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羽茶庄品茗散文随笔
茶圣陆羽隐居过的顾渚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西北四十五里,东滨太湖,三面山峦连绵,树影婆娑,环境分外幽静。
据史书记载,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漫游东南,结庐顾渚,观茶色紫而形似笋,命名紫笋茶。也许是有好茶就有好水的缘故,顾渚山上的金沙泉与紫笋茶相媲美,名闻遐迩,源远流长。
我有一位朋友,就住在顾渚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欢迎你来作客,请你到陆羽茶庄品尝金沙泉水冲泡的紫笋香茶,那才叫地地道道的贡泉、贡茶呢!”
我从大丰经无锡、环太湖、过长兴,于当日下午傍晚时抵达这位朋友家。晚间,他为我接风洗尘,娓娓而谈:顾渚紫笋茶是中国名茶中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品种之一。唐人陆羽的《茶经》中已有所记载——唐代宗广德年间湖州长兴的紫笋茶被列为贡茶第二品……
翌晨,细雨霏霏,春意融融,远处起伏的山峦影影绰绰,近处摇曳的翠叶墨绿欲滴。吃过早饭,沿着那“步步高”的沥青路面行走,一会儿就到了顾渚山腹地。一块高大醒目的.广告牌屹立在交叉路口,上书苏东坡《金沙泉》诗句:“金沙泉涌雪涛香,仙瓢留待羽仙尝。”我双眼一亮,顿时来了浓郁的茶兴,对朋友说:“我也要做一次羽仙,当一下皇上,品尝这原汁、原味的贡茶、贡水!”
向东走了约400米,从沥青路面转弯向北,顺着卵石子小道,走进一座琉璃瓦盖的拱门,上有“紫笋院”三个金色大字。我们“尾随”那条弓形溪流,踏上了古色古香的“忘归亭”。穿亭而过,以卵石路为向导,听友人作解说,向“陆羽茶庄”走来。
茶庄前有座小石桥。一条川流不息清澈见底的溪水从桥下流过,环绕着茶庄向西流淌;茶庄东侧墙外,石块垒成一个小小花园,种植了金丝竹和许多奇花异草;茶庄后院是一片高挺而茂密的竹林,形成了茶庄的天然屏障。我左顾也惊艳,右盼也叹绝,便脱口赞道:“小桥流水茶庄,翠竹花草山岗,真是那世外桃源!”
跨进茶庄门槛,迎面是陆羽紫铜色的半身塑像,神采奕奕,仙风道骨,可亲可敬。一位茶博士小姐在柜内站起来礼貌地打招呼,主动介绍道:“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欢迎品尝!”
茶厅里放着十几张小木桌子、竹椅子,自然纯朴,雅致幽静,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我们选择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茶小姐泡好两杯茶,轻轻盖上杯盖。
凭窗而望:那错落有致的楼亭琼阁,显现在青松翠竹绿树丛中,有白云群山为背景;那绵延曲折的卵石子路,将游人引进风景这边独好,有鸟语花香作陪伴。那“峰外还有峰,峦上更多峦”的巍峨壮美,让我领略到高山仰止的威严;那“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的别出心裁,令人观赏到巧夺天工的神奇。
侧耳细听:溪水从窗前潺潺流过,流向那远方的稻田,也像流进自己浮躁的心田。我一边品茗,一边遐想,完全沉浸于“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的意境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忘却了世间的*与冷酷,忘却了人间的红尘扰攘与物欲横流,而让杂乱的心灵在这原始生态的清新空气里得到净化与梳理。
喝茶在中国叫茶艺,在日本称茶道,在朝鲜与南韩谓之茶礼。古今中外对茶有很多研究,研究越深,茶的魅力越大。
我的目光从室外移到了室内,移到了陆羽塑像的上方墙壁上的那几行文字,仿佛那羽仙在向茶客讲茶经:“品茶水之道,在乎意,在乎境,在乎山林美乐之间。”
我有点儿陶醉了:窗外那潺潺的溪流,啾啾的鸟鸣,沙沙的竹叶声,还有那甜甜的采茶歌声,交相呼应,如同婉转悠扬的交响乐。如此得天独厚的意境,如此悠悠山川的风景,如此休闲宁静的心境,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了。难怪文人墨客,临泉品茗,倚茶歌啸,乐而忘归也。
顾渚山,灵山秀水,清新幽静,那金沙泉浸泡的紫笋茶,谁喝了都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