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州散文
烟花的三月,有月的夜里,我费劲周折地潜入瘦西湖,只是为了读懂千年前的一个约定,只是为了品鉴千年前人家的一个好梦。
端坐在二十四桥上,看明月皎洁,听湖水寂寂,闻花香氤氲。隐约看到了汉白玉石桥的护板上雕刻了彩云追月的图案,桥与水的衔接处也有巧云状湖石堆叠,似乎让人有融进这夜色的冲动。不知道这单孔石桥为什么叫二十四桥啊,尽管它有着婀娜多姿的风韵;不知道湖面上泊着的船里还有人在赏月吗,尽管那红色的灯笼还在随风摇曳;不知道桥边的吹箫亭里还有那佳人的影子吗,尽管看到它就有了难以名状的情怀。
是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明月无声。但杜牧呢?清辉笼罩,波涵月影。他同她或者她们或许仍在吹箫弄笛,饮酒品茗;歌声笑声箫声中,挥霍着如水的年华,如梦的时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声声慢里,有他曲曲折折的故事。
他的扬州有月有酒。月笼寒烟的时候,他骑骏马,访古迹,挥千金,酒后的孟浪里,看明月满扬州。他的扬州有花有草。低垂的千步柳,如荫的青青草,飘萧的松柏,暗香的桂花,红红绿绿的世界里,看台阁寂寂,赏烟雨迷迷。
他的扬州还有思念与哀愁。扬州的十年,对他就像一场梦,梦里他总是在怀念着一个人,一个叫张好好的人。所以那梦是那么的虚幻而又明了,朦胧而又清晰,撕心裂肺而又甜甜蜜蜜。
相逢与相识的画面是那么的浓烈与惊心动魄。三十三岁的杜牧,在南昌沈传师的宴会上遇到了豆蔻年华的张好好。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与一个十三岁的少女,能有着怎么样的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呢?这个小巧,精致,可爱的女子,通音韵,善歌舞,明眸善睐,顾盼飞扬,神采奕奕,让风流倜傥的小杜为之倾心,为之折服,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当杜牧年老时想起那美丽的邂逅时,写下了“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的诗句,他似乎又回到了那欢快的场景,看见了美丽的人儿,想起了两人目光碰撞时一见倾心的款款情深。
随后的日子虽短暂,但因为心灵高度契合的相知与相恋,所以成为永恒。明月的余晖下,他们共同游历了东湖,看双栖双飞的鸳鸯;共同登高观赏龙沙的秋浪,品味不弃不离的浪奔浪涌;有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的誓言,有等君长发及腰共归田园的约定。相伴的日子是美好的,等待的日子是让人感觉焦躁的,“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三天真的太长了。而更不能料想到的是,有时候,一别就是一生。
两年后,这个身份卑微、漂如浮萍的女子在无法预料的`等待、无法抗拒的压力和无可奈何的悲哀中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正奔波于功名的杜牧知道消息后跑去看她,她拒绝了相见,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小杜读后,肝肠寸断,欲哭无泪。为了更好的忘却,为了抚平心中的创伤,他选择了逃避,逃避那个令他痛不欲生的地方。所以在接到牛僧孺的邀请后,飞也似的告别了帝都的黄尘飞扬和杨柳依依,一骑绝尘的来到了婉约如水的扬州,开始了一段落魄孤寂、自我放逐的岁月。
他醉心于扬州的山山水水。夕阳西下的时候,他登上小小的竹楼,看远方的树林里升起蔼蔼的雾气;春风送暖的日子,他跑到斗鸡台看碧碧的春草,凝结成无言的相思;有月的夜里,他来到瘦西湖的岸边,听邻家的女儿唱哀怨的水曲......
他忘情于扬州的楼阁酒肆。“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的狂羁,“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的轻佻,“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的哀怨.......他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似乎是想表明自己彻底看透了功名利禄,似乎是想表明自己与当年的真心相恋做了决绝的割弃。
但他真的忘却了吗?他真正能舍弃了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娉娉袅袅的,不就是张好好吗?如果不是,怎么有那么巧合的豆蔻年华,十三岁的年纪?如果不是,他在扬州的岁月里,为什么总在念叨“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别离苦与相思怨呢?如果不是,为什么当他离开扬州,多年后回眸往事时会发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无奈与苍凉呢?有时候,忘却是最好的怀念。
幻想总有破灭的时候,美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时光会抚平悲伤,岁月会掩盖真相。杜牧后来离开了烟花的扬州回到了长安,带着他浓浓的哀怨和忧愁。以后的岁月里可能仍有着真爱难寻与思念如水,但都被他都封尘在心里,直到生命的泯灭。他不知道的是,张好好听说他抑郁而死的噩耗后,悲拗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了当初的相爱与别离,抱着来世做比翼鸟、连理枝的祈盼,自尽于他的墓前!
月光如水,清风撩人。看桥边的红芍正在怒放,自己也似乎做了个梦,梦里,听小杜在二十四桥边吟道: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
所以,思念如水的日子里,是应该下扬州的,无需烟花绚烂的三月,更无须腰缠万贯的富庶。