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散文随笔

  有些人自视清高,总感叹怀才不遇,而在已有的职位上却一直表现平亚——

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散文随笔

  大林是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可他一直活在抱怨里。在大林看来,他的上司是白痴,专业不如他懂得多,英语不如他说得流利,而他上司的上司,在他眼里更是不值一提,是个“只会忽悠,不会做事”的人。

  大林比我早两个月人职这家生物科技公司,他人职时的职位是渠道总监,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渠道开发经理。在那一批一起参与项目培训的人员里,大林的优势相当明显,口才好,英语流利,长相也帅气。在历经三个月的培训之后,大林成了大家眼中带头人的不二人选。

  但具体的工作没有展开多久,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发现,大林只适合在纸上发挥,工作任务或项目落地后,他不再是那个乐观积极的领袖,而成了问题领袖。

  研究市场策略时,他总是能找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没有一个对应的解决方案;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时,他也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也没有应对方案。上司张总对他说:“大林,对于我们这个还没有展开的项目,需要发现问题,但更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我希望你下次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大林摇摇头说:“我没有方案,我只是认为这个项目不成熟,做不了。”张总听后很尴尬,就把大林提出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探讨,最后经过磋商、让步找出了解决办法,大家都认为可行。而在张总出去处理一个紧急事务的时候,大林却站起来,把张总的办法否定了,说:“这个办法貌似聪明,根本行不通。”

  有一位同事说:“我认为可以试行一下,因为我们的项目是新的,市场反应怎么样,我们还不知道,总需要一个方法切人市场,检验一下。一个十全十美的东西,还讨论它干什么?”

  后来,张总的助理把大林的这种办事态度告诉了张总,张总非常生气,认为大林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上一起参与讨论,而不是在他刚转身离开就马上反驳他的意见。

  这之后,项目进入了市场开拓阶段,而大林的职位也决定了他需要牵头做很多工作,比如,产品手册、招商手册、产品PPT等。但他并没有动手做这些的意愿,而是对张总说:“我们需要产品手册、招商手册,出去向客户推广需要产品PPT如果现在出去开拓市场,什么资料都没有,怎么能行呢?”张总问:“这些不是你该做的吗?”“公司里什么都没有,我拿什么去做?”他私下里的说法是,张总作为项目总经理,提出了项目方向,就应该完成这些东西。

  张总不再说什么,利用晚上的时间,很快整理出了一份资料,准备用来做招商手册。完成草稿后,张总发给助理,让助理发给大林,让他从专业的角度再调整一下,然后排版印刷。

  我是无意中看到这个招商手册的,在即将发排的头天晚上,我看了一下,不论是结构、顺序,还是内容,都存在很多问题,而大林并没有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我向张总的助理询问此事,他回应道:“大林说‘挺好的,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出于对项目的负责,我给张总打了电话,谈了一下对招商手册资料的看法。张总说:“我写的`草稿,让我的助理看了,转给大林把关,再调整、修改、编辑,就可以了。”我说:“我看到了大林发给排版部的文件,和您的原稿几乎完全一样。”张总说:“那你就根据你的想法,帮忙整理一下吧。”

  我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把招商手册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下,与之前张总的原稿相比,虽然在招商政策和产品优势等方面没有多大改变,但整体感觉却明显好了很多。这时,我却意外接到大林的电话,他说:“张总写的东西,你就不要帮他改了。他是领导,我们没有能力调整、修改,作为他的下属,我们不能改他的东西。”

  我没有听从大林的建议,把修改后的招商手册交给了张总。在职场上,处理上下级的关系不能太僵硬,有时也是相互帮忙的关系。因为这一件事,大林的不作为和我的主动出手,在张总那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之后的很多事情,最终是由张总牵头,我具体执行完成的。大林反倒乐得清闲,总之,他有太多的借口告诉张总,那些工作不能做、无法做,甚至做了也白做。大林的状态很懒,一直在等,等项目成熟,等相关的资料完善,等团队伙伴的水平提高,等行业的机会突然降临

  因为前一段时间,大林发表过一篇有分量的论文,集团领导想全面了解一下大林这个才子。这天,集团领导找到张总,说想给大林一个副总经理的职位,让他负责某个下属公司的运营。张总当时就否定了,理由是大林的理论功底深厚,但是处事能力明显不行,缺少*的担当。

  半年后,我成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而大林却进入了公司的淘汰名单。这虽然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更多的同事还是给了我热烈的掌声,他们都说,我做了很多分外事,而且都做得不错!

  我的学历比大林低,也不是来自名校,长得不如他帅,也讲不了流利的英语,但我有我的法宝,那就是——以热诚之心从低处不断出手,帮助领导解决难题,做自己能做的,并努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