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之四摘冬枣散文

  今年国庆节主要的一个计划就是去沾化摘冬枣。

旅游散记之四摘冬枣散文

  沾化冬枣名扬天下,以个大、皮薄、脆甜著称。虽然每年都吃冬枣,但是吃的是不是真的冬枣,因为没有亲眼见过什么是真的沾化冬枣,也不好辩别。市场上卖的冬枣也是价格差异很大,有几十元一斤的,也有几块钱一斤的,还有十几元一斤的,我们无从知道是真是假。真正的沾化冬枣又是什么滋味呢?

  到沾化的第二天,在爱人同学的带领下,我们一行9人,开着三辆车直接去了田间地头。一路上就看见道路两边到处都是挂满枝头的冬枣树,压的树枝都弯下了腰。这种场景,在昨天来的路上我们已经领略了,漫延几十里地都是冬枣树,真是让我们开了眼界。那阵势就像寿光蔬菜大棚似的,一个园子挨着一个园子,眼光所到之处都是冬枣树。心里对沾化是“冬枣之乡”已经十分地心悦诚服了。

  爱人同学的爱人东哥是个热心肠的人,下车的时候,从车上拿下两个大筐子,还带了两个小纸袋子。我们没有摘过枣,心里不明就里。跟着东哥往地里走去。远远地就看到地头上有人冲我们打招呼,已经有人在地里采摘了,只见他们每人的腰上系着一个围裙,上面有个兜,摘了枣就先放到裙兜里,满了就倒到筐里。

  我听到那人和同去的小芳热情地打着招呼,真接喊着他们的名字,而芳也喊着他们“叔叔、婶婶和姐姐”,私下里,我问了一下同行的小果,才知道我们今天来摘枣的枣园是小芳娘家叔叔家的。

  我们也和叔叔婶婶打过招呼,叔叔教给我们怎么采摘,采摘什么样的枣是甜枣,他告诉我们要采摘那些发红和发白的枣,那是快成熟的枣,又脆又甜。

  我们一边听着介绍,手里边已经忙上了,捡那大的有些发白发红的枣往嘴里塞,“哇,真甜!”枣儿一进嘴里,轻轻地咬上一口,满嘴生津,甜甜的,脆脆的,真的是名不虚传啊,沾化冬枣。只这一口,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枣吃到嘴里吃完了以后,还没有残渣,这是和其他枣的一个重大区别。

  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冬枣,心里满心的欢喜。一开始我们这些人哪里有心思往兜里放啊,摘一个吃一个,都送到嘴里去了。这枣脆甜,吃起来过瘾,吃了还想吃。我们眼前的这些枣树大多只有一人来高,个别的树超过人头,只要伸手就能够着树上的枣儿。据叔叔介绍这是培育的新品种,只需要三四年的功夫就能结果,个头还不高,适合采摘。种下的枣树都需要嫁接成冬枣的枝后,才能结出皮薄、脆甜的`冬枣来。

  每棵枣树上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冬枣,有的还发青,是不能摘了,摘了也不甜,还需要日光的照射积蓄糖分。有的靠近日晒的一侧已经发红,里侧照射不到太阳的一侧发出透亮的白色,这是已经八九分成熟的枣,可以摘下来了。

  叔叔看到我们总是围着一棵树摘个没完,就提醒我们前面有的是好果子,往前走,去摘那些大个的红了的冬枣。看着眼前诱人的冬枣,我们不但吃个鲜,还不忘记和它们合个影,甚至是给它们来个特写,及时地传到空间里,来个现场直播呢。引得空间的朋友们一个劲地发来想吃的表情。

  我们一群八九个人,像一群蜜蜂排着往前走,可是当我们把一袋子装满了以后,就提着倒到我们带来的筐子里。等我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好好地专门找那大个的冬枣摘了往兜里放。我则是每发现一株结得密集的冬枣树时,还有那大个的冬枣时,都要先给拍照留念,然后很不客气地把它们摘下来,送到了我的嘴里,体味着那份甘甜与美味,甜丝丝的味道一直渗透了我的每个细胞里。

  爱人和她的同学们又发现了一大株特别大特别多的枣树时,欢喜地要在那里合影,还专门给枣树也留出一个位置,“喀嚓”一声,相机把那美好定格下来。当她们往一棵树跟前去的时候,这个时候叔叔提醒我们了:“千万别过那道线,线那边是邻居家的枣树。人家没人咱也不能摘。”我们赶快地问清楚了叔叔,到底是哪条线是界线,别“侵犯”了邻居的领地,让叔叔为难。枣儿不大,诚信重要。叔叔的提醒,让我们从心里更加地佩服叔叔了。我们这群“帮忙”的人,怎么吃他的都行,可是没有人看管的邻居家的枣,一个也不能摘。

  当我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摘枣的热情也降低了。我们开始一边玩一边摘。这时我停下来,看看我们的枣园。枣园的右侧是邻居家的园子,而左边和南边就是荒草地,长满了过膝的苇子和草。我们问叔叔,那边怎么不种上枣树或庄稼啊?叔叔一边摘枣,一边对我们说,沾化这地方离海边近,都是盐碱地,别的庄稼都不长,还就是这冬枣能适应这样的环境,不但长势好,还甜脆薄。

  从昨天我们到海防玩的时候看到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到离海边差不多30公里的时候,道路两边已经没有什么庄稼了,甚至连草都不长了,路边只有一两种耐盐碱的草,匍匐在道路两侧。就是离海远点的地方,也只有一些高粱和玉米等作物,还有些苇子等荒草,乱蓬蓬地长着。

  我看着眼前的冬枣树,再看看周围长势旺盛的这些野草,想着叔叔刚才的话,忽然就想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又是多么的公平。它不会亏待每一个生活在它怀抱里的人们,当它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为人们打开另一扇门,它不会把人们逼入绝境。比如,在沾化这个地方,由于多年来的海水浸泡,土壤严重地碱化,不适合种粮食,可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怎么生活呢?偏偏在这种土壤里生存着一种叫“冬枣”的植物,适应这种恶劣的土壤,而且在这里生长出的枣树,结出的枣还那么甜,全国独一无二,享誉全国。正是这样的一种植物让沾化全国出名,知道了这个曾经的“全国贫困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也正是借着这一特殊的物产,打开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发展起来一条“冬枣”产业链,让当地的百姓富裕起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介绍,在沾化光冬枣树就有五十万亩,每年和冬枣有关的经济效益好几个亿。

  出了名的沾化,借助这个名牌效应,招商引资,发挥海水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盐业、风力发电业,甚至是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沾化县城道路宽阔,经济多元化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已经摆脱了贫困县的帽子,奔赴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