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迷茫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好走的路。分享一篇人生励志文章:一辈子不长,去做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欢迎欣赏。
一辈子不长,去做你最想做的那件事
文 | 慕容素衣
直到现在,还有人不断来问我:你辞职了吗?
没错,我辞职了,这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
我是个性格冲动的人,但辞职这件事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思考了很久的必然结果。
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辞职的念头呢?追溯起来应该是好几年前了,有那么一天,某位领导突然来了兴致陪贵客去爬山,临时要求安排一个记者去随行。我正好被安排了,于是只得斥巨资打的过去(那时还没买车),然后连滚带爬地往山上走。等到我气喘吁吁地追上他们时,被漫不经心地告知,低调一点,今天这事就不用报道了。
我心中有一万头*呼啸而过,你要低调的话,何必叫记者过来?就在那一瞬间,我对这份工作的意义前所未有地产生了怀疑,心里有个声音不断响起:老子不想干了!
这是一份表面上看起来还算光鲜的工作,尤其是在几年前,纸媒还在黄金期的末尾。哪怕我辞职了,我也要说,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它可以提供不错的薪酬、相对的*和见识外界的机会,记者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我。
我爸爸曾经以我找了这样一份工作为荣。在他看来,做记者接触的都是地方官员、行业精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既然整天和这些牛逼哄哄的人物打交道,那想必也一定很牛逼了。
爸爸的想法不稀奇,只能说是外界对这个行业的普遍误解。说白了,这种所谓的接触只是浅得不能再浅的关系,接触过后,谁记得你是谁?当然有很多人以此为荣,但对于我这种太过敏感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只觉得紧张、乏味甚至耻辱。
除去最初两年刚刚入行的新鲜感外,这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漫长的忍受,难以想象,我居然忍受了很多年。做为一个有些社交障碍的人,我被要求不得不去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应付各式各样的状况,很多人对此如鱼得水,而对我来说,无疑是种折磨。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你这么能写,干的恰好是文字工作,那简直太适合你不过了。这类人根本就不理解新闻和文学的区别,我的文学素养对于撰写大部分新闻来说并无帮助。每次我写下那一篇篇本报讯时,心里都有些发虚,毕竟,换了任何一个读过高中的人,要写出这样的东西都是毫不费力的。
换而言之,我从事的是一份极易被取代的工作。这工作除了给我报酬外,带给我的是焦虑、惶恐和自我怀疑。有时我也会费劲地去写一些所谓的深度报道,自然是得不到任何好评,更多的时候我甚至不愿意投入心力,只是想尽快把它写完,好腾出时间来去写我想写的东西。
有那么几年,我还是想把工作干好的,反反复复总爱问自己:你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好记者呢?最终的答案是不能,我顶多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不迟到,不拖稿,不索要红包,因为它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份工作,而且是份不喜欢的工作,我没法全情投入。
这样的状况,上司自然是不满意的。职场评判人的标准很简单,你可以不能干,但态度必须要端正。像我这种,当然是属于态度极其不端正了。
而我自己又何尝满意了,我是那种渴望成长的人,长期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会感觉到生命能量日渐萎缩。如果说我还有两分才华的话,这个工作毫无疑问没法发挥我的才华。
我生性好强,事事不愿落人下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所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活成别人眼中光鲜的模样,一件事即使不喜欢不擅长,我也会咬着牙关想要把它做好,只为了证明我不比别人差。
所以当我认识到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后,我还是咬紧牙关又干了好几年。那段漫长的岁月真是迷茫极了,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完全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每天早上一醒来,都在天人交战,感情告诉我,快去辞职吧,马上,立刻,一秒钟都不想干下去了,理想却告诉我,现在还不是辞职的最佳时机,再等等看。长久的纠结,搞得我都有点看不起自己了。
与此同时,我开始积蓄能量,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坚持写作,只为了某一天能够攒够传说中的“fuck you money”,充满底气地去辞职。
其实直到辞职那一刻,我还不能算充满底气,只能说是有点底气,我当然也没有攒够足以让下半辈子生活无忧的钱,只能算是薄有积蓄。那为什么会突然在这个时候提辞职呢?那是因为我想通了,人生不可能有完全准备好了的时刻,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的话,那可能就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放弃干了这么久的工作可惜吗?当然有点可惜,因为以后再没人每个月固定给你打钱了。至于很多人所说的人脉,倒一点都不可惜,我从来不在乎自己有没有人脉,我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朋友。没有了那些所谓的人脉,我的世界就只剩下两种人了:真心喜欢我的,以及我真心喜欢的。多么单纯多么美好。
很多人都问我:辞职了准备去哪干?找到下家了吗?
对此我往往只笑不语,因为我觉得如果我说出“我要去写东西”的答案后,会引来更多没完没了的盘问。
是的,我要去写东西了。全心全意,尽我所能。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初心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我的初心。我从小就想当作家,写作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如果要我来列遗愿清单的话,排在第一位的应该就是:写出好的能被大众认可的作品。
人生苦短,我只想优先去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我不想等到临死前才去懊悔,为什么在年轻时不能腾出几年时间来,供自己追逐梦想。
有人会说,唉呀你都三十多岁了还谈什么追逐梦想啊,就不能现实一点吗?
没错,我三十多岁才去追逐梦想是有点晚了,可再不开始行动的话,我很快就会到四十岁了。一个人如果想要去真正做点什么的话,什么都不能阻挡她,年龄不能,境遇也不能。任何一个人在尽了对家庭的责任后,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她已经三十多岁了。
在此之前,我更多的是做为一个社会人,为家庭、为社会地位、为责任和义务而活;在此之后,我想能够为自己而活,即使没法取得什么成就,至少也一天天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种选择肯定会令不少人惊诧莫名,毕竟,在人们的心目中,全职写作基本上可以和饿死画上等号。自古文人多落魄,一说起写东西,大家马上会想到家道中落的曹雪芹,住在黄叶村里,举家食粥,借贷无门,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一边吐着血一边吭哧吭哧地写着《红楼梦》。还会想起一生漂泊的杜甫,小儿子饿死了,自己老病无依时被困在一叶孤舟上,最终因为饿过头吃了太多牛肉把自己撑死了…..这样的场景你还可以想象出很多,请自行脑补。
以写作为生的人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很清贫的,这点从古至今都没改变过。幸运的是,做为一个写作者,现在可以算是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这一点越办越火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可以作证,排在第一的唐家三少年收入已经破亿。这些金字塔尖的人就不说了,金字塔中的人过得也不错,我认识的人中,有可以靠版税在北京买房的,有一本小说的影视版权卖了上百万的,他们不仅靠写作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而且还过得相当滋润。
听说我想去写东西时,有朋友就说:挺好的,去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钱少点也无所谓的。
对此我要大声地说“NO”,我是个很理想化的人,但还没有理想主义到为了追求理想宁愿饿死的境地。对于我这种视钱如命的人来说,钱少一点点都是很有所谓的,我选择写作,除了热爱之外,还因为它可以给我带来比工作更丰厚的回报,以及更可观的“钱途”。一句话,为什么要不工作去写东西?因为想挣更多的钱。
要是有一天写东西挣不到钱的话,我会老老实实跑去再找份工作,让写作回归为爱好。关心我的亲友们请放心,做为一个现代女性,我时刻都谨记着自己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一刻也不敢忘怀。至于一把年纪还找不找得到工作,用我妈的话来说,这年头,只要你愿意去努力的话,难道还会饿死人吗?
我特别喜欢黑寒的一段话: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很久以来,我不敢辞职,除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外,其实也是对自我的逃避。别看现在大家都说什么要找到自我,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在逃避自我。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敢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因为他们害怕竭尽全能后,发现自己并无天赋。人们最恐惧的并不是失败,而是自己的无能。所以他们将这件事一再延迟,以至于今生没有机会投入于此,也至少能让他们保持这样的幻觉:我是某个领域的天才,只是环境限制了我,使我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之前不敢尝试全职写作,正是基于对此的恐慌,我害怕真正去做了的话,会打破幻觉,会发觉自己并无写作方面的天赋。可现在我决定不再逃避,而是迎着自己的命运一步步走上前去。每个人都是带着宿命来到这世上的,写作就是我的宿命,如果这注定是一种幻觉的话,也得由我亲自来打碎。我不想等到别人来告诉我,你原本可以做到,或者压根就做不到。
迷茫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好走的路。比如有人就建议我说,你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写东西啊。工作是锦缎的话,写作就是锦上的那朵花,这样多好啊。
很多聪明人就是这样干的,这世界上的聪明人已经够多了,我不介意做个一意孤行的*。没办法,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在做选择的时候,从来不会去选最好走的那条路,而是选最想走的那条路。对于不喜欢的事,再怎么勉强也坚持不下去,对于喜欢的事,却可以倾我所有,全力投入。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只能让我写出碎片化的东西来,而我真正的梦想,是用手中的键盘,去构筑一个独属于我的世界。
小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能够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闯荡江湖,每当《西游记》片头曲响起的时候,心中就不禁热血沸腾,仿佛眼前展开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道路,那条路上有繁花似锦,有笑语喧喧,通往充满诗意的远方。
那么多年过去了,我终于出发了,那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血仍未冷。尽管出发得有些晚,尽管只是孤身一人,尽管这条路不会那么好走,但无论如何,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远方和江湖,我来了。
还爱着我的小伙伴们,无须为我担心,请你为我祝福。有了你的祝福,这条路才会不那么孤单。
来,让我们再次唱起那首歌,找一个天气好的日子,一起快快乐乐地去闯荡江湖吧: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你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