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园风情优秀散文 一、勺 故乡坐落在一个叫坳上的山窝里。沿着与沙河共春秋的一垅水稻田往高处走,约莫十余分钟的样子,便到了绿树成荫的坳上,也就看到了左邻右舍和我的老家。像这条路一样,大家走着走着,便走出了路;大家走着走着,也走出了左邻右舍。 故乡犹如一个巨大的舀水勺子,肥沃的水稻田和细长的沙河浸淫其中,高坐勺柄上的是故乡的村落,主人们经常与水稻并肩而行,上演水稻背后的故事,也不时露出谁又走出山旮旯的惊喜。 故乡的精彩,日复一日盛装在勺子里,呈现在勺柄上。装不了的,故乡侧侧身,便流失在勺子之表,一域之外。 小时候的我像一滴水一样在勺子里外来去*流动。勺柄上与勺子里的故事一样多。人和水稻一样本分,营养不良也生长,一季季,一年年,一代代新老更替。那时的我们就像是生活在慢时光里,又像走失在时光的过道上,但村落的生长史、生命史和心灵史同样一样不落地在书写。 我的故乡是一个勺子。有部叫《一个勺子》的电影歌词说:“因为有个很远的地方,所以世界上才会有故乡,所以秋天的时候大雁才会排成行……我想着我看着镜子里的我,和我们村的那个谁一样。”其实,每个人的故乡都是一个勺子,都藏着酸甜苦辣的故事,当勺子表里的人与事在风雨中抖出神韵与雅致,便挥别苦楚,迎来光明。 我的故乡从山旮旯里走出来了,走成富裕;我也从山旮旯里走出来了,走成乡愁。 二、约 乡愁是一生的.病,故乡是一生的约。 故乡就像个老掌柜,人人总念着他的好酒好菜,没有酒菜过不了日子呢。回乡这个土方子可灵验了,人的灵魂轻易就能找到安妥之处。但眼前物是人非时,乡愁又酷似老家旧屋西墙头那段裂开的缝隙,又怎一声轻叹所能释怀? 故乡,没有表表面面的形式,只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故乡的内容,清晰的透彻如明镜,模糊的飘渺如轻烟。君不见,故乡的那个繁体“鄉”字,右半边是“郎”,郎在外为学经商做官……总把“乡”带身边藏心头。“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乐”,此言得之。 与故乡的相约也是有变。开始有些漫不经心,甚至是不以为然,总以为时光都在故乡这把勺子里储存,勺柄总会那么经久耐用。可当有一日父母的约,变成母亲一个人的约时,我是惊醒了,惊慌了。我对故乡的约来得太迟缓,这时有泪水在打转,滑过了湿漉漉的脸面。 有时我也想,故乡并不需要约,我的约,像是把自己当了外人。这约,无形增加母亲对我回家路上的担忧。七十有五的母亲,独守老家十余年,平时与我说话都成了奢侈事似的。她除了与乡里乡亲说说话,说得最多的就是她饲养的鸡鸭、种植的果树了。有次回家的我从梦中醒来,听到母亲在外面的说话声,以为邻里过来了,便赶紧起床,就听母亲一个劲地说,“你们咯些起得早,我先给你们恰食,然后我再自己弄饭吃……”老母亲就像与离散多年的老朋友在漫谈一段老旧时光。这种不经意的习惯,我明显觉察出母亲的孤独无边。好多年前,一双燕子在老家的客厅安了新家,一年年春风吹过来,也把一双双燕子吹进客厅的旧巢,一年年的旧巢也就多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可去冬有次回老家,竟然发现旧巢不见了。“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鲁迅的叹息声在我耳边回荡。望着年迈得弄不出动静的母亲,以后的事我真不敢往下想了。 到不了的地方就叫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就是故乡。故乡的回答清清亮亮,我的回答含含糊糊。故乡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故乡之约如一个生动形象的隐喻,我就是隐喻里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妈妈,过程十分热切,结果万般美好。药到病除,约和药天生搭建了某种默契的关系。与草丛有关,与泥土有关。 三、药 也如刘醒龙所言,“再伟大的男人,回到故乡也是孙子,”又何况平凡人的我呢。 人到中年的我,越发有了强烈的归乡感。勺子里就像种着各种山药,勺柄上又像是一个巨大的药材市场,等着山药的如期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必回乡,就像季季成熟的山药,最终凉晒在故乡的市场上。而独在他乡时,乡愁的声声思,碎碎念,不时一浪盖过一浪,一声高过一声,穿越时空,飞往故乡,飞向亲人。游子们谁没患过这病?这种后生的疼痛,总是随着归乡而散漫开来,并再现一场旧日大戏。 如今,故乡仪表日渐端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农户旧貌换新颜。漫山遍野的银杏厮守在大小山头,一个劲儿往上窜,几年时间便盖过了我今生的高度,它们天生具有表演天赋,每到深秋便上演成金色世界,成为一片金黄的乡愁。唢呐之乡的故乡,唤起了一域的特色。故乡还是文化之乡……但故乡也有着自己的尴尬,原始居民呈两级分化,这几年都有老年人接连去了另一世界,那些老人像是遭到冷落似的,他们也想去远方看世界了。村落的空壳化、人口的老龄化成为现实一个个沉痛话题。一些经不起时光检阅的村落,从此乡无郎。 甚是明白,同一县份的“诗魔”洛夫晚年会发出“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之慨叹了。原是,乡愁这种病,在外愈长,病之愈切;年纪愈长,病之愈烈。勺的故乡,永是游子们一生之约定,一生之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