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吃散文随笔鉴赏

  同学找去吃饭,要了一盘杨拉罐,出于好奇,吃了一些,干巴巴的的,没觉得有什么好吃。

谈吃散文随笔鉴赏

  杨拉罐,我小时经常能够见到,好象在榆树上最多。小时侯,在山上灌木林旁走过,不小心被杨拉子蜇过几次,那种滋滋的刺疼,疼得人龇牙咧嘴,我现在还有记忆。为了报复,有时会尽力找到杨拉子弄死。杨拉罐是杨拉子过冬的存身罐,那时可不知杨拉罐能吃,有时只是揪下来玩,但之后随手也就扔掉了。谁会想到有一天,杨拉罐也能成为人们口中的食物呢。

  记得年轻时读过一篇散文《中国人与吃》,大概是秦牧写的。是说中国人在吃的方面实在是世界一流,中国人开的餐馆也遍布世界各地,足见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独擅其长。作者似乎在讽刺中国人在大吃二喝方面无人能比,而在其他方面却不见其长了(指当时经济落后)。

  清代诗人袁枚,曾写过一本随园食单,内容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对国人的菜品总结归纳一下,提高一下国人一生活质量,不能不说是子才先生对国人的贡献。作家林语堂的妻女也写过一本菜谱,经林语堂润色发表,据说在美国还得了奖。袁枚和林语堂都是快乐主义者,吃的好一点,吃出快乐来,自然也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

  从烧菜的好坏,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心灵手巧,这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可也有一定道理。所谓一事精,事事精,触类旁通。此事最具代表性的是伊尹、易牙。伊尹由厨师而至将相,两方面都做到了极致。易牙在历史上是大大的坏人,他为了取悦齐桓公,烹了自己儿子给齐桓公品尝,我一直疑心桓公怎么能吃的`下去。易牙烧得一手好菜,齐桓公离不开他,这应该是很重要原因,坏人往往也有绝活。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一贯讲求仁义道德的圣人,也不是板着脸天天讲礼,也不反对吃得好一点。只要不是铺张浪费,不去暴殄天物。把食物做得好吃一点,实在是人之常情。看过一个介绍说,一个人去了偏远的乡下,那里只有土豆可吃,所以就变着法子做土豆,这是被生活所逼的不得已,却也给我们启示,日常的生活完全可以变变花样,那样生活会更容易耐受。浮生六记里陈芸,贫苦的生活,也让她过得有滋有味,富有诗意情趣,真让人羡慕。和陈芸那样的女人一起生活,不知是男人要几世才修来的福分。

  在我看来,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不是四大发明,造纸印刷,而是豆腐。现在,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豆腐是不可想象的。我知道的用豆腐做出的菜就有烧豆腐,麻辣豆腐,鸡刨豆腐、鳕鱼炖豆腐等等,淋林兰总,说不出名字的不知还有多少。我总觉得,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豆腐不知营养和救治了多少人。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发明一道菜,不亚于发现一颗小行星,信然。

  对于吃,不能不说自己很遗憾,一没福气,二没肠胃。小时没条件不用说了。现在条件好一点了,温饱水平。家里没有灵巧人操厨,我自己来做,又没有手艺和耐心,结果饭菜总是做得囫囵。而且现在的我,肠胃也消化不了多少好东西了。好在小时苦日子过得多,对什么都不挑,一切家常饭菜在我的嘴里都可以吃得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