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里的不确定信-高中散文
如果要写她,我真的有点欲言又止,因为很多话不知道从何说起。
想来想去,还是从初三那场无端生起的风波说起。初三是大多数人拼命的日子,除了少数人仍然可以听之任之,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要在这幸福人生的第一道门槛前放手一搏的。而她正是绝大多数人中的一个。
彼时她成绩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为了能更进一步,她常常埋首书山题海,也常常跟别人讨论心中疑难。那时,独占鳌头的是A君。这样的高手,自然是她切磋技艺的好对象。
我和某君,在班上成绩只到中流,一天按部就班做完习题后,也是闲来无事,开始探讨着班上同学的“地下关系”。不知怎的,一来二去就把她和A君“撮合”在了一起。我们断章取义地把A君当成了她的“对象”,故意忽略了前面的定语一“切磋技艺”。
然后就有了她红着脸倔犟的样子。那样子,跟一般女生遇到类似的事或哭哭啼啼或一笑置之不同,她是要我们道歉。否则报告老师。我只当开了一个常见的玩笑,在校园里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又何必如此较真?因此,我也没有料到她真的较真了。
在开她玩笑的时候,我不记得是否用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样罪大恶极的话语,也无法掂量出她的“大忌”所谓何事。想来是这样:初中三年,她一心向学,为人又多温厚爽直,不曾传过绯闻。在这学业即将告一段落之时,却忽然无端传出这样一段子虚乌有的感情,正如绍兴十一年那岳飞元帅身陷“莫须有”之罪,怎不让人心生愤慨?
从办公室里灰溜溜地出来,我放下“威武不能屈”的男儿气概,硬是在她面前磨磨蹭蹭地道了歉。没有想到,道歉过后她立马气消。之后我跟她便不再为此事心存芥蒂,平稳度过了初中。不过倒是苦了曾经跟我统一战线的某君,因为当时觉得这小妮子太不厚道而一气之下没有道歉,结果好久都不受她答理,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
就这件事,我忽然觉出她的可爱。平时觉得她爽直惯了没有女儿情怀,偶尔不爽直一回,却马上就露馅了。这才发现,她真的很特别。
头发长年是短短的,风吹来的时候不会飘逸但是多了一份难得的清爽;说话总是掷地有声,跟男生辩论时总是理直气壮但又不无理取闹:动作看起来有点大大咧咧,做起事情来却考虑周到:也会在自己的稿子第一次在校报上发表而偷笑,尽管那是感谢母校之类的应景文章:也会在冬天的课间,悄悄地在你的后面扯一扯你外套的帽子……
初中毕业的时间很快就要到来。我约了她和几位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在学校外面的照相馆照了一张老土的合照。她手里抱着个玩偶和另一个女生坐在前面,我和另外两个人站在后面,身后是一张俗气的人工背景。就这样,咔的一声,我们的初中年代连同半生不熟的青春,僵硬地定格在一张底片上。
高一的时候,在分班名单里没有看到她的名字,一打听才知道,她去了别的学校,当下心里生出一些怅惘。这么豪爽的女同学,一生能够遇到几个啊?当时应该是这么想的吧,所以心里安慰自己:放心吧,高中一定还能够遇到更生猛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心里仿佛还是觉得不怎么舍得。
不久,竟然想要给她写信了。可是信里该说些什么呢,也许是第一次给她写信,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就胡诌了一些“其实……我觉得……仿佛……喜欢……”之类句子,还有一首诗。现在回想起来,我想表达的大概是不舍之类的情绪吧,结果因为词不达意,反而让这封信渲染上了青春的朦胧情怀。
信写好之后,原来是买了邮票准备邮寄的,可是我怕寄不到或者寄到了又落入歹人之手,最后机缘巧合之下,找了一位跟我同班的而跟她是同乡兼邻居的同学捎了过去。不久之后收到了她的回信。
展开信一看,劈头就是一顿埋怨:你到底是笨还是在装穷啊,一封信也不舍得用邮票寄,还让人带!原来那位同学受人之托,却太不忠人之事,去的时候因为她不在家,直接把信给了她母亲大人。老姜多辣啊,眼珠一转就明白是什么事儿。幸亏信里面充满了“只是”“曾经” “已经过去”之类的词语,而那首诗也是使劲往朦胧里写的,所以她母亲大人看了什么也没说,只说了一句“这首诗还写得还不错啊”就直接把信给她了。
虚惊一场,不过也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找那位免费邮差了。看完她的回信,面对这样一封大概会被别人看成是告白的信,她还是那么直爽,大大咧咧地当联络友谊的常规信处理掉了,一点也不扭捏造作。我本来也是懵懵懂懂的,本来也还不太确定的情绪,让她指了一条。明光路,导回了正轨。
后来也陆续通信,只聊些生活繁琐,功课疑难,不遂心事。虽然没有再同班,也没有同校,反倒是觉得心更贴近了一些。三年下来,信也积累了八九封,拿在手里,厚厚的一叠。偶尔拿出来拆开,一封一封地读,却也读得出笑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