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暑时节的文章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的关于小暑时节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暑时节的文章1】
越过夏至,小暑把“热”传播得遍地都是,更能把汗水挥洒得淋漓尽致。天气逐步炎热起来,这是小暑的本能,我们就要经历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包括唾手可得的燥热、烦闷和汗水。要想淡定、安分和清凉,那我们就回家去。
小暑的暑,让我们与炎热一起起步。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离开了田野,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的显著标志是:出梅,入伏。在炎热中起步,即便是早晨,原野上的朝露、水面上的雾气很快便了无痕迹;强烈的阳光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身上,举手投足便能溢出汗水,不消说劳作了。此时,和风细雨成了珍贵的记忆。细想也是,生活不是诗歌,而是一块粗粝的顽石。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在炎热中起步,首先要清心寡欲,备足消暑之物,适应环境,生命之花才能绽放异彩。此谓:清心是禄,寡欲是寿,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小暑的`暑,让我们的热情再次绽放。七月初的小暑,是庄稼与土地最深入的时节,也是阳光与作物最亲近的时节:早稻在灌浆、中稻在拔节、棉花在结铃……农人的目光里是沉甸甸的希望。然而,在这收获之前的季节里,人们的思想最容易松懈,往往忽视田间管理,坐等收获。客观上似乎有很好理解的理由:谁不想在翻滚的热浪中寻觅一处清凉呐!谁不想在连续的播种、耕耘之后休憩一番呐!殊不知,这个季节也是近乎残酷的:炎热的天气、肆虐的病虫害、猖獗的蚊蝇、泛滥的洪水抑或多年不遇的干旱不期而遇,向庄稼、向人类发起集团冲锋。此时,对人诉说苦难,抱怨灾难,不如自己用智慧和毅力去战胜它。那就是,用理智战胜第一个欲望——松懈、麻痹,因为根除第一个欲望,远比满足所有随后的欲望容易;用辛勤的汗水不断刷新拼搏的记录,让奉献的热情一次次绽放。踏着热浪,延续播种的梦想、耕耘的姿势,越过成功,向着幸福迈进。因为: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小暑毕竟不是最热的时节,它有意把收获留给大暑,唯有意志和热情趁着热浪的翅膀,与骄阳的光芒一起扩大写满梦想的天空和原野。
【关于小暑时节的文章2】
进入小暑,热,便是天地间万事万物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代言。古老的农历头戴一顶草帽,一路汗流浃背地走来。近了,心急火燎的日子;近了,令每个记忆都气喘吁吁的时节。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注解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话虽这样说,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等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热浪滚滚,为了避暑,饥饿的老鹰在流动着冷风的高空盘旋;为了避暑,飞不高的老家贼上气不接下气地寻找着水源……
当然,小暑前后,肆虐的雷暴也格外抢眼。“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来势过猛就是另一番场面——滔滔的洪水,滑体的山坡,摧毁着房舍,吞噬着粮田……好在军民一心,好在城乡相连,好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害,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大灾小难形秽自惭。
进入小暑,尽管热,尽管天地间开始一浪强过一浪的热,但勤劳的农人不敢消受太多的悠闲。进入小暑,江南的稻谷急需施肥管理,北国的棉田急需整枝打杈。伏旱的侵扰,涝灾的光顾,虫草的泛滥,令每个勤劳的日子如坐针毡。小小的午睡,仅仅是农人们盛夏时节暂时忘记炎热的一个装点……
相对来说,城市人很会休闲。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养生学上有“春夏养阳”之说。所以工人也好,农人也罢,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才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