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铛声声忆童年散文

  周末,女儿从学校回来,看到家中的博古架上多了一个鼓铛,不明白这是何物,便好奇地拿在手中,一边拨弄一边向我请教,没玩三下两下,只听“叭”的一声,鼓铛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女儿在惊恐中吓得痛哭流涕,我则不住地安慰她说,只要你没磕着就算万幸了,因为鼓铛本身就是一种易碎品。由此也引发了我对鼓铛的回忆……

鼓铛声声忆童年散文

  儿时在我们鲁中地区西部偏僻的农村,鼓铛是男孩最常见的玩具之一。印象中每到假期,我们便三五成群到马桥镇南郭村和陈庄村看戏逛街,其中最爱买的玩具和零食就是鼓铛和糖葫芦。因为那时我们只要听到“鼓铛、鼓铛……”那似远非远似近非近噼里啪啦亲切悦耳的声音,便知道一定是刘老汉带着他的玩具箱又来推销鼓铛了,于是便高声叫着“鼓铛鼓铛鼓铛,啪啪啪一个大钱买三”、“大鼓铛!小鼓铛!鼓铛、鼓铛啪了吧!”、“鼓铛泡、鼓铛泡,走不到家就打泡”……大家三步并作两步,像遇到救星一样将刘老汉团团围住,一个个高声叫道:“我买一个,我买一个。”我也不甘落后,用稚嫩的`小手拿出5分硬币,一边举起手一边高声叫着:“给我两个,给我两个。”刘老汉放下嘴中的鼓铛一边说着:“小家伙,一定要沉住气,不要急不要慌,今天来得谁都有……”不一会两个小鼓铛,像变戏法一样便传递在我的手中。

  当我如同放飞的小鸟,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拿着鼓铛,刚放进嘴里还没有吹响,只听“啪”的一声,一个报废了。原来是用力过猛的缘故,万幸的是玻璃渣全吐在了外面,否则可就危险大了……看着我的哥哥,“鼓铛、鼓铛……”吹得非常熟练,我站在一旁,仰着小脸投去羡慕的目光,通过认真学习悉心研究,以后也逐步找到了吹鼓铛的技巧。那就是在吹的时候,将瓶口含在嘴里,轻轻地吹一小口气,瓶子底被吹得往外鼓,这时就会发出“鼓”的声音,这种声音比较沉闷;吹气后要马上转换为轻轻地吸气,瓶底立即随着气流开始往里收,随即会发出“铛”的声音,这种声音要清脆一些;于是在我的一呼一吸之间,瓶子就会有规律地发出“—鼓—铛—鼓—铛”那种欢快的声音了,真正学会后那种喜悦的心情自是溢于言表,成了当时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据我的伯父讲,鲁中地区的鼓铛,大都是博山一带的民间艺人,用细管沾上熬好了的玻璃汁,放在模具里用嘴吹起来,等玻璃汁凝固后,打开模具,一个鼓铛子就做好了。因此做鼓铛需要高超的技术,一般人是学不会的,只有那些心灵手巧的人才能学好。吹鼓铛同样也是如此,技术好的一个鼓铛能玩好长时间;不会玩的没有几下就把瓶子底给吹爆了。

  记忆中,我们那里鼓铛最流行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大概在春节前后,由于父母给了零花钱的缘故,小朋友们几乎人人都有几个,自然满大街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鼓铛鼓铛”的声音,清脆悦耳沁人心脾久久回味……可是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这种玩具便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可能是鼓铛子不安全、不卫生的缘故,再说电动玩具的多样性、趣味性要比鼓铛好好多少倍呢!因此那清脆悦耳的“鼓铛”声今后只能留在记忆中了,即便是家里收藏,也只能通过它寻找过去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