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蒸熟了时光散文
伏天,太阳炙烤大地,高温焖蒸心情。无所不备。
随着近日来,气温不断飙升,暑气弥漫,思乡心切。
故乡也好,家乡也好。没娘了,家乡变成故乡。有娘没娘,那里就是熟水,那里就是热土。根在那里,树大,根自然大,枝繁叶就茂。根,于土有关,于水有关。
故乡,有山泉,有河流,有溪流。弯弯溪流汇成河,条条河流汇成江,汪汪泉水滋润生活。
无论是高山河谷,坪坝浅滩,还是飞瀑流泉,家乡的水是灵动的,清秀的,也很甘甜。有的成滩,有的成潭,有的成线,有的成河,有的流泉,有的飞瀑。水,是家乡的风景,说起家乡,还得从水说起,家乡的风景也从水开始。没有污染,纯净甘甜。
水是万物之灵。水能生万物,滋养,绿荫。缺水,会干燥,干燥就上火,上火会攻心,心碎了,便失去中心。从而凝聚力,向心力,都找不到方向。最终,发急,浮躁,惶恐,抑郁。
城市,焦躁比乡村更甚。都游走在水泥森林中,车把人挤到边缘。车就成了城市各条街道河流的主要船舶,人游走在街上,只能在街道河的岸边行走。偶尔步入河中,遇到大风,吹来一辆汽车,撞得人仰马翻。或许,脚踩在柏油路面,发烫,灼疼脚心,两眼发黑,晕倒在地。这时,第一时间往口中灌水,然后移出河中,在岸边行道树下吹吹凉风,很快就苏醒。你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
胖人锻炼了抗旱的本领,可是胖人最不喜欢喝水,他们本身自带水分就够用。沙漠中的骆驼,缺水,他们就在驼峰中贮存足够的水分,以便用时方便。胖人,也有足够的水分,也是抗旱嘛!难怪城里的胖子比乡里多,原因是城里热,干燥,缺水,水比人高,人比楼低。反而,胖人虽然身体不缺水,但心里很燥热,所以怕热,流汗也多,水分流失也多。后来也开始大量喝水。都是热的缘故,都是热惹的祸。
从而,城里的水很珍贵,所以喝水要付费,用水要钱买。
倒是乡里水不付费,只要有村庄的地方,一定有水。难怪当地人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可见,有人家,一定不缺水。
乡里人,上地干活,口渴了,用树叶做一个漏斗状的舀勺,在泉中舀着喝,很接地气,神清气爽。就像乡里人睡土炕,住瓦房,图的就是接地气。即使人去世了,也要埋在土中,接地气嘛!而城里人,住高楼,一层一层,犹如鸡架。每户人,犹如火柴盒。傍晚时分,都上架,天明时分,都下架,开始一天的忙碌。所以接地气的时间少,容易缺水,口干舌燥,随后就开始发火。
发火了,就去街道上吃烧烤。甚至带上烧烤东西,去野外烧烤,这也是释放火气的一种方式。把火发挥到极致。
还有一种释放火气的方式,就是去江边,接受江的湿气。然后啤酒广场蹭几杯,火一下降,消停了,回到家中。做起梦来,思量:“城市套路深,不如回农村”的含义。呵呵!你说,有意思吗?真难说!
然后呢!家乡的山也是不可多得的屏障。虽然没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壮阔,可是它的确是厚实的山里人的写真。山里人和山一样,很厚实,很淳朴。但经不起大风大浪,原因嘛,一直处在山中,从小山就是屏障,挡住了外面来的风,也遮挡着雨。
村在林中,河在沟中,云在山中。
山里人,心爱山。山里有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更有让人心胸豁然开朗的空旷。清晨鸟鸣啾啾,傍晚屋檐挂起圆圆的月亮。隔山岔五,从邻村飘来呼唤孩子回家的声音,依依袅袅,如梵音缭绕。白云深处,家家户户都像隐居在天堂的神秘旅客,只听得到狗在吠,牛在鸣,鸡在欢乐地高歌。
条条溪流,犹如优美的线条,把大山勾画出驼驼山峰,页页沟壑,层层梯田。道道山梁,犹如立体的沙盘,把大山堆起座座屏障,层林让绿色尽染,村庄播撒其间。莽莽的大山,有挺着的,有伏着的,有站着的,有跑着的,有蹲着的,一山连着一山,错落有致,巍峨雄奇,浩浩荡荡。
小桥,流水,松涛,鸟鸣,小路,瓦房,一一出现在眼前时,才觉久违了——我的家乡。由远及近,远观,近看,细摸,美不胜收。一个游子的心,此时和这里的一草一木紧紧贴在一起,彼此能听到心儿跳动,然后慢慢融合。
如果说家乡的`水长如一条条飘飘欲飞的玉带,瘦如一根根浅吟低唱的丝弦。那么玉带就是飞在山间的祥云,丝弦就是缀在山的裙角的流苏。这样,把山和水有机结合,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山刚,则立;水柔,则润。刚柔并济,造化钟神秀,彰显着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类,何乐而不为呢?为何一再找理由,一再找托词。
镶嵌在玉带上的珍珠,就是一座座暂新的新农村,宽敞的街道,规划整齐的楼房,引来了山泉水,投足就下河。这,不是很曲折离奇的情节,不是揪心裂肺的故事,是一个个细节。用自己的巧手把她本来的面目一一描画,没必要夸张。她,你见与不见,本来就在那!
城里有城里的好处,乡里有乡里的优点。
城里和乡里,就是不一样。农村思城里,城里想乡里。城里燥热,想去乡里纳凉。乡里寂寞,想去城里繁华。一来二去,都奔跑在路上,整理着零碎的生活,显示着各自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