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散文随笔

  老街,依运河而建。沿着河岸,是一排排店铺。河水轻柔地依偎着驳岸,时不时卷起一阵浪花。

老街的散文随笔

  老街是我生长的地方。记忆中的老街,总是那么喧嚣:天刚蒙蒙亮,早起的人们就踩响了老街新一天的节拍:挑着竹筐陆续赶来的四方菜农,挎着菜篮左顾右盼的阿婆,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的学生,以及街边茶馆里传来的琅琅的书声。那时候的老街,河边的埠头上总是挤满了人,淘米洗菜的,就着石板捶衣的,相互间打着招呼,有一句没一句的`扯着各家的闲事,东家的闺女从城里带了一块亮俏的花布,西家的儿子找了乡下某人家的对象。

  昔日老街,是孩童们的天堂。我们每天踩着老街光滑的青石板追逐、打闹,不知疲倦。店铺里,有着我们最爱吃的奶糖;桥洞下的油条摊,总是散发着香味;当然,还有那街边的糖人摊,做糖人的伯伯就像变魔术似的,随手一捏,在他的指间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猫呀,狗呀,脸谱呀,总能引得我们发出一阵阵惊呼。

  今天走在老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些陌生的面孔。我的老街坊们,都已陆续搬离了老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唯留下这河边冷清的埠头,仿佛还在固守着昔日老街热闹的场景。

  是的,我的老街坊们,他们生活早已脱离了老街。他们不用每天再挤在河埠上洗菜、淘米,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早已进入了每家每户。河边的埠头上,也不会再传来刷刷的倒马桶声。

  现在,老街的主人,或许就是这些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吧。他们可能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汇聚在这里。日益没落的老街,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价廉的租住场所。他们操着各自的方言,谋生存求发展。老街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暂时栖身的场所。

  是的,老街老了,老得已让人没有了了解他的兴致。在那老街的东边,一座现代化的城镇早已拔地而起,那里,才是现在人们关注的中心。那里有着宽阔的马路和街道,各种各样的车辆,代替了人们匆忙的步伐。设施齐全的农贸市场,每天都供应着各种美味。

  在老街的东头,有一座休闲观光的农民广场。每天清晨和傍晚,三五成群的人们就汇聚在这里,体会着闲暇时光的安宁和快乐。他们可能不会知道,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破烂不堪的老农贸市场,曾是老鼠、蚊虫肆虐的居所。为了给周边居民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下决心投入巨资搬迁了农贸市场,从而建设了现在这样一片花香鸟语的好去处。

  在广场的南面,一座大闸飞跨两岸,把运河拦腰而截。近年来,随着“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上游河水囤积河道,运河水位长期在高位运行,每逢雨季、汛期,上涨的河水让地势低洼的老街和街边的居民饱受困扰。经过科学设计,精心施工,短时间内,一座现代化的防洪排涝工程就巍然矗立,老街又重新展露了笑颜。

  站在闸边,放眼东望,老街的尽头,是老街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迎阳桥。几百年来,迎阳桥见证了老街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而今,繁华散去,唯有这迎阳桥,还默默地陪伴着老街,相守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