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管见录

  散文是一种篇幅较短、笔调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体裁。它可以议论,可以叙事,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它的形象思维天地宽广,创作*,它的结构形式灵活,比其他体裁更多样化而没有定格。

散文创作管见录

  散文是时代的反光镜。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聚焦点。散文的着重点应放在美字上,像优美的诗、动听的歌,给予人们丰富的艺术享受。关于散文的基本特点,说法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概述。  散文的第一个特点是短小精悍,形式灵活。短小,说的是形式,是指篇幅短、结构单一、层次较少。精悍,说的是内容,是指材料充实,思想深刻,观点鲜明。如柳宗元的名作《小石潭记》,只有一百九十三宇,韩愈的名作《马说》,只有一百五十个字,真是精炼到惜墨如金的境界了。散文要写得既短而又好,就不可避免地有它的独特要求。短小的文章特别需要写得简洁和优美,任何的败笔冗笔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时常显得格外刺眼和难于掩饰。就像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它尚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深邃的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弃散在地。优秀的散文作品,有赖于作者具有敏锐的思想,深刻广泛的生活知识,储备丰富的词汇,形象化的文学语言,这是最基本的条件。缺乏这些,散文就难以写好。关于语言的形象化,可以举例来说明。

  据说俄罗斯有个青年文学爱好者写了一篇作品,去请教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文章写一个吝啬的绅士向乞丐投掷一枚小钱,其中有这么一句:“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手里。”陀氏看到这里,摇摇头提笔改为:他把一枚小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滚到了乞丐的脚边。”这么一改,就使一个普通的叙述句变成了一句响当当的文学语言,一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绅士掷小钱的'图景就浮现在读者面前了。同样是叙述一件事,为什么作家改过的句子能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印象呢?一言蔽之,文学语言是富于形象性的语言。文学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形象大于思想。描形绘象的语言要和具体事物相联系。文学青年的原句只简单交待了绅士给小钱的动作是“投”,以此来显示绅士的吝啬,读来比较抽象。但作家改过的句子则不仅揭示了绅士的吝啬(只给一枚小钱),而且描绘了绅士投出钱的活动路线、声响,并且不是投到乞丐手里,是投到乞丐的脚下。这就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绅士那鄙薄、虚伪、傲慢的丑态,给人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散文的语言既要力求凝炼犀利,又必须形象生动,才能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才能更好的言情状物,体现应有的力度。  散文写作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不循一路,无成法,无定体,开阖纵横,舒卷自如。鲁迅的《雪》,只有七百多字,读来字字珠矶,茅盾的《白杨礼赞》,仅一千三百字左右,内容丰富深邃。有的散文以场面描写取胜,如《挥手之间》,有的散文以景物描写取胜,如《泰山极顶》;有的散文以善于联想取胜,如《小米的回忆》;有的散文以议论取胜,如《科学的春天》,有的散文以善于状物取胜,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总之,散文恰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随物赋形,曲折尽态。

  写好散文,就要在短、精、活上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