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着屈原的证书的散文
回首半生岁月,获得的荣誉证书不少,七大八细的红本本足有一皮箱。那些证明曾经辉煌与历史的花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然陈旧如灰,过往烟云。其中有一本小小的证书,倒是非常珍贵,并一直在感动着我,而且多年来,其感动的力量越来越强,她将继续改变着我的人生。
证书很小,我仔细量了,长十八厘米,宽十厘米。制作非常精制,轻巧雅观,纹绸清晰,鲜花间绣,叶叶淡托,内涵真切,外展春意,如似春天的“小白老”,碎花丛叶,蔓间碧透,郁香肺腑。抚其脸,透其心,柔嫩细滑,百般舒适,怡情欣然。
证书*印有一个金色“奖”字,头戴“屈原杯文学大赛”,脚穿“《洞庭湖》文学杂志社”。打开证书,扉页印着屈原的画像,形似半身,实却自然。画像下面有两行字,上一行红色,下一行土黄色,分别为“获奖作品证书”、“98届屈原杯文学大赛”,如屈原拿着的两块匾,已然告诉:这就是梦想与希望、这就是艺术与力量!
但观画像,土丝博带,黄发披肩,长衫思文,髯须愁落,眉宇间透着楚国人的担心与沉重,如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堪担为民奔走的责任,铸就民族精神与灵魂的人,那一定是圣人。屈原是忧国忧民的时代先驱、是行廉志洁的后世楷模、是当时楚国人民内心阵痛与呐喊的代表。
小时候,我问过母亲,为什么“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船?母亲回答:“因为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屈原,勤奋好学,乐民操劳,孝忠国家,经常关心百姓疾苦……特别是关键的时候,敢为百姓说真话,结果得罪了王宫贵族,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致使一生遗憾,壮志未酬,忠心难报,含冤受屈,投河而去……百姓听说,十分悲痛,万家灯火,门前香烛,纷纷包粽子,熟煮真情,划水小船,将粽子丢进水里,以示永远怀念!”
小看姿势,屈原是站着的,其眼神忧郁,怒目国殇,就像黑夜逼视着远方的灯塔,寄予无限的幻想,相信后来楚国人民一定会到达目的。阅尽忧伤,仿佛屈原还在汨罗江,就站在承受楚国大梁的基石上,宣誓怀王,讨伐襄王,痛心疾首,高呼内心的爱国热情:“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处心积虑,而又无可奈何地《远游》,将一腔热血与渴望投去无情的江水,浪淘风簸,天国《怀沙》,再寄《哀郢》,诚然宫阙离黍之思,兴亡浮沉之感,《国殇》荒凉之态的`忧怀之心。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回肠千年,端午烟火,如司马迁说:“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屈原走了,能不走吗?可是走了几千年,留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之父,难怪鲁迅先生有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千古奇葩,绝妙矣!
屈原走了,一个民族精神的巨人,永远不会死,执著忧国忧民的高地,怀着对楚国人民的梦想,谱写了他一生的高洁志向与人格魅力,应当归为屈原精神、楚地精神、华夏精神,刘勰先生更有感慨:“自风雅寝声,莫或抽序,奇文郁起,其《离骚》哉!”
回到主页,便是获奖说明,包括作者、作品、体裁、等级、落款等五个方面。从等级上看,证书没有多大的含金量,而且当时也没有奖金的标码与惊喜,仅是一个“佳作奖”,一个鼓励作者积极创作和认真参与的奖项。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重要,不值一提,但我不是这样认为,却特别地看重她,因为那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个奖,它代表了文字生涯的起点。这个起点是零,就像四季轮回的冬天,一切都在收藏、休眠、孕育、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便作永远奋斗与生发的开始。
回忆当时,那是一九九九年三月,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我正在办公室工作,突见邮递员递给我信件,拆开一看,却是一本作品证书,顿时激动不已,便情不自禁地说:我的作品获奖!
寻觅文字的道路,我做了十多年的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才进行零零星星的写作,而且都是从一些小小的日记开始,《乌江河畔之夜》是我的处女作,也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比较像样的一篇作品。完稿的第二天,我去《百科书屋》买笔,突然看到一本《散文诗世界》,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这就是我参赛的信息来源,也是我徜徉文字的开始、也是我对屈原这位千古人物产生思考的前提。
不久,我将证书用报纸包好,拿回老家,又返还晓景,去年随我到黑水,南征北战,转了一圈,好似随身携带的干粮。我每次翻看的时候,都有新的感悟、新的力量,热血沸腾,仿佛屈原还在读着《离骚》、《九歌》、《天问》……那凄美的声音,透着当时楚国人民的悲怆,令人深思!我想,照着历史的镜子,略观民生,人民群众的信号,就是*服务与工作的方向!无论职务大小,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服务至高无上,服务是开在人间的一朵鲜花!
每当我拿起证书时,就有无比的欣慰与沉重,几多自问,堪当责任乎?所以,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要背负历史的重托,传播先人的精神与文化,就不要将语言文字化为私心杂念的宣泄、不要附庸于时代的冰花,更不要头昏眼花而指驴为马,理应当人当责,当时当任,做人民心灵声音的播放者和幸福满意的使者。
那本证书,是一个作家梦的开始。回想初一寒假,我去赶沿河,在“肖家沟”捡到一本《故事会》。拿回家里,经常翻看,翻去翻来,不知读了多少次,书中的故事早已熟记,连内容都背得很多。因为手上的汗液,浸渍熟透,直到纸张翻烂,字迹模糊不清,都没有舍得丢。我很佩服书中有关屈原的故事,更佩服那个写文章的人。从此,我希望将来有一天也成为一个作家,一个合格的作家。
三十年前,我做了这个梦;三十年后,我还在做梦……自从拿到那本证书以后,感觉屈原的眼睛一直在看着我,便始终传递一种精神和力量。所以,我不能懈怠,理应拿起笔来,力从“佳作”的起点开始,顺着乌江的流水,相缘楚地文化的浓厚与馨香,面向春风吹来的方向,仰望那些文字的高峰。回首艰辛,悠悠墨路,那本印着屈原的证书,将永远载着我创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