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行散文随笔
最初对*的记忆大概是在读过毕淑敏的《我从*高原来》,书中对*风土人情以及风光的描写早已让我神往。*之美是众人有目共睹的,即使有人承受着“心脏在胸膛炸成碎片,仿佛要随着急遽的呼吸迸溅出嘴巴”的痛苦,可他们依旧难以割舍对*美景的牵挂。
经过了云南,贵州,终于踏上这片圣地,那一刻我便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尽管身体被漫长的旅途拉扯得疲惫不堪,可是当那一朵朵洁白柔软的像棉花糖一样云闯入眼帘,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的草原不必内蒙古那么茂盛,那么频繁,甚至许多是熙熙攘攘的,但有了那蓝得纯粹的天空的映衬,也毫不逊色。*的天空,蓝得像深不可测的海底,是蓝的原始摸样,是造物主最初造出来的模样。白云就像打翻了的纯牛奶,有的浓郁地凝结在一起,有的像掺了水被流散开来。途中有苍褐的山峰,寸草不生,像一群老者静静地蹲着沐浴阳光,也有许多披着青翠衣衫的山坡,还有一些戴着形态各异的白色雪冠……
仿佛是不小心闯入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青的是草,黑的是牦牛,白的是羊群,随着车子的.前进,那青、黑、白三色在不停变换,那些黑白分明的牛羊在青草地上静止、蠕动。偶尔看到草地中有湖泊的点缀,湖水像一轮明镜,清晰地将空中的蓝天白云映照。
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纳木错,那是一颗巨大的碧蓝色宝石,那里的日出与日落都令人流连忘返。当白昼吞没黑夜,天微微亮,许多游客早已按捺不住对美景的向往,早早在湖边等候第一抹阳光的出现。空气中悸动着鸟儿轻声地歌唱,似乎也不忍打搅这一份安静。没有阳光照耀的纳木错,就像一块被大自然对着的玉屏,上面雕画着雪山、绿树,偶尔泛起微微的涟漪,那山与水便在水中摇曳,那一道道细长的涟漪就像一条条鲜活的经脉,跳动着生命的乐章。终于曙光渐渐渗入视野,晨曦初照,金色的阳光还躲藏在隐隐的雾气里,那时的天空是暗桃红色的,雾气慢慢散开,云朵也开始泛着金色的光,雪山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愈发动人,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日落将至,暮色渐浓,灰暗的天像一层厚厚的皮毛覆盖在每一个角落、屋顶、树梢,月亮的轮廓渐渐清晰,耀眼的金黄变成幽蓝,寂寥的山水与大地融为一色,连海鸥飞过也是那么温柔,一切又恢复了宁静。
信徒,曾经对我来说是个十分陌生的名词,来到*,我便对它有的深一步的了解。拉萨对于佛教徒,如同耶路撒冷对于基督教徒,麦加对于*徒。在前往布达拉宫、大昭寺的路上,都可以看见许多虔诚的信徒,他们放下功名与财富,只为心中的一份信念,磕头跪拜来到他们信仰的地方。朝圣不只是肉体上的转移,更是一种执着的坚持与精神的皈依。
*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上一刻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天空被一片乌云灰压压地盖住便是一场大雨。有时你可以看见天空中一道清晰可见的分界线,一边是阳光普照,另一边却是狂风暴雨。*就是这样一处将积雪的峰峦、清澈的湖泊、苍茫的林海、一无所有的荒原、碧蓝的天空融为一体的神圣之地。她是祖国最唯美的瑶台,她宛若从远方来的神女,氤氲着璀璨悠久的文明。
当你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就去大自然里走走,看看那巍巍耸立的雪山、经幡飘飘的垭口、碧波清澈的湖水、金黄的油菜花、翠绿的青稞,只要你抬头看看天,放眼望望草原,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感谢能与*邂逅,尽管我无法用太多华丽的词藻来诠释她的美,也许也并不需要,她就是那么神奇却又平凡。与*的相遇,如同心灵的洗涤,思想的净化,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辽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