了我们姊妹三人。
10多年后,我和哥哥、姐姐姊妹三人也一起加入了这座十里钢城建设的.奋斗者行列。无论是在食堂,还是负责生产保卫,即便是进行着企业的文化宣传,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
30年来,从生产操作到企业管理,再从企业的管理回到现场的生产操作。从焦炉炉前辗转,再到高炉炉前的全新上岗,这些都不过是一个奋斗者从一个起点回到了另一个奋斗目标的原点,新的履历覆盖在过去辉煌的往事里,不用回味,是重生,也是另一场奋斗的开始。
当然,这条河,这座城影响最大、最具魅力的无疑还是“伟人故里”,这是这条河,这座城的*品牌资源。
有人说,大地创造这条河,可能用了一亿年。也有人说,这条河养育这座城建设的生灵,需要一万年。然而,这群生灵在这条河边建造这样一座钢铁新城,却只用了57年。
几十年来,我和我们那些钢城的开拓者们一样,在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从此,这奔腾的河水,奔腾的铁流,才在四季交替的轮回中日渐丰满。才有了大小高炉、平炉、转炉、焦炉、俱乐部、灯光球场、拐角楼、希望大厦等等城标的不断变迁,才有了这座十里钢城醉人的灯红酒绿,才有了这座十里钢城别样的高楼林立,才有了这条河,这座十里钢城文明的经济繁荣和人们的安居乐业。
这座十里钢城对于传承这条河(水系)的历史文化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没有他的点缀,就没有高炉、转炉、焦炉这些丰富的工业建筑与这条河水面以及其他景观相映衬,就没有这条河上的钢城美景与刘兴福、艾爱国这些奋斗者如此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条河以及这座十里钢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会充分展现。
这条河,这座钢城的精华就沉淀于此。
我们是钢城的儿女,也是钢城的主人,我们应当高声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